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探究(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探析
【摘要】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引入生活情境,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教学例子,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活情境的方法,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开展
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行为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无聊,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约束。数学来自于生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能让学生把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到运算、证明、推理等多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难以使学生真正把握并吸收数学知识,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情境多举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和自己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重视数学。
(二)能把抽象事物转化为形象事物
抽象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其认知水平还不够高,无法理解过于抽象的事物。老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就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体现了数学理论,但小学生可能没有把生活和数学自主联系起来。这时老师把这些例子引进课堂,学生就会触类旁通,继而展开更高效的学习。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改革与完善,教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并没有优劣之分,只需要看其是否适合运用到当前的教学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导入生活情境显然是最佳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生活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活情境的方法
(一)寻找“生活现象”,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从生活中找出许多数学元素和数学思想。老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寻找“生活现象”。例如,在教到“平移”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相关课件,指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如早上升旗时,国旗会随着旗杆垂直升起;开窗时,教室内的铝合金窗户会水平拉开;坐电梯时,商场内的扶手电梯也是平直上移或下移……观察这些现象后,老师再对学生提问:“这类物体平移的现象,在生活中还能找出那些例子?请至少举出一个进行说明。”再比如,学到“循环小数”一章时,老师先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观察一年四季过渡变化的景象,从对于四季更替变换的理解,获取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老师提问:“这类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多少?请举例说明。”学生可能会说出太阳东升西落、每周七天重复循环等例子,从而进一步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二)还原“生活画面”,设计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生动的知识转化成教材中的概念后,就容易显得抽象。老师要针对这些知识点,对“生活画面”实行还原与创新。例如,学到“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一章时,老师可以提问:“大家有没有到超市购买东西的经历呢?在超市购物应当怎样付钱?”然后老师举出实际例子:“小华到超市买梨,总共买了3斤梨,每斤2元钱,小华付给超市收银员一张10元人民币,请问收银员应当找给小华多少钱?”该例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思考,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展开生活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平时的生活中找到数学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以数学思维分析、看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例如,学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班上有些桌椅开始松动了,请问谁能够根据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开始讨论,并联系教材知识思考解决办法。这时老师可以拿出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吸收、思考、运用、实践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印象,并且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而达到设计生活情境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当前教育制度逐步改革,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数学来自生活,也能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时,应当把适合的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10-112.
作者:肖学志 单位:四川省绵阳高新区永顺路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自主提问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包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观察,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不足,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教学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能动作用,能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能够以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为主,鼓励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自主提问;然而部分教师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课堂仍然存在不少弊端,课堂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堂评价模式都不太符合以人为本教育观、生本教育理念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照本宣科”、”轻思维”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严重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尽管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公式等讲得较为深刻,学生看似听得津津有味,实则学生表示并未听懂教师真正讲的内容,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压根没法将这些知识用于问题的解决当中。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现状的堪忧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觉悟还不够高,他们主观地认为小学生还小,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至于思维及能力的培养那是今后上初中甚至高中的事情。在他们看来,自主提问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对于小小年纪的孩子来说根本就是“面子工程”,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此外,由于一些学校过分注重升学,仍然秉承“分数至上”的教学观点,将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完全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氛围也增加了教师主观上不注重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从客观方面来看,部分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及专业教学水平还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教师甚至坦言之所以不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是因为害怕学生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从而难以掌控课堂;一些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在课堂教学时也完全依靠教材和教辅,不善于自主思考,当然也就不注重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因此难以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引导式和诱导式的解答方式。针对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与成长。
二、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掌握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景教学,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结合实际,拉近小学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
1.在情境中开展教学
近年来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得到广泛运用,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下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速度与路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自愿的方式选择出几个小组,让学生去进行调查和数学问题搜集,然后让一名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司机,其余学生扮演乘客,由于情景模仿真实的情况,学生在扮司机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扮演乘客的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在一边可以通过多种诱导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提问,例如“校车司机每天行驶的路程是20公里,每天花费的时间是1.5小时,请问平均速度是多少?”
2.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在大部分小学生眼里,数学教师是比较严肃且不易接近的,这就让他们对教师保持了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就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怯于回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真正做到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提问。据调查,教师如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就会很好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教师的好感直接影响该门学科的成绩与学习质量。
3.教学巧妙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除了学习相关的知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很抽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选择了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题目:假设老师到文具店去购买文具,英雄牌钢笔一盒100元共5支,另一种钢笔一盒8支合计200元,老师想买一支钢笔的话买哪一种便宜呢?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结论
小学数学科目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传统的知识与技巧,更是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学习及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思考,学会自主提问与质疑,在独立思考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永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4育,(11).
