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小学数学的教学心得
一、教师在数学教学里面的主导性
在数学教学里面,教师往往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组织好教学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需要引导和督促学生们的计算和对于公式类的掌握。基本的诸如九九乘法表,加减乘除法则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每节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此方面的检测。比如在每节课开头黑板上列出计算题。让学生们依次去黑板上通过计算写出答案。通过这种类似竞赛似的计算,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能够检测学生们的掌握乘法表和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二、注重增强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们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他们天性喜欢玩喜欢动。他们在此阶段往往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对于一切事物保有好奇的心态,这种心态在数学学习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趣的现象他们会感到兴趣盎然,反之无聊的单调的公式则会让他们兴趣缺缺。那么对于数学学习题设计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们必然会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李老师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中后,设计了帮青蛙过关追鸭子和抢椅子的练习设计,学生对此课堂设计大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课堂效果。在学生做题前,如果我们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更快的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所学所得效果更好。
三、加强习题的对比性,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在教学里面有对比、有不同,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自觉比较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在学习里面灵活运用知识点,懂得举一反三,做到思维发散才是真正的学会了教学内容。小学生学习数学,做数学习题,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如今天戴老师教学的《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就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一个在三角形的三边上摆花,另一个在礼堂的三边摆花,各至少需要多少盆花?让学生解答。学生们通过对于给出条件的分析,理解重复的点,找出相关的内容以及不同的变化,从而感悟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要盲目地去解答。因此老师们在设计练习时,就要选择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行辨别、判断、分析。往往在比较、分析中学生们自己就能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终达到加深认识的目的,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四、加强巩固知识点,强化认知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人类记忆有一个逐渐遗忘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加强反复记忆,最终达到减少遗忘,准确记忆的目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对某个数学知识点有一个表象认知,然后通过大脑记忆思维和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加深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概念,继而在多次反复应用中逐步形成他们自己思维里的东西。最终就达到我们要求的巩固知识点以及灵活运用目的。例如,老师们在每次教学新内容的同时,要随时提到前面课堂学到的内容或者公式知识点等。每次列出的习题里面,不但有新知识点也包含旧公式的运用。这样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可以到达强化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及运用。
五、结语
数学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在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们的学习。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他们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在日常生活里面体会数学的奥妙;是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在点滴中进步;是令其所学有所用,灵活掌握知识为我所用。
作者:陈喜华 单位:河北省青县马厂镇代官屯学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生活化,使其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2)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广生活化的运用。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运用
(一)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
1.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若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就会感觉陌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改编,删除让学生感觉陌生的内容,增加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也就更容易接受,因而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第七册“求两商之和(差)”的应用题时,课本上的例子很多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可以把教材进行重组。教师可以把例子设计为:“假设你是校长,学校有1000名学生,要为这1000名学生在一天之内发放同样的数学作业本,所以要求印刷厂在一天之内必须赶制出来。现在有四个备选印刷厂,请根据这四个印刷厂的生产情况,(已知生产的天数和总数)决定请哪家印刷厂进行印刷。这样的重组改编,学生很快就能算出每个印刷厂每天的生产量,进行比较后,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重组,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答案正确后还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2.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一个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引入节水的生活实例。先让学生猜测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天可能会浪费多少千克的水,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一个固定的数值8千克,让学生计算一下一个月能浪费多少千克水。学生很快就能计算出结果,而且还能计算出大月、小月以及平年2月和闰年2月浪费的水量。算完之后还可以把问题展开,让学生算一算一个500户的小区,一个小月能浪费多少水。通过这样生活实例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一个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同时又接受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增强了节水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和改编,也可以灵活地改变教材上的教学情境,选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可以创设一种这样的情境: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人身体的一些部位存在着一定的比例,然后介绍人的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的比例是1:1,身高与脚底长的比是7:1。知道这样的比例常识以后就完全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用自己的拳头比一比就知道该买多大尺码的袜子,而没必要把鞋子脱下来试,可见,掌握了比例的知识有非常实用的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种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新课教学创设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就一定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且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把抽象的、学生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学习转化为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就构建了一种开放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为了使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一些,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讨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靠一面长90米的墙,用100米长的铁栅栏围一个停车场,使其面积不少于900平方米。学生开展了积极热烈的探讨,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类似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就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小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这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数学教学价值的真正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带回到生活的情境中,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问题的存在,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气。
作者:郭卫洁 单位: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学区南戴河小学
第三篇:民族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教学是实现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很简单的初等教学,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结合点,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真正内涵的素质教育,这才是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思想的运用;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类比思想的运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内容是数学思想的具体渗透和体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数学思想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体验到教学内容的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比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古人所说的“圆始于方,方始于圆”的极限思想与圆面积的计算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深刻,同时也更具有民族数学文化的特点。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凸显民族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等,如果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融入民族数学文化,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鸡兔同笼”这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在古代,人们解答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假设法,而到了现代,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有画图、列表以及方程等,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法之间的比较,使其充分体会中国民族数学文化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四、小结
