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新媒体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新媒体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信息素养对新媒体的影响

摘要:文章基于认知-情感理论和超Y理论,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入手,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双路径影响模型,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运用SPSS和AMOS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发展现状,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显管理模式对信息素养和信息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有必要将硬性管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制定完善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认知能力,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认知路径;情感路径

一、引言

高校新媒体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校媒体形式。高校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曾经的高校电视广播对高校报纸杂志而言是新媒体,如今的高校网络媒体,对曾经的高校电视广播而言,也是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当更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媒体,曾今的高校新媒体也会被更新的高校媒体取代,成为今后的高校传统媒体。如今的高校新媒体就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动力,以互联网、局域网等为信息传播渠道,以高校信息门户网站、高校在线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媒介,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突破传统校园媒体的时空限制,其信息素养成为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将信息受众的信息素养简单地定义为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不仅包含对信息的利用能力,还包括在信息参与过程中的道德责任,大学生与传播的信息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他人。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立足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认知-情感理论,结合超Y理论,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模型,并提出建议决策。

二、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思路。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信息素养如何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第二、如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管理,进而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因此,本文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管理模式、信息素养、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梳理相关知识点,细化研究思路,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为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提出相关建议。(二)理论依据。1.超Y理论莫尔斯和洛斯奇以麦格雷格的X-Y理论为基础,基于“复杂人”假设提出了超Y理论。在X-Y理论中,倾向于X理论的管理者愿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倾向于Y理论的管理者则愿意以信任替代监督,用启发与引导取代命令。在超Y理论指导下,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中,仅仅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启发引导,无法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启发引导虽然能够激发人们遏制不良信息的积极性,如果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丧失引导效果。因此,本文根据超Y理论,提出硬性规定和柔性引导两个概念,探索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管理模式。2.认知-情感理论认知-情感理论是米契尔提出的个性系统理论,探讨了情境、个性倾向、动因和个性结构之间的关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信息利用能力,大学生会因为新媒体信息的不同而产生认知的不同,继而产生情感体验和行为的不同,最终以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形式反映出来。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提高,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情感体验的组成部分,且高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都被无限放大,大学生是否传播有价值信息成为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故本文将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作为情感体验的代表。因此,本文立足于认知-情感理论,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出发,基于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探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信息传播质量”与“信息内容质量”信息内容质量研究中,信息内容质量是影响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内容质量与信息受众的信息感知和情感体验息息相关,有学者指出提出开放课程资源的内容质量影响用户感知,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信息内容质量能够显著影响网站的可用性,信息内容质量积极影响用户持续参与意愿。信息传播质量研究中,信息传递过程与信息处理过程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对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缺位导致新媒体无法有效地改善信息传播质量的结论,满足受众高品位的需求能较好地保障信息的传播质量,并针对科学传播质量提出相应建议措施。因此,本文构建“信息传播质量”变量和“信息内容质量”变量分析高校新媒体的信息质量。信息传播质量是指高校新媒体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广度、传播速度和传播深度。信息内容质量是指高校新媒体信息内容的主题相关性、充足性、权威性、准确性和有用性。2.“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本文在认知-情感理论与超Y理论指导下,构建变量“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责任意识”变量。信息认知能力是信息受众对其经手信息内容的认识、理解、处理能力,当大学生能够清晰深入的理解信息内涵时,也就能够有效得控制自己与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因此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积极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内容质量产生。信息责任意识是信息受众对其经手信息所具有的责任感,不仅要求受众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当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强烈,就会认真对待其和传播的信息,进而促进有益信息的传播而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当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薄弱,对与传播信息放任自流,将在无意识中推动不良信息的扩散。因此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积极影响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3.“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都是对信息素养进行管理的方式,是根据超Y理论分析总结得到。超Y理论以“复杂人”为基本假设前提,需要规章制度与启发引导双管齐下,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本文立足于超Y理论的“复杂人”假设,将规章制度和启发引导引入模型,构建“硬性规定”变量和“柔性引导”变量,研究其对信息质量管理的影响。“硬性规定”就是对信息受众的强制性规定,加强对信息的审核与监督,目的是以法律、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强制大学生重视对信息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柔性引导”是在了解大学生社交、学习等各种动态信息前提下,及时合理地引导,在法律规章以外,以引导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信息情感体验,加强其对信息传播的责任感。此外,“硬性规定”以法律、规章、制度的形式,对鼓励与遏制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了规定,故本文认为其能够对信息内容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柔性引导”是高校和新媒体平台以引导激励的形式,对优质信息进行宣传,扩大传播广度、深度与速度,对劣质信息予以抑制,缩小传播范围,故本文认为其能够对信息传播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由此本文认为硬性规定会积极影响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和新媒体信息内容质量,柔性引导会积极影响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和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

四、理论模型构建

本文结合了超Y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的相关理念,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来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首先,超Y理论中,硬性规定规范大学生的信息行为,提高信息认知水平,而柔性引导则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信息责任感。可见,超Y理论中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模式与认知-情感理论相适应,故本文将硬性规定与柔性引导分别引入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参与度无论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得到广泛拓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出发,分别体现在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责任意识上。认知路径方面,大学生信息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到所接触信息的真正内涵,进而影响到其与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情感路径方面,大学生信息责任意识作为其情感体验中的一环,在信息传播能力无限扩大的前提下,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地对信息传播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认知-情感理论与超Y理论指导下,以“复杂人”假设为前提,以认知-情感理论为桥梁,分别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两个角度,将信息认知能力与信息责任意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五、结果与讨论

本文根据认知-情感理论,结合超Y理论相关知识点,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展开研究,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认知路径中,硬性规定对信息认知能力和信息内容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信息认知能力对信息内容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情感路径中,柔性引导对信息责任意识和信息传播质量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信息责任意识对信息传播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健全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从“复杂人”假设出发,制定并严格实施硬性规定,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劣质信息的认知,约束大学生的新媒体信息行为,提高大学生、传播高校新媒体信息的内容质量。2.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质量。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传播违法、虚假信息的行为可以通过硬性规定进行管理,而传播违背道德、无用信息的行为则需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提高信息责任意识,才能达到较好的信息传播质量管理效果。

作者: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