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

摘要:为了探寻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未来研究方向,运用统计分析法,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从提升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将新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存在着范围广泛但不深入、内容重复率高、团队缺失等研究局限。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基于新技术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着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泛在知识环境的理解与应用,并开展以学术团队为基础的信息素养教育深度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应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研究述评

0引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给美国图书馆学与信息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以及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2]。信息素养作为人们适应全球信息化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其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充足、信息技术设备先进、学术环境良好,能够承担整合信息技能培养与专业课程以及监督学生信息技能发展的工作[3],因此,长期以来,学界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展开了持续的探讨和研究。

1文献检索与统计

1.1文献统计

笔者利用CNKI(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以“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关键词进行交叉组配检索,检索时间为2015年9月24日。共得到相关学术论文1250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6篇,核心期刊216篇,核心期刊占到总发文量的17.7%。

1.2文献分析

通过文献统计可以看出,2006年之前,有关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总和也不过100余篇,2010年后研究呈现繁荣的态势:2013年一年就有近180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也以2014年为最(36篇)。整体发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爆炸,近年来信息量迅猛增扩,人类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和评价有效利用信息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二是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如何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利用新技术开展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2文献综述

2.1提升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的必要性研究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人们有效参与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支撑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公民素质提高、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要素。图书馆用户应该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何在,首先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周剑等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应具备包括信息检索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IT能力和独立思考、认识论认知能力在内的信息素养[5]。赖华认为,在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育,要从信息策略的高度,使学生具备选择、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众多信息中选择相关信息,从相关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从有用信息中选择核心信息、增值信息;对学生进行信息课程教育时,要充分让学生参加到信息素养培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确定信息、发现和评价信息有效性的能力,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信息,具备获取新知识,成为有信息创造能力,有信息素养的高层次人才[6]。杨晓琼认为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数据素养要求,合作是解决数据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要与专业教师合作、与学生创新型学习合作、与数据库提供商合作[7]。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钱毅、高丽认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制定以及如何评价信息素养拥有主导权,各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依据实践积累的经验,先行制定出本校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然后将这些汇集起来制定出各高校公允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8]。

2.2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途径研究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公民素质、推进文化传承等基本功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提升公民素质的一种基本方式。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是学界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肖丹、王喜明认为,图书馆参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就是指将信息素养相关知识通过“馆员—教师”协作模式融入专业课教学。国外高校图书馆注意加强与院系之间的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各专业学科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国内高校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并不多,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某些课程及实验当中[9]。宫平、杨溢认为,传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课程安排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教育内容难以实现与专业知识的有效整合;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阶段式教育应以基础—提高—创新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开展相应的指导[10]。邓佳、詹华清通过对38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和途径,认为应当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纳入资源服务系统,实现一站式检索;借鉴MOOC的合作开放理念,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并应加强信息道德和法律内容的建设[11]。李金芳、刘霞提出构建“协商课程模式”:构建主义的虚拟学习环境;探究与合作的协商式教学活动设计;多维的协商式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与教师协商学习同社会、学科相联系的知识和技能的模式,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批判吸收、灵活应用与自我评价的目的[12]。苏云认为可以增加游戏元素或者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和检验学习效果[13]。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不能独立培养学生的多层次信息素养能力,建议从网络课堂、图书馆、学校、第三方平台等多个层面,共同推动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14]。

2.3将新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培养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养应依托不断发展的技术发展。栾旭伦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Web2.0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构建。他认为利用Web技术搭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世界各国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面所采用的主流教学方式,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与高校图书馆现有服务融合的、具有支持有关信息交流、信息素养教育等功能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使其具有更好的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15]。杨莹、罗宏就利用LibGuides软件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LibGuides又称Lib2.0知识共享系统,是一款开源软件,使用web2.0技术开发,以云端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学科服务,利用LibGuides软件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将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素养在线培训,实现教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优化信息素养培训效果,达到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16]。刘涛提出了信息素养新标准———元素养。他认为元素养是面向Web2.0环境的,面向社交媒体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自我参照的素养框架,强调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交互协同能力。通过对相关素养理论的整合并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指导信息主体在社交媒体和交互协同在线社区中进行信息获取、评估、组织,强调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交互协同能力[17]。叶小娇将微课引入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认为微课平台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的信息素养学习;信息素养教育微课教学平台应包括微课视频、交流BBS、学习效果在线测试以及后台管理等模块[18]。

