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越来深入。这对高校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提出新要求,也提出新挑战。高校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下必须主动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此更好地应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提高高校教师新素养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剖析了影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安全意识。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时,在脑海中建立的一种对信息技术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戒备心理,以此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意识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而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改造,而信息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所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也具备了新的特点、内涵。提出,在当代社会如果缺少了网络安全,那么国家安全就无法谈起,国家社会经济也无法稳定发展。因此信息安全意识一方面是对外来风险进行评价、认知、处理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在风险处理结果基础上对自身行为的调整,以此保证自身利益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2.信息知识,指的是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逐渐积累的知识及经验综合。信息技术知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一方面涉及到信息定义、本质、运动规律、信息与社会的关系等基本性内容,另一方面还包括信息技术常识、计算机原理、基本技能知识、信息检索知识、教学软件使用等。

3.教师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提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生成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信息提取能力主要是教师在实际中,应该明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明白该用什么样的途径获取信息,并且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辨别、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对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主要是教师需要结合现实问题,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灵活的处理、整理、分类。对于信息生成表达能力,主要是教师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组织、编辑,结合自己的需求,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相互沟通、教学、通讯、讨论、教研等活动。

4.信息道德主要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评价等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对高校教师来说,其信息道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通过契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开展信息检索、获取、使用、分享等活动,以此更加高效率地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活动。教师在实践中必须准确地认识评价信息,判断信息对错、真伪,能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分辨出正面道德要素与负面要素,用批判性思维面对信息。同时教师也应该坚持用正规的渠道获取信息,要主动地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秩序,不能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对高校学生来说,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更多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大挑战。如果高校教师只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这类知识,那么,他很快就将被学生“下课”。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活动呈现出教学场景多变、师生关系复杂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面对信息时代挑战,自觉地掌握信息技术,有意识地提高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每天会借助信息技术学到很多新知识,也会得到各种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不高,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尤为关键。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指出,要借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实践中高校也特别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原来的教育教学设备进行优化改革,增加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建设等;同时还对教育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调整,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操作基地,如网络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远程培训场所等。目前,高校基本上做到了学校教育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对高校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利用这些教育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需要保证自身具备良好的信息操作能力,要通过自身熟练的操作为学生提供引导。例如,课前能随手利用问卷星、umu平台等进行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的调查;课中能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不同媒体硬件设备中自如地切换;课后能对学生学业情况及学习参与度进行大数据分析等。特别是课后对学生学业的数据化评估,对学生后续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隋性的消除、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跟紧时展步伐,满足高校教育改革和优秀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存问题分析

1.教师观念与时展相脱节。新时期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很多教师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存储、传播各种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在实践中依然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存在教育观念滞后的情况,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虽然用到了信息化手段,但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师依然是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引导,即便教师在教学中用到了现代化手段,也只是把教材换成了PPT,把黑板换成屏幕而已,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2.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在实践中为了跟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就需要保证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能达到相应的信息素养标准。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下,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那么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对当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体上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教师在教学信息收集、处理环节,即便是教师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些活动,如果教师不能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那么在知识传播上也会十分狭窄。同时在信息化处理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只能简单地分析、了解知识内容,会降低知识与实践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就需要有效地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与此同时,在当前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培养上,还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加上信息化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统一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信息化素质发展,从而加剧了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

四、影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

1.教师信息化意识。新时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可以选择,但是在实践中,依然有一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意识相对比较低,在教学中墨守成规、不愿意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也不愿意持续学习,造成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比较低,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求。

2.教师信息知识储备。新时期下,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因此具有完整的信息知识及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十分重要。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无法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自身的综合发展。

3.数字化教育资源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也越来越看重数字化建设,学校投入了很多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采购。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经常出现软硬件设施与最新技术脱节的情况,造成了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五、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化意识。正所谓理念决定行动,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将会直接决定其信息化素养的发展。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对高校教师来说,更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自觉转变自身教育意识,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及特点,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思维,主动学习信息化教育技术,尤其是在课余时间,高校教师更要自觉地利用网络学习新型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自觉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育活动中,以此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要教会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教师自身先要进行创新性学习的示范,在如何做笔记、如何听课、怎么思考等方面教会学生运用讯飞语记、印象笔记等APP代替纸笔,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传统学习中利用笔和纸记笔记学习的习惯,以便把与内容相关的各大网站链接嵌入电子笔记中,生成更大信息量的个性化笔记。此外,高校教师也要学会用信息化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引导,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信息环境建设及技能培训。首先,高校应该切实解决高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面临的物质困难问题,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各种现代化设施采购进行规划,为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教学媒体。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及管理,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为教师信息知识的获取及信息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应该对当前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教师现有的信息素养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对教师开展专业化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一方面,高校可以邀请相应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研讨会的方式,为教师讲解相关教育信息化知识,同时专家学者也可以对教师进行实操性的短期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操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借助自身现有的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培训班,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训,如高校邀请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也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信息化知识学习;还可以鼓励教师自主参加以中国大学mooc为代表的远程培训。对于培训内容,应该围绕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要安排系统的教育信息化知识学习,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培训活动,逐渐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提高教师信息安全观念。从构建主义的视角看,知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认知者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对高校教师来说,需要立足于构建自我学习的观念,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理解信息素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观念。首先,高校教师必须对网络安全有全方位的认知,要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经常学习关于信息安全的知识,对于网站中的补丁程序要保持警惕,同时要注意不可随意打开网站上的垃圾邮件,在日常要注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查看修复,减少病毒入侵。其次,高校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分相信防火墙,因为有的病毒会渗透防火墙,所以教师在网络操作中应保持警惕心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观念,正确使用网络手段。

4.强化教师信息道德教育。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师每天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网络空间的信息参差不齐,有好有坏,会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很高要求。所以在实践中,高校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责任心理,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鉴别、分析,发挥信息技术的正面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应该结合当前教师的信息素养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素质。同时高校还应该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制定明确的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对于出现教师违背信息道德的行为,要给予严厉处罚,做出通报,带给其他教师警示。高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道德培养时,应该充分发挥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的作用,让教师真正地意识到提高自身信息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当前高校的学生激励制度、成果评价体系都与教师个体的利益相互挂钩,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师借助科研成果谋利的情况。事实上,科学研究、学术创作本身是高校教师严肃的精神活动,在实践中为了真正发挥其作用,高校应该改变激励体制与学术研究创作挂钩的情况,不能以“成果”评价教师,从而在源头上防范高校教师学术不端正的问题,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总结: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我国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在实际中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全面提高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同时对高校而言,也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力度,借助各种资源、手段来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促使教师更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成.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8(21):151.

[2]靳鹏飞.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0(11):156-157.

[3]王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01):第113-114.

[4]刘淑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27):9.

[5]陈仕清.浅谈教育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J].大众投资指南,2019(01):266.

[6]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17-122.

[7]张烜卿.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5):188.

[8]曹洋波,燕如萍.信息技术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困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1):186.

作者:曾春妹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