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全媒时代编辑信息素养的内涵解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Pau1Zurkowski于l974年提出的,他用“informationliteracy”来指经过训练能够在工作中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全媒时代,编辑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笔者以为,编辑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全媒时代,不懂得电脑技术,不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的编辑将寸步难行。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的,它比传统纸媒时代要快速得多;因此,编辑应熟练掌握各种方法来获取信息,尤其是对电脑的掌握。从UNIX、MS-DOS系统到WINDOWSXP直到现在的WIN8操作系统,电脑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可谓日新月异,一种系统还未掌握熟练,新的系统又产生,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学习的能力,快速掌握操作方法以便在工作中熟练应用。
(二)分析辨识信息的能力———甄别、评价信息是否有价值的能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拥有一双独具的慧眼对于在繁冗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至关重要。编辑必须通过收集专业学术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编辑素质,加强编辑的探索精神,积极培养信息意识,提升编辑的信息认知、识别能力,从而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否可以为期刊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论是从网站、QQ或者是微信等网络媒体和传统纸媒获得的信息,编辑都应该运用自己的常识及知识正确、合理地进行判断,对于虚假以及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核实和甄别。
(三)加工信息的能力———正确和高效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收集信息和辨识信息的基础上,加工信息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信息利用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辑必须通过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专业知识、判别能力、计算机的综合运用、文字驾驭能力等来对信息进行正确地、有效地处理。如一些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WPS等,以及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CAD等,还有一些排版工具如方正、飞腾等软件。
(四)利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将信息应用于编辑出版过程的能力
编辑应具备将碎片化视角纳入选题策划的能力,同时能够很好地以信息平台助力稿件审读。借助平台提取稿件的创新点和学术价值,这在我国一些高校学报中已经实现。如大部分高校学报使用的投稿系统,已经比较专业和完整。作者通过注册个人信息后,进入投稿系统,首先阅读并确认投稿确认书。这样,确保作者在投稿时确认自己的文章为原创,并同意版权转让,防止一系列有关著作版权问题的发生。在同意投稿确认书之后,就进入投稿步骤。即输入文章题目→输入本文作者信息→输入本文摘要→本文关键词→输入本文学科分类信息→输入本文基金资助信息→给编辑部留言→上传稿件内容→输入参考文献→信息确认、正式投稿→投稿完成。其中,编辑可以根据文章的摘要、关键词以及基金和参考文献来基本判断稿件的质量以及筛选稿件的审稿人。“给编辑部留言”可以使作者更好加强与编辑的沟通,表达对稿件刊发的速度等要求,更具人性化。同时,通过这样的平台,作者可以很快查阅到审稿进度,编辑可以更高效地处理稿件,加快了稿件处理速度,减少了传统投稿方式的一些弊端。
(五)遵守信息伦理的能力———具有恪守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能力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政治素养是首要的和必要的。严把政治关是每一个编辑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编辑必须运用政治理论、道德理论、伦理知识对其进行甄别。坚决做到不传谣、不造谣,始终坚定政治信念,严把信息的政治关,从而把握好期刊的政治方向。对于作者的学术论文以及个人信息,更要做到尊重和保护。再比如对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运用,如果编辑缺乏职业道德,很有可能随意泄露检测账号及密码,擅自检测本刊以外的来稿,轻率告之文章重复内容,甚至积极提供修改帮助,主动交易,收费检测。本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维护者的编辑,却利用手中的工具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推波助澜者。
二、全媒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的SWOT分析
随着期刊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学术期刊的主体,编辑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困境重重,如传播途径单一、传播速度慢、内容创新度不高等。编辑与期刊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SWOT理论,可以通过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术期刊编辑在数字化时代下,提升信息素养时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以期学术期刊编辑主体和生存环境等外部因素得到重视,从而达到推动学术期刊编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推动学术期刊发展。SWOT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最早是应用于企业战略分析。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弱(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企业通过这四项指标,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稳定。
(一)学术期刊编辑的优势
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手执“两支笔”,一只红色的笔———是编辑的职责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使命;一支蓝色的笔———搞好学术研究,发挥自己的专业,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不难看出,首先,学术期刊的编辑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有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较高。再加上平时不断地审读学术文章,日积月累知识面较宽,对某一领域尤其是自身的专业有较深的功底,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其次,编辑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对新事物,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运用能力强,易于掌握现代的出版理论和编辑技术,捕捉最新信息。再次,学术期刊编辑长期与专家学者打交道,学术思想比较活跃,易于掌握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
(二)学术期刊编辑的劣势
