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问优雅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才能大胆问、大声问,因此,对于每个练习中出现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创造“问”的环境。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在草地的木桩上,演示羊边走边吃草。诱发学生生疑: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什么形状?有多大?它与什么有关?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增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又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激发了去体验发现问题的乐趣。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面向全班,提供给学生人人发问的均等机会。这样,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是被教师关注着的,从而对提问有着莫名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提问如开了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二、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着就是所谓方法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众所周知:寻求和应用各种策略去分析各种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小组合作,探究周长的计算: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圆的周长多少呢?生:用绳子围再用尺子量。师:我们把一些圆形物体,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我在这个环节上是这样处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问题,展开求周长策略的探究。目的就是努力试图把“问题分析的策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结果:学生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去寻找、发现,或凭直觉和经验加以推测,提出了像“围”,“算”这样方法算出比值。对于这些方法,我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十分重视小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和取舍。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一环节,体现本人的“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思想,它带给学生的是:体会到分析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化方法和策略。这种数学素养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学生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吗?
三、给予时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只是成功的一半,解答疑问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帮助学生质疑解疑,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还要利用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从而保证真正意义上问题意识的形成。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能自解其难,让“有疑”成“无疑”,学生发问的兴趣和提问的技巧能进一步提高,使学生能真正享受解疑后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体会从简单入手,把“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的好处,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化繁为简”及“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生兴趣盎然。
四、总结
总之,“问题学生”的培养要在数学教学中完成,在情境的创设,动态的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而且在不断的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将问题教学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能问。让每个学生的才华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让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作者:汤小波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