[2]金波.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J].小学教学,2015(02).
[3]王金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
[4]范温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素质与能力,2013(06).
作者:张才 单位:凉州区南关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法的作用与培养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所以老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让小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思维,这样不仅给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更使小学生从小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便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有学习方法的意识。所以本文目的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法的作用和培养,以便于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法;作用;培养
学法是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称呼。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这是目前教育的主体思想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更倡导小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意识,不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方法恰当的学生,不仅在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在学习以及考试中的心态非常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至关重要,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生。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的作用
目前推行的教学政策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成是全面教育。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便是希望学生能够均衡全面地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当今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极高,而且现今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使行业中部分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具备较强文化素养的员工。所以为了不被社会淘汰,为了将来小学生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要从小具有独立学习知识和不断学习知识的意识,这便突出了学法的重要性。新课改实施后逐渐对分数的重视度下降,更加重视的是让学生怎样求知、怎么做人、怎样审美等,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而现阶段,老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是在引导学生学。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书,不再是怎样让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学的问题,意识到学法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老师不能再像过去教学中单纯地传授知识,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要通过对学生数学学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启美好的数学知识之旅。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法的培养方法分析
一个学生如果想要掌握正确的学法,需要具备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而发掘学生的潜能。而独立学习的习惯便是在无老师、无家长的监督下进行的独立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对学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1.课前独立预习课前独立预习是学生在老师未讲新课程之前,对新课程知识做的相关的预习,对老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找出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等待老师上课时,有目的有重点的认真听讲,使老师讲解的内容能够轻松掌握。比如在学年级下册的《数据收集整理》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是要了解数据收集的概念、意义和用途,这样在课前就了解了大概的课本内容,再进行听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独立预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习得都有重要的作用。
2.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堂上认真学习是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老师的课堂中,进行最大限度的思维和思考,把老师在课堂中所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并掌握。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主要的途径,只有认真听课的学生才能够逐渐具备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上课听讲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和锻炼意义。
3.课下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后,能够积极并且主动地按照正确的复习方法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然后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自身未掌握住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在复习过程中掌握难点和重点,进而对之前学过的课程知识点进行串联,有计划性地进行系统的学习。要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便能够轻松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因此,老师课堂讲解结束后,学生能够及时地复习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学习数学,要彻底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法的培养放在首要的教学任务中,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不断得到提升,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对待数学学习和生活。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只有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总之,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学法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每个小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对人生的发展充满向往,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明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2]余益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作者:刘志鸿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桔林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身体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尚存在较多限制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入手,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力求找出一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自发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为任何外力所强加,这样的过程才是主体参与的数学化过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有展示其才能与智慧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发地去学习,从而有能力实现自我发展。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做出改变,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去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来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实现自主学习。但就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教师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交流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交流,不只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出今天的课程,让学生进入到教师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总结,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程的内容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这种提问的方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会因此而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营造了欢快主动的课堂氛围。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融入到学生的情感活动中,使得认知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水准,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例如在数学学习中,会学到圆形的周长,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圆形的物体,并使用绳子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进而教给他们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看得出的结果与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设下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思考分析,此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使用创造性思维解答问题,从而使之思维得到锻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题方式,当学生找到不同的解法时予以鼓励,肯定学生这种钻研的品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努力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课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研究教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学生自发对教材的钻研探索,会使学生逐渐发现阅读的乐趣,阅读将成为他们思考、学习的基础。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并且要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来。教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教授与课本是否保持一致,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也能事半功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教师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去证明它们。如果成功,学生可以对成功的经验做出总结,以此指引自己下一次的尝试;如果失败,也能让学生分析研究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总结,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提示太多,可以尽管让学生自己探索,一旦出现较大的难题,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让他们根据提示来寻找解决办法。
