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范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受到了较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研究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和实践策略,以此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探究式教学模式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改进自身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应用水平也有待提高。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述及特征
(一)概述
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其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效果也更加理想。探究式教学模式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因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明确自身的引导者地位,在工作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1]。
(二)特征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教学内容及目标合理设计问题,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究性活动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而且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及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得出最终的答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作,鼓励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探究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强调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和研究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知识,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用情境教学法,设置到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出“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1.5元,购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计多少元?”这一问题,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采用小数加法计算问题,并向学生讲解小数乘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进行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技巧。
(二)《圆柱与圆锥》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圆柱与圆锥》课堂设计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趣味课堂导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模型完成课堂导入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圆柱、圆锥模型来开展工作,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圆柱及圆锥知识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圆柱及圆锥的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尽可能避免批评学生,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
数学课堂实践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应用该模式开展工作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较低,存在着管理过于严格或是管理过于松懈的问题。管理过于严格,会限制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过于松懈,会导致课堂纪律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导致大量时间及精力的浪费。而且受到课程安排及教学任务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受到了一些限制,该模式的应用较为肤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习成绩。此外,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的评价工作开展水平较低,教学评价工作的针对性较差且客观性不足,难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此保证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确保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注意分析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较为好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球的反弹高度》一课时,应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计算同一种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2.教学内容的适度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适度性进行分析,以此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分析,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控制,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知识点难度较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保证教学内容难度适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2]。
3.教学内容的渐进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这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就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渐进性,在工作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内容的渐进性能够引导学生由理论知识的学习向着探究能力提升方面努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确保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情境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并不能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不理想。借助情境教学法开展工作,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减少对学生的限制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在工作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明确自身所扮演的引导者角色,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此,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分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合作,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以此,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例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进行讲解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机检验计算的结果,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计算的技巧及规律。
3.鼓励学生实践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理论知识讲解后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例如,在《校园绿地面积》一课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带领学生对校园绿地进行实地测量,并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对绿地面积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1.革新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优势,并积极在工作中应用该模式。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重视学生的反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4]。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帮助极大。
2.创新教学手段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手段死板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度较低,甚至会抵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注意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对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提高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
3.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水平。因此,小学学校要想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在工作中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能力。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应提高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帮助教师借助探究性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改进[5]。
4.改进教学评价工作
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注意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改进,摒弃终结性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全面性,以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好铺垫。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的同步提升。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应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优势,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等方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陈建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正朝着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大量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应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地运用创造性,将创造性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作为受教群体的特点,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快乐,并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互动的方式,如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
一、创造一个生动、具体的数学教学和应用环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重在课堂上充分地为学生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数学学习和应用环境。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环境的重要性,要主动地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学生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入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的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数学的兴趣,数学不难的思想,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更加紧密。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数学图形,如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老师也能使学生与现实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积极记忆。教师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对图形的认识进行分组抢答,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在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使他们了解到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行动和动脑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去。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养成主动动手、动脑、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注重学困生教育,实行分层教学
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新课标提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两种不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率都有不同。教师应该对这种差别表示尊敬,然后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班级中的低年级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很难解决,有些人的成绩波动比较大,这说明他们的学习潜力很大,但问题在于学习方式。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才会去学习新的东西,这让他们很难接受,也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针对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法,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既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数学课程中奋发图强。