中华民族的数学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学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教学思想中开始吸收许多西方国家的教学思想,但是,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数学文化,将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整理民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并结合民族数学文化的巨大成就,展现民族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实现数学课程教育与民族传统数学文化的衔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精神,这对于发展我国现代数学文化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继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镇坪乡第一小学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一、创设一定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需要围绕数学知识的中心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探究问题,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提出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感受从提出问题教学情境到解答检验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教师借助“啄木鸟吃虫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和理解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对“加减法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含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啄木鸟与大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了多少只?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只?谁吃得少?谁吃得多?”最后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小啄木鸟与大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教学情境跟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智力水平是相符合的,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一定的操作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不少的学生还会在数学课上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像是撕下一页作业本,再折叠为各种各样的形状,甚至是在教材上乱画乱写等等。也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新课改说明,数学这门课程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喜欢动手的优势,创设一定的操作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开始于动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有效地统一起来,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前提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分数大小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把剪刀和若干的纸张,先要求学生剪一张纸为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剪一张纸为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剪一张纸为六份,取其中的一份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学生会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创设操作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来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这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一定的兴趣教学情境
毋庸置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出现厌学心理,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这种情形下实施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到的。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课时比较多,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务必创设一定的兴趣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导入课堂教学的成败关乎有效教学课堂的建构。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创设兴趣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字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先为学生呈现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且跟学生说:“羊村里面的羊太多了,让我们数一数吧,结果,之前学习的20以内的数字不够用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只能是学习100以内的数字了。由于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且学生也被形象直观的画面所吸引,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兴趣教学情境能够非常有效地导入新课,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入新知识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和丰富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内涵的丰富性,最终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作者:崔伦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指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产生自己的见解,获得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就会很好地把握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热情,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每个人有对未知的事情充满强烈的兴趣,迫切想要研究新鲜的事物,尤其是那些靠近生活的问题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要将数学融入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指导
1.密切联系生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数学要和实际生活密切结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要仔细观察生活现实,还要带领学生归纳现实中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新的见解。比如,在学习“数数”时,教师能够指引学生观察现实中碰到的数数的例子:课后,可以数一数第一小组的学生人数;回家时,可以数一数车棚里有多少车等。这样,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复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其他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2.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数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现实中也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教学手段实施数学知识内容的传授,不但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并且让学生很好地吸收了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将水杯做成圆形却不是方形”;在学习测量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量一量书包的厚度、笔盒的高度与宽度。还有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教师可以以苹果为例子,比如课桌上总共有5个苹果,老师从中拿出一个苹果,那么此时,老师手上的苹果占了所有苹果的多少比重。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使用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生活知识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知识也必然使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作者:张志熙 单位:山东省龙口市中村完小
第六篇: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1.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知识对逻辑思维要求相对较高,而小学生的智力及逻辑能力水平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教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解析。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思考问题。
2.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这一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不仅是数学本身枯燥乏味,有时就连老师的讲课也是索然无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大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应用方法
1.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气氛。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把握课堂上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欣然接受。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将学生带入到事先创设好的生活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面对问题积极思考,还要能勇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的生活情境要贴近生活。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要尽可能贴近生活,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立足于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这样能使课堂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学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能够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教学效果。立足于生活的教学能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这样一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学习。
3.创建剥洋葱式的生活情境教学。剥洋葱式的生活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分层,做到抛针引线,以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多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三、结语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创设的生活情境要能够立足于生活,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能使课堂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作者:徐慧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第七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教育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分层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分为相应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讲课,对于知识的讲解只是做到点到为止即可,将多数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思考、整理。通过此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内容,让他们可以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
在分层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前后都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分析,以此对教学目标、内容、作业、评价等内容进行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与相应的层次相对应,让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执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具有延展性。
3.分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尽可能地减少学困生的自卑感,由此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及对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循环。
二、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1.对学生要进行分层,多了解学生
(1)要告知学生分层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向学生公布分层的结果,统一教师与学生的意见。
(2)教师应该指导每一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3)教师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如果有需要改变可以在询问学生的意见后进行个别的调整,然后展示出分层的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分到合适的层次,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这些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
2.对教学目标要进行分层
一级层次的学生基础好,主要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力,考试的成绩一定要合格并有所提升。二级层次的学生要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培养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级层次的学生主要是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兴趣,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成绩为及格。每一节课都要做好上、下限的目标,上限的目的是让基础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全体都要达到;下限的目标是完成教学后保证学生要有发挥的余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在实践数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成果。分层教学不单单顺应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教学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是社会和学习发展和进步的必要保证。要想使分层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赵相莲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