4.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课程中,知识点总有简单与困难之分,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考虑到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脉络,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做突出强调和反复阐述,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并对学习方法做出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解答,对于学生普遍会出现的问题或偏差的知识点,教师要公开解释,反复强调,并给出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参考。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带领学生探讨问题,结合新理念,梳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重新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实现知识的扩展和迁移,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做一些数学常识游戏或猜谜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想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华红卫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合理利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内容复杂且不易理解。在小学时期,虽然数学课本的内容属于基础,但仍然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案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具体的案例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理解,符合其学习需求。对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利用教学案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效果
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学生虽然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对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也难以形成较为具体的思维系统。这是由于传统模式的重视对理论的指导,缺乏案例的辅助,这就导致数学教学中理论和案例的失衡。笔者认为,教师应正视教学中案例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利用案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视案例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授课,与学生互动频率不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对案例没有足够的重视,传统方法中并没有合理使用案例,导致学生对数学内容理解不充分。为解决教学难题,教师应该正视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改进数学教学。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安排案例,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在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将案例和理论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平衡二者在教学中的比重。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体会。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将问题和案例相结合,在问题中加入生活中的例子,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天性活泼,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带有符合学生喜好元素的案例,例如一些游戏等。若是学生少年老成,偏爱逻辑性较高的事物,教师也应在案例中合理安排。
二、利用案例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抽象且难以理解,教学中涉及过多的理论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学习兴趣的缺失意味着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该利用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拾数学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发挥案例的趣味性是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走入了小学课堂,要提高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设施。由于多媒体具有两面性,教师应该在使用之前制订相应的使用计划,发挥它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的影响,做到扬长避短。同时,教师也要使案例和多媒体二者有机结合,促进案例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应合理利用现实中的案例,将方程思想融于现实案例中。但由于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影响了案例的应用效果。若是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便可以发挥案例的最大作用。此外,小学生的天性也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电子教具进行数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保证在气氛活跃的同时,维持好课堂秩序。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多数活泼好动,易受环境的感染,且情绪容易失控。教师在调节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要能够察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在即将失控的一刻及时制止。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且善于调节气氛。既要保证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要维持一定的课堂纪律。多媒体的使用的目的是为课堂服务,课堂有一定的纪律,切忌盲目追求效果,放任学生。这样既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又扰乱课堂的秩序,得不偿失。
三、使用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用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代表性。只有经典的案例,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选择经典案例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选择依据。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案例的实用性,切忌舍本逐末,忽略了案例在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其次,案例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小学生的阅历和生活经验都停留在身边的生活中,教师的案例应该与其生活实际相关,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贴近生活的案例也降低了教师的压力,丰富了案例的获取渠道。为了增加案例的使用方式,教师也可以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改进的效果。总之,数学是小学的主要课程,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如何合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小学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案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而为了合理利用案例,教师应该正视案例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平衡理论教学和案例的比重。为了发挥案例的最大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案例中添加趣味性成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趣味是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最后,在使用案例时应注意合理选取案例,保证代表性,同时也要和生活紧密相连,以便学生能接受。另外合理借鉴,可以减少教学改革中的阻碍。
作者:李侦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
第六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开始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不仅能够更加简单、快捷地对问题做出解答,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多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教学法就是多媒体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师将多媒体教学的种种优点表现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题目的讲授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讲授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多媒体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小学生很多时候需要多媒体,多媒体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思考,所以多媒体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当重要。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求知欲强,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据研究,学生学到的知识越多,他们接收新思想的机会就越多。传统的数学课教学模式经常是教师将解题方法写在黑板上。这种教学非常乏味,与小学生的性格不相符。学生学习起来就很被动,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小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看到了直观的图形,还看到了自己能够理解的解题方法。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获得知识,体验新知。小学生年纪尚小,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长方形的周长”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做更加清楚明了的讲解。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多彩,视野也更加广阔,这给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实现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体会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选用正确的方法来教授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创设环境,让小学生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教师集中讲解的学习方法,什么情况下采用自学的学习方法,什么情况下采用同学间互相交流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画情境:“唐僧四人共同分一个西瓜,沙僧吃二分之一,八戒吃四分之一,八戒很不高兴地说:‘三弟,为什么我吃的少,不公平。’”这时画面中出现一个问号——八戒是否吃得少?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让他们主动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把握教学的重点,从而满足自己的兴趣。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后,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和信息储备,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掌握正确方法,一步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他们的思维发展,逐步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来适应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真正保障教学持久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对数学的教学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并且耐心,通过多媒体教学,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老师的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自己去研究、探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学生在立体化的教学中,解题思维能够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讲完“角的认识”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们判断这些图形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问题变得具体、直观,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他们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输入机制,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他们接受初中数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继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8):78-81.
[2]吴慧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讨[J].未来英才,2016(15):45-48.