三、引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既要有教师的专业辅导,又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通过两方面的合作,一系列的教学工作才能得到切实的执行。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中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数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有深度思维的,一个小知识点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主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可以根据自己不懂的知识来进行集中的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科学、多元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四、实施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感到了疲惫和厌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多边形的面积》,我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多边形,比如长方形、方形、梯形、三角形等等,然后用自己的三角形来计算。其次,我会让同学们透过剪裁,来探讨不同的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四边形,在减去最小的区域后,变成一个矩形时,它的面积会缩小到四个平行四个边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四个矩形的几个部分。这种学习和探索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文认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为此,小学教师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现实的学情和科技手段,科学地进行教学改革,保证其创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萍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上升,国家对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对学校的教育进行多了方面改革,以促进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小学作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也做出了新的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由之前的教师讲课逐渐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气氛也更加融洽,随着教师和学生直接交流的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的未知概念产生兴趣。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校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分析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师生之间的对话的重要作用及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核心概念
教育学界其实对对话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比较统一的界定,但是通过对话教学所体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总结,靳玉乐教授对“对话教学”进行了初步界定:在课堂氛围愉快,师生之间平等互爱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讨论和经验的分享,形成知识的吸收和教学创新的形式,以民主、信任和尊重促进师生关系的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让数学的教学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特征
1.倾听交往
师生之间想要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二者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认真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倾听则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交际方式,对话者之间交流之后产生的共通思维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思路,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的建构。但是在进行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双方身份的互换,学生不能一直是讲话者,教师也不能一直是倾听者,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表达之后,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内容。
2.合作发展
对话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达到精神上的共同发展,更需要他们在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在交流中找到彼此之间存在的不足,这样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感情和能力的提升。
3.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单一模式的讲学,致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而对话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开放所有内容,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追求统一的形式和内容,整个课堂的氛围是开放的。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创造,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态自由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有效统一。
二、教师如何实施数学对话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师生之间依然存在着形式化的交流模式,缺乏教学内容的交流,这使学生在很多时候不懂也不好意思向教师进行提问,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师生之间的对话单一,容易使教师在课堂上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课堂的自主学习氛围不浓,教师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一)对话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进行师生对话的时候,彼此之间要真诚平等。师生对话的模式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要将自己放在教学权威的地位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学习上不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通过辅导者的身份进行指导,让学生一直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习达到更好效果。师生之间只有平等地进行交流,才会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二)对话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的语言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精准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认可,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准确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让教师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更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对话中注重课堂氛围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对小学课程做出许多改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新知识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和学生平等对话以及利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前提下,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自己进行实践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表达出来。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进行指导,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解展开讲解,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师生对话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更加重视“教”的作用,一味地灌输知识,从而忽视学生自身能力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这种不在乎教学过程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合现代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了教师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上是单独的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共同探讨教材的内容。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师生观,从过去课堂居高临下的主导者转变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能力的高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要求改变教学观念,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查缺补漏,通过参与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提问和反馈的机会,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反馈机制。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小学的教师面对的是认知和思维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行为对小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的启发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成为更加合格的传授者和育人者,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重视课堂的教学结果,往往会全面地把控课堂,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处于权威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在缺乏提问的学习环境中难以形成提问意识。而教师将课堂的提问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问才会让自己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胆怯、不敢提问的行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将话语权主动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渐渐地产生自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敢于提问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将教师对学生回答正确的反馈方式分为“鼓励性表扬”和“过渡性语言”两大类。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课堂提问的方式。
(三)优化课堂环境
学好数学必须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时期,注意力不能集中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枯燥的学习更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疲惫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计进行教学,将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具有生活元素和启发性的问题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优化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展。
四、创设独特数学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对话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不仅需要双方进行语言上的互动,还需要主体之间进行更多的眼神交流、情感的通融以及讨论话题的动态性。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他们容易受到身边稀奇事物的吸引,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开展有趣的活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比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他们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深化课堂对话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比较浅,往往不会和教师进行有深度的话题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教学时,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整体认知水平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和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不应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更多具有生活化特点的话题,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聊天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探究答案,而不是给予简单的回答。教师要多使用多向性的对话,创造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多的对话可能,促进班级中全部同学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把握生成性
靳玉乐教授曾在《对话教学》这本书中提到过,小学课堂的对话教学特征之一就是创造生成性。小学对话教学模式的开展其实就是通过将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合为一体,从而达成知识的创生。当然,预设的这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教师在利用这两个环节的时候还需要合理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它们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预设,教师除了拥有教学的综合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在课堂上能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避免课堂出现无人应答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的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话的形式和内涵也被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交流,这不仅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更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建立师生共同体的关键。
作者:程惠濂 单位:山东临沂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