虽然学术期刊编辑有较强的优势,但是,综合分析还存在以下劣势。首先,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有待提高。编辑作为期刊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期刊质量。目前,一些编辑主体意识不强,有时候过于被动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面对作者,缺乏耐心,缺乏与作者沟通的能力;面对专家,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自信,很难约到高质量的稿件。其次,学术期刊编辑的编辑素养不高。几乎所有的编辑都不是学编辑出版专业出身,但学术期刊的编校规范等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而是由长期的编辑经验累积起来的。这就需要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再次,学术期刊编辑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不同于身体的疲惫,而是工作人员长期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形成的身心疲惫感,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这种感觉更多的是缘自心理的疲乏。由于长期从事复杂单一的工作,难免产生厌倦感,再加上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不高、主办单位不重视以及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工作上的厌倦感,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现象。
(三)学术期刊编辑的机遇
在2013年7月8日—10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了《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40.47%。短短两年时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实现了从千亿元向2000亿元的迈进。中国数字出版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形态、商业模式、运营渠道、产业环境等都有了新的变化[17]。数字化步伐的加快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字出版的总体进程加快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和方向,这是新闻出版界的共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业是当前出版业的重要任务。2012年数字出版收入再创新高,数字报纸、电子书发展迅速,增长幅度超过30%以上。在数字出版总产出的1935.49亿元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数字出版企业积极求新求变,数字出版内容平台迈向开放性未来,新技术应用开启数字出版全新业态,数字出版重心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智能终端格局基本形成,数字出版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国家政策支持
2011全国最大数字出版产业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在天津启动,2012年,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一直都是引导者和推动者。2012—2013年,政府主管部门继续推进数字产业壮大,推动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的形成,促进数字出版市场快速发展。2013年7月8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表示:“中国数字出版阅读人数接近2000亿,出路就是技术和文化相结合,我们要把品牌做大做强,造出中国的微软,中国的苹果,中国的亚马逊,才能在文化产业领域引领世界的文化发展。”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关于“十八大”的单行本等图书陆续与读者见面,其中,“十八大”报告单行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八大”会议文件汇编等党代会文件首次实现数字出版。
3.国外期刊数字出版机构进入中国
近年来,中国数字出版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数字出版产业政策、数字内容平台建设、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在2013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曾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数字出版市场,欢迎国外信息企业、互联网企业进驻中国,与中国企业在内容生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版权保护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国外期刊数字出版机构的进入为我国数字出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一系列新的经营方式、办刊理念、出版模式和新的数字技术。
(四)学术期刊编辑的威胁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全媒时代的到来也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种种威胁和挑战:主办单位不重视,无绩效考核制度,期刊勉强生存的境遇以及编辑习惯了这样的环境的麻木性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从网络上几乎可以随意下载一篇文章,这也滋生了数字出版侵权案件的不断发生,如近两年出现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表中国作家向谷歌、百度维权,中华书局起诉汉王纸书预装“二十五史”,韩寒等作家起诉苹果的应用商店等等数字版权纠纷。数字出版著作权侵权已经成为侵权的重灾区。这客观上给学术期刊编辑也带来了工作的难度,编辑需要一双慧眼和技术来确保作者的著作权。
2.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竞争激烈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期刊在社会定位、传播方式、编辑手段、出版发行、读者群体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学术期刊编辑同样竞争激烈。需要从不同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适应新形势。期刊编辑需具备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编辑业务、语言文字和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很强的信息素质,特殊素质要求较高,包括美学、艺术、计算机技术、经营管理和社交公关等能力。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成就学术期刊编辑的根本,健康的心理情感体现出编辑良好的精神面貌,编辑应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当然还需具备科学精神和编辑实物技能。全媒时代,不仅仅是编辑人员之间的竞争,还是人与计算机等高科技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客观上也带给编辑一些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果不思进取将无法适应全媒时代的要求。
三、结语
全媒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期刊出版应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加大数字出版科技研发力度,增强数字出版赢利能力,加大监管与版权保护力度。同时,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主体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仅仅做编辑,还要做专家,同时还要具备掌握现代科学的编辑技术及现代经营理念的信息素质。提升信息素养不但是全媒时展的要求,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需要,同时更是学术期刊编辑自身发展的要求。
作者:韩芳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