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信息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信息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还面临着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教师对信息素养提升的热情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将信息素养提升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鼓励教师全面提升信息政治素养、教学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研究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

一、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融入社会、完善自我的重要法宝,没有信息的识别、理解和运用,人类不可能从远古的洪荒时代一步步走向文明发展的今天,没有信息化的出现和信息科技革命,人类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飞速发展。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信息化是人类学习、认知、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个人信息素养的程度是其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提升人的信息素养。

(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信息化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高等院校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高职院校也在推动以“双高计划”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国家级工程。在国家“双高计划”申报、建设中,“提升信息化水平”是一项关键指标。这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仅是简单的使用多媒体教室播放PPT演示文稿,也不仅是微课、慕课、精品在线课程等具体内容的建设,更是一种体现地方特色、专业特征和中国方案的信息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通过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鼓励教师不定期的进行自我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是提升信息化水平进而推动“双高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其衍生产品作为标志的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新高地,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进入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优化升级是包括高职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内容。手抄本、雕版印刷本、活字印刷本、线装本等手工制作版本的教材已经成了稀世珍宝,机械印刷本的教材正在逐步走向没落,作为电子媒介的电子书包、精品在线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覆盖学校教育的各个层级和方面,这都要求教师要提升信息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教育部自2012年开始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2016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初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课程建设方面也从精品课程升级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基本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精品化。目前正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信息素养就迫在眉睫。

二、当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高职教育是距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最近的教育类型,在实用性、贴近市场、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对教师多是重使用轻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应用性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阐释理论基础,而要突出“适度、够用”即可,这在无形中就要求教师多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但学校却缺乏相应的培养标准、支持政策和实际措施;二是在实践性方面,要求教师在完成必备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在各种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等级晋升条件中设置“近5年不少于6个月下企业锻炼”等类似条件,而不考虑专业、学科特点,更没有以学校或部门的名义与企业联合培养师资,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在企业锻炼环节花费了很多精力也只能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效果不甚明显;三是在开放性方面,要求教师要充分吸收学科前沿知识,体现开门办学特征,但更多的只是在提要求、作安排上下功夫,而对教师外出培训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对实际培训成效缺乏具体考核指标,导致教师培训面不够广、培训内容过度集中、培训成效不够明显等后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指望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只能是存在理论期待、缺乏实际诚意的结果。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大都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得以开展,并在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购置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每位专职任课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甚至构建了一体化信息平,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通过了上级的检查验收。然而与此相对的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实际软实力内容往往停留在通知、会议和文件中,大多数任课教师甚至连微课、翻转课堂等内容是何物都不清楚,有悖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初衷。

(三)高职教师对信息素养提升热情不高说到底,信息素养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在日益多元的媒介和信息环境下,信息主体不仅要能够获取和利用信息,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具备创新、合作、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民主参与等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升信息素养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校园建设成果,掌握信息获取和利用技能,并将这种技能有效地教给学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批判看待互联网信息,不断完善自我,树立终身发展理念。然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传播、使用者的权威正在从“高高的讲堂之上”逐步融入学生的“芸芸众生之中”,甚至一些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教师还固守在“一本教案伴随职业生涯全过程”的阵地,认为信息素养的提升不过就是教案从纸质稿到PPT的媒介搬家,没有更多的实际价值,忽略了信息素养的丰富内涵。还有极个别教师业务能力本就有限,在面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疲于应对各种评价和日常工作,忽略了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不少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热情也就高涨不起来,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就不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三、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

(一)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将信息素养提升纳入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经费预算,制定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年度工作计划,设立专项政策性资金,确保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受到足够重视。此外,还要严格贯彻落实好上级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前瞻性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切实可行。

(二)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学校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没有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信息化只能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浪潮中的一个时间节点,而不是立德树人的学校信息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设立专项资金,每学期拿出固定时间,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精准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坚持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如此,还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二级机构,全面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打造高水平的职业院校信息化管理队伍。

(三)引导鼓励教师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一是要提升信息政治素养,强化党性原则,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确保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统一。二是要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将信息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和技能大赛,扩大参与度,注重教学成效而不是演示成效,树立正确的教学信息化导向,确保每位任课教师都能够胜任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三是要提升信息化研究应用能力,出台专项政策,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建设研究项目,支持教师将信息化成果进行转化、创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随时随地畅享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教学互助和专业引领”,为教师信息化研究应用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信息安全,2016(5).

[2]黄熙.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教师如何应对“立体化”教学模式新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9(7).

[3]肖桐,杨磊,易连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启示[J].教育探索,2017(4).

[4]张淼.民族地区大学生媒介与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9(5).

[5]黄秋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

作者:马艳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