作者:邓彩娥 单位:贵州水城县龙场乡龙场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自然也是极为受到家长们的重视的,而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教师们频繁的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并且收到了极好的反响。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简要阐述,从而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后来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创设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而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而然的,人们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面。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比较偏向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是注重教授学生们知识,能够通过考试即可,却不管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而目前随着家长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情况,这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以及家长们的需要了。问题情境的创设自从被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当中后,已经收到了非常良好的反响,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也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们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将他们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推动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拥有更好地学习效率与学习体验,使之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最终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之上,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能够严格的依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得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的教师只是注重形式上的东西,而并不注重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整节课空洞乏味,脱离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缺乏乐趣,这样会使得学生们丧失学习数学的热情,影响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效率。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以更大的热情与时间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同时教师们还应该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教师们所创造出的问题情境具有极大的针对性,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学生们引导进教师们所创设出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依据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大多都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会缺乏热情,而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擅长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能够顺利的引导进教师所创设出的问题情境之中,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对数学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的教师在教授有关于分数的课程之时,我们可以带到课堂上两个苹果,以实际的事物来询问学生们问题,诸如“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能够得到几个”“两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能得到几个”这类的问题,积极的联系实际,借助于生活中每名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苹果,从而能够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进入熟悉的情境之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
2.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小学生们的年龄都是比较小的,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大都是比较喜欢玩游戏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敏锐的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在日常的数学教学的课堂之中,借助游戏这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有效的创设出问题情境,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比如我们的教师在教授有关于概率方面的课程时,可以准备一些小袋子,并在里面放入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在课堂上讲课之时,可以拿出这些袋子,并让学生们从里面摸出小球,做下记录,但是每人只能够摸一次。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在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就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们,强化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3.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年级都是比较小的,因此他们普遍喜欢听故事,而我们的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教授数学知识时,能够积极有效的借助故事的形式,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进入情境之中,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们。比如我们的教师在给学生们教授有关于百分数打折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于在商场买东西的故事,从而将百分数打折的数学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给学生们,通过讲故事,而有效的创设出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通过创设出问题情境的方式,将学生们引导进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更好地教学效果。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经过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实践之后,受到了家长以及学生们一致的好评,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经常被教师们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但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创设出问题情境也成为了大部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所存在的问题的简要阐述,从而对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米华.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教育,2007,(3).
[2]陈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J].数学通讯,2004,(13).
[3]王全夫.细说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6,(5).
作者:沈宝富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题设计研究
练习题的设计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练习题的设计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随意的,练习题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阶段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练习题有所帮助。
一、当前数学练习题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枯燥乏味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一般策略多为题海战术,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技能,而这些题目又多是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尽管学生终日埋身于书海之中,占据学生的大量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并且学生普遍对这些题目没有兴趣,因为这些题目确实枯燥乏味,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眼里就只是无穷无尽的题目,学生甚至不知做这些题目的意义何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更感觉盲目、迷茫,没有目标,只是机械地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
2.缺乏目的性
现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练习题的设计缺乏策略,往往是选取市场上整本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对于题目缺乏选取,题目量大、缺乏代表性,很难真正地针对学生某些方面的技能进行训练。而市场上的题目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往往直接由考试题目演变而来,这些练习册中的题目只是在考试中会常常出现的题目,甚至有些难题怪题,对于学生的训练缺乏目的性,不会真正地考虑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策略
1.设计成体系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贯通,练习题本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的,所以练习题的设计要紧跟教材内容,将知识梳理成很好的发展脉络,这些练习题的设计还要结合学生之前所学知识,多为学生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做练习题时既可以巩固现学知识,又可以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内容,避免出现学习了新的内容就会忘记旧的知识这种情况。并且综合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好这些综合性的题目中有一题多解这种情况,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到局限,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减少了学生的做题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单个题目如此,教师对每一套题目都应该有着合理的规划,题目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题目的类型都对一套题目的整体效果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有些知识点是要用来做选择题、填空题的,而有些知识点适合用来做应用题。
2.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目的性、思维层次和知识层次等多个方面,因为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是试题要考虑到适合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多元化。例如,一般的一套完整的试题会在开始有一些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这些题目较为简单,但其中往往夹杂着一两个较难的题目,之后的应用题是中等难度的,试卷最后会出现一两个困难的题目。
3.设计新颖的练习题
学生长期沉浸于题海中,无法脱身,再加上题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从练习题中体会不到一丝的乐趣,久而久之,会对练习题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做题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新颖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一些新鲜的内容。学生往往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与时下一些新鲜的元素或者是新闻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最新发现的类地行星的有关内容,向他们叙述一些数据,并带领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计算。
4.展现生活情境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注重数学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教师也要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屋顶要设计成三角形,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此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各个方面的,因为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例如,学生往往对天文学或者地理知识感到好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测一些天文现象或者特殊的地质现象,还可以进行一些测量和计算。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多方法,练习题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形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精心地研究数学习题,争取把对学生发展最有益的试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最终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艳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7).
