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数学教学;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教育观念的四个转型和八大任务,转型之一: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其中任务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这对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我们需要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一项课题,只有培养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才能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信息素养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换个脑袋求进步”——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用更新更优秀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化背景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与方法。
一、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1.提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场所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或实验室,转向可以携带学习工具的任何场所;教学的时间从课堂45分钟,转向校内、校外更广泛的时间。图一教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信息技术APP能安装在任何平台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方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知识,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的控制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后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图一所示,我通过云班课—智能教学助手平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把作业上传到云班课平台,学生的解答情况可以通过后台全面地反馈到教师端,教师根据反馈的数据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进行下一步教学安排。再如,课前通过云班课——智能教学助手平台、UMU互动平台等客户端向学生导学资料,学生观看微视频等形式进行自学、自测。课后,教师和学生或学生之间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交流,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复习巩固,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开展师生一对一指导——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云班课——智能教学助手平台、UMU互动平台等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开展学习交流,生生之间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
2.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使教学方式更具灵活多样性。如运用希沃白板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轻松实施互动教学,提供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将其干好,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干事情就也不难了。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学习内容能否产生兴趣,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在讲授《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我把课堂检测题“找出函数中的增函数”导入到希沃白板中“课堂活动”下的“分组竞争”项目中,让两名学生以竞赛方式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如图二所示。学生在游戏体验中解决了问题,提高了竞争意识,获得成功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而然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设置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为成功的课堂做好铺垫。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用“细胞分裂”的动画导入新课;讲授《椭圆的标准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播放卫星成功发射现场让学生观看,通过卫星运行的轨迹引出本课的课题,从学生比较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创设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为成功的课堂做好了铺垫。
3.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的交互性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容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识。学生在交互式环境中学习,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练习等,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运用“TI图形计算器软件”可以让数学实验走进课堂教学,更好地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习《正余弦函数的图像》这部分内容,学生借助“TI图形计算器软件”通过描点、连线、做出图像、平移等探究活动,以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从中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函数图像的性质。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中,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都变得具体而清晰,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生通过自主的、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地建构了数学概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正如巴浦洛夫所指出“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实验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他所愿望的东西”。信息技术恰当有效的运用,为学生更大程度地提供了探究学习的空间,让课堂真正地成为了他们探索交流的平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充分还原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4.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处理策略是一节课的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体现。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加以解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知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必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例如:《正弦函数图像变换》教学中,参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是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我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设计几何画板软件,通过设置不同的数据呈现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像的变化,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讲授《指数函数y=ax图像》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数学画板呈现y=ax和y=x两个函数图像,如图三所示。让学生借助数学画板探究图像的特征,学生对图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对指数函数y=ax图像特征的研究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真谛。在《图形与空间》部分的教学,用信息技术展示探究过程,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空间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5.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学生运用信息化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掌握与应用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学生探索性学习自由空间更加广阔,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 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方便他们进行互助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提升信息素养的方法
1.更新观念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不仅需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还要转变旧的观念,用信息化的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的设计适应信息化学习的需求。用文字、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把教材中单调、枯燥的文字内容,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形成一体化的教材,营造动静结合、声情交融的教学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探索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PPT的制作、微视频的录制与剪辑、网络平台和不同客户端的使用等,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能力。我身边的教师,大部分仅仅自己能会制作简单的PPT课件,仅有少部分教师能会使用网络平台和客户端进行教学,个别教师自己能会进行微视频的录制与剪辑,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3.转变角色教育信息化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书匠”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合作者;既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心理尚不成熟的学生极易在网络世界迷失方向,教师应当合理地组织遴选信息资源,与学生分享,并在与学生学习互动过程中实现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信息化手段的呈现上,如动画、视频、游戏等,而是放在如何通过这些资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上。特别是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施教群体学习主动性不够,行为习惯差,不少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科学地进行探究学习就尤为重要。
三、信息化教学避免走入误区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解决学习重难点,因此不要一味追求信息化教学而去使用信息化手段,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设置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听过一节参赛课,整堂课教师没有板书,涉及到新的知识点几乎没有在课堂上现身讲解,全部采用微课、课件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非常丰富,但是一堂课下来,感觉课堂是一个空架子,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片面追求信息化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设计课堂活动,合理地选择信息化手段。总之,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将成为一项教育教学面临的常态化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华锋.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65-66.
[2]邱征梅.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智库时代,2019,(23).
[3]林文飞.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知音励志,2016,(18):49-50.
[4]梁颖思.基于GoogleEarth的“WWWH”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5):70-74.
[5]张彩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的探索[J].现代农业,2019,(6):117-118.
[6]项方.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教学[J].神州,2013,(30):195.
[7]陈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6):34.
[8]张艳梅(导师:李鸿科).对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设计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8.05.24.
[9]潘期辉,杨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野,2018,(31):142-143.
[10]冯碧凤.巧用智慧课堂新技术,助力构建更智慧“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8,(34):145.
作者:李华锋 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