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界定及能力内涵
(一)信息素养界定
清华大学图书馆原馆长邓景康在2015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框架、新视野》的报告,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深化,概括为“信息素养指包括信息的反思发现,理解信息如何生产与评价,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合理参与学习社区的一组综合能力”。这一定义对经典概念进行了拓展和创新,更强调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而不仅仅是信息表达与利用,同时把信息交流的能力也纳入概念范畴。由此可见,信息素养实际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演化。笔者认为,信息素养可以定义为:在明确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规范下,运用信息知识进行有效检索和分析甄别,并利用所获信息与他人交流协作来解决问题和创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在此定义的基础上,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还可能需要具备一流的信息素养教学和信息服务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内涵
由上述信息素养的定义可以得出。
(一)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员学会在2000年颁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已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中达成共识并被广泛使用。北京市文献检索研究会在2005年研制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该标准借鉴了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内容,成为中国针对高等教育较为全面的标准。但该标准主要是面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有些指标不适用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文章在参考北京地区的指标体系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等部门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加定量的方法确定了四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并结合相关学者学术观点确定指标权重和分值,对所有指标进行了量化。
(二)指标权重分值
基于学科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权重分值表。为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信息意识中增设了政治意识指标;考虑到信息技术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以及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发展动态的现实需要,在信息知识中增设了信息技术知识和外语水平指标;在信息能力中增设了信息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学科服务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按百分制设置,一级指标中信息意识权重为10%,信息知识权重为20%,信息能力权重为65%,信息道德权重为5%。
三、结语
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馆员的信息服务能力,从而提高其学科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评价是一项不断完善、日益深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主动对接“双一流”建设目标,打造一流的学科服务队伍,推动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评价的研究不多,实际用于评价的案例尤为鲜见。文章也只是构建了一个初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内容和权重设置不尽合理,有些定性指标需要在评价系统中加以明确量化。总之,本体系还需设计完善,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需加以优化,以上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刘彩娥.ACRL《框架》指导下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6(06):13-16.
[3]曾晓牧,孙平,王梦丽,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03):65-68.
[4]陈香珠,何殷婷.“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6(05):7-12.
作者:周未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