[2]李冰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J].读书文摘,2014(7).
作者:郑艺惠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作出举世瞩目的贡献,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创新人才奇缺,创新能力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这一命题,结合教学实践,从培养的前提、抓手、手段和过程四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时代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特别是要关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怎样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呢?1.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对学生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学生做错题目,用错方法而不加以指责。学生做错了,教师应当以“我相信你能正确地解答出来”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淡化、消除学生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二、让学生敢于说“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一种“权威”感,这样会把学生的个性特长扼杀掉,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也不敢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四年级数学有一道判断题: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0。大部分学生都说是错误的。我故意说他们做错了。有一部分同学持相反意见。我说,我们现在学了自然数和0,书上说了自然数和整数,所以这道题是对的。学生反驳我说:第一,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并不说明整数只有自然数和0,它还有一部分我们还没有学过;第二,我可以说我和萍萍是四年级甲班的学生,但不能说四年级甲班的学生只有我和萍萍。当然,这一道题涉及初中正负数问题,对学生只能点到即止。主要是说明要让学生敢于向老师和课本说“不”,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答案、对老师说“不”,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抓手。为此,必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起。教师在课堂中应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重组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针对新课内容、方法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的能力。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植树小组每人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计算,5人4天一共种多少棵树?”(用两种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种,先求出5人1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第二种,先求出每个人4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教师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用两种方法解决,等教学完所用方法后,提问学生:学完这道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这两种方法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三、为学生创造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连减,把两个减数合并为一个减数的简便运算),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全班同学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的规则是:售货员每次同时卖两种物品,哪个同学先算出他用100元买两种物品后所剩的钱,那两种物品就卖给他。售货员出示物品的价格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四、自主探究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交流合作,自主地、创造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1.给予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保证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在数学问题空间中认真探索,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学生的探索之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思路和方法正确,能顺利前进,思路和方法不当,会曲折迂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圆锥有什么特征?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大胆猜测和推测,或进行实验验证,或看书质疑,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是学生自主、创新的核心
自主解决的探索性集中表现为思维决策的选择性。提高学生敢于选择、善于选择、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运用,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通过用卷尺或绳子直接量,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量,截断铁丝圈拉直量等方法,进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时,就可联想到用“化曲为直”和“化圆为方”的方法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解决策略的思维方法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等。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主要的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抽象、概括方法、归纳、演绎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渗透,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策略的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凌朝阳.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3]刘顺民.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
作者:蔡景火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广泛深入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老师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很多的教学工作者对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把生活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对这一个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方法运用;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数学思想,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不喜欢小学数学的学习,他们觉得内容非常枯燥,也难以理解。针对这些现象,有的老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和生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怎样的运用呢?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提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较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太深的理解,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生活情境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想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化,学生们在理解知识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因此,老师们可以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和认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但是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了生活情境,老师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学生也能够更投入地学习,把数学学习和生活情境的创设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不再抗拒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的,主要以说教为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太喜欢数学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有较大的束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操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老师有时候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还会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1、开展一些小游戏
游戏是很能够吸引学生的一种方式,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小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小游戏还能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很多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会开展一些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们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数学学习内容来创设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既能够活跃课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游戏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个这个的游戏,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有教具,包括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老师还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实物,有铅笔盒、粉笔盒、篮球、玻璃杯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东西,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些物体的样子,之后组织学生来进行游戏,一个学生可以看到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个东西,另一个学生来猜测这个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这样的一个小游戏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每种类型的物体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大多数学校,包括农村学校都有了“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帮助老师们把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老师们在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说,老师们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画面,这些画面上是一个人,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的,看起来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些生活化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多角度思考的意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3、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例题当中
例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例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解答问题当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在使用生活情境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华,可以把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例题当中,让学生通过做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来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题目有更深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做题效率,比如说,老师在可以给学生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妈妈给了小明100元,让他买一瓶醋,两包盐,还要买20斤米,醋的单价是6元,盐的单价是1.5元,米的单价是2.5元,问小明买东西还剩多少钱,这个情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我们在生活中都会帮妈妈买一些东西,这个情境很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者是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还可以是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例题中,老师们通过这种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3(27)
[2]鲁喜田,赵淑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作者:敖启祥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波阳镇杨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