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大国崛起高素质国际人才的核心要素。作为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外语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教学素养和科研素养之外,还应树立“智慧教学”的理念,注重提升信息素养,增强数字化生存能力,才能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学;信息素养

1树立“智慧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使我国高等外语教学进入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智慧教学阶段。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一,信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变了学生对于世界的感知与理解,课堂早已不再因其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地方而被罩上“圣洁”的光环,高校教师也被迫走下了“圣坛”,成了信息时代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其二,信息的广泛分布与方便获取改变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答疑解惑的唯一渠道,师生的教学活动场所也早已不限于课堂。其三,网络的时空不限性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已经成了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的行为,“碎片化学习”正逐渐成为现代人习惯的学习方式,移动手机也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现代人最为重要的学习工具。针对以上种种之颠覆性的变化,高校外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大学教师“走下圣坛”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非是学生对课堂的亵渎和对教师的“失敬”。高校外语教师应善于把脉大势、具备时代意识,树立“智慧教学”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改变。正如厦门大学李美华教授所言,“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开展智慧教学;教学的新发展,需要利用设备智慧,发挥教师智慧,增进学生智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老师,一定要置身新时代、接受新模式、谋求新发展。”当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不再能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师应解放思想,开放思路,探索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学习和利用先进便利的信息技术,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开展视听课网络教学,或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后讨论和答疑,或为学生推荐包括TED英语演讲、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在内的公众号及文章,或使用句酷批改网等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批改作文,或引导学生使用包括金山词霸、百词斩、英语趣配音在内的各种英语学习APP进行课后学习,或通过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研修等方式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若教师能以开收的心态接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变化,树立“智慧教学”的理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顺势而为,增加并拓宽英语课堂教学的渠道,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枯燥的英语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提升数字化生存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逐步加深,高等教育进入智能化的智慧教学阶段。“因为谁都拥有信息,所以强调深度学习就意味着老师的作用不是传递信息,而是把碎片化信息整合。信息技术与学习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利用智能媒体、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效果最大化。”(肖远骑)高校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应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教材上的内容早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也因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具备了多渠道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能力。高校外语教师除了不断提升双语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必须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保持高度同步。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数字化生存能力,具备信息的搜索、遴选、整合能力,才能引领学生从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获取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以翻译行业的数字化革命为例。作为其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本地化工程技术、语料库技术、翻译协作平台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等的普及。(王华树,王少爽)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对新时代的译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既具备双语能力又掌握翻译技术的综合型职业化人才,这也对高校从事翻译类课程的外语教师提出了重大了挑战。传统的以文本为依托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外语翻译人才。信息时代从事翻译教学的高校外语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外,更需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掌握包括翻译记忆工具(如SDLTrados等),术语管理工具(如SDLMultiTerm、crossTerm等)在内的各种辅助翻译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培养顺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具备语言文化和信息素养的翻译类人才。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方便、快捷、直观的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以微信为例,除了沟通交流之外,它也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平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微信群里交流讨论,可以通过关注各种公众号及其文章推送来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及其最新动态。此外,各类英语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将学习与娱乐巧妙结合,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有效补充。英语趣配音、BBC六分钟英语、Fif口语训练、网易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百词斩、试译宝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课余学习外语的常用APP,用于听力、语音、阅读、翻译等相关的练习和提高。高校外语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信息时代的便利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例如教师可通过关注外语学习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TED英语演说、英语演讲课堂、翻译教学与研究、外研社Unipus、21世纪英文报等)并通过阅读其每日的推送文章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并有选择性地将优秀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外语教师应学会使用Coursera,Edx、Unipus等平台,进行灵活自主的自我学习和提升;熟练利用慕课、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有效弥补传统课程的不足。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多种学习渠道,共同使用各类英语软件及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予以适当的引导,而学生也在此过程中与教师、同伴实现了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英语学习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外语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致力于传统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发展之外,也不断学习各类学习软件的使用,掌握相应的信息工具,切实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以不懈的学习精神应对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拓展跨学科发展空间

高校外语教师在耕耘于传统的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领域之外,也应解放思想、开放思路,致力于跨学科的钻研和新技术的学习,从跨文化、跨学科的高度促进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外语教育的进步。近些年,高校外语专业跨学科合作、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学科考研、高校外语教师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如火如荼,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外语学习特色。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在《外语跨学科研究与自主创新》一文中指出,外语科研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达到创新与超越”。而“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融合更是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卓越的平台。以笔者所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沙龙为例,我院邀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吕学强博士来我院举办讲座《计算机语言简介和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验分享》,邀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张仰森教授来我院举办讲座《以计算机思维探索语言规律》,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安静教授来我院开展讲座《跨学科研究趋势与实践》,此类跨学科、跨领域的讲座开拓了外语教师的研究视野,得到了积极响应和普遍好评。充分利用外语学科特色,发挥语言专长,探索跨学科融合和跨领域研究的空间,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外语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英语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给高校外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赋予教师们打破传统授课思路、从多维度丰富教学、从多方面提升自我的宝贵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外语教师大胆实践,尝试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效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普及。在移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外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外语教师思想开放、思路灵活、紧跟时代的特点,以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寻求大学外语课堂和自身发展的与时俱进,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大数据时代给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美华.智慧教学在厦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接受与实践[R].北京:第二届全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2017.

[2]申丹.外语跨学科研究与自主创新[J].中国外语,2007,4(1):13-18.

[3]王华树,王少爽.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J].东方翻译,2016(1):11-15,73.

[4]肖远骑.互联网+时代学校如何开发课程、设计教学[J].新校长传媒,2017(3

作者:汤萌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