2.4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应有的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开拓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思路。肖自力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实现使命的途径有:与教师合作进行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并提供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实习基地;独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开设文献课和较为系统的专题教学;推动本系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和交流,逐步推进全国跨行业的联合,以至于参加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合作[19]。高协等以上海交大图书馆在IC2(信息共享空间与创新社区两种理念的职能互补和整体优化)创新服务模式下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为例,支持只有学校及院系重视与支持,馆员与教师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合作,才能促进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进一步融合,切实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20]。余晓蔚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学习分享中心”为例,说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应建立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作为学业辅导、经验分享、学术交流等工作的展示、指挥、交流、监控中心,为学业辅导提供一个互动、展示、学习的平台[21]。龚雪竹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一个创新社区,多途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利用新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将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社团活动拓展在社交网络中,促进读者在网络空间上进行互动;通过新媒体建立专门网页为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讲座课件、内容等[22]。郭瑶将图书馆组织文化理念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分析图书馆管理、服务和馆藏文化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体现[23]。

3研究展现的特征

3.1研究广泛但不够深入

整体来说,虽然国内学者已经高度关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但由于社会对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构建学习型社会备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仅有教育技术领域、图书馆领域的学者对其给予较大程度的关注,同时由于国内尚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很多研究论文不能根据国内实践开展研讨,导致大多研究流于表面,有的论文甚至表达的是主观臆断,以高校图书馆应当如何去做来阐明观点和表达诉求。可以说,在该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不少,但不够深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存在论证不够缜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3.2研究内容重复率较高

从文献统计来看,许多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兴趣和关注度,但可能受制于一定的思维局限和现实困境,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内容较多重复。多数论文局限于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方面,也有许多论文根据国外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同类业务进行了类比分析,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多数学者给出的建议与发展路径也比较接近。这反映出研究者的相关研究重复比例较大,且大多缺乏切合具体情况的实践指导。

3.3团队研究缺失

从以前的文献统计与分析来看,国内学界虽然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开展了探讨和研究,但学者的地域分布和学科分布均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团队规模,没能展开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合作性研究,也没有比较可观的大型研究项目出现。

4研究展望

4.1推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泛在知识环境的理解与应用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形成泛在的知识环境,泛在知识环境是无所不在的全面的数字环境,能够根据人、数据、信息、设备和工具形成交互的功能完备的研究社区,并具备空前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用户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用户对泛在知识环境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适应,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使问题得到解答。

4.2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基于新技术的教育平台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可以在借鉴国外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个与高校图书馆现有服务融合的、具有支持有关信息交流、信息素养教育等功能的高科技平台,提高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质,使之具有更好的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4.3开展以学术团队为基础的深度研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开展该方面的研究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传播学、信息管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组成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扶助的跨学科学术研究团队,形成较为趋同的话语结构和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邰峻,张利平.信息素养与计算机信息检索[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王伟军.信息管理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宫平,杨溢.基于需求的阶段式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3(7):5-9.

[4]庄善洁.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5]周剑,王艳,IrisXIE.世代特征,信息环境变迁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7):25-38.

[6]赖华.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信息素养培育的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86-88.

[7]杨晓琼.大数据时代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合作路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5(3):98-102.

[8]钱毅,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讨[J].情报探索,2013(1):26-28.

[9]肖丹,王喜明.从嵌入到整合———高校信息素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4):88-90.

[10]邓佳,詹华清.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调查及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6):96-99.

[11]李金芳,刘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协商课程模式建构[J].情报资料工作,2014(3):99-102.

[12]苏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游戏化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8):55-58.

[13]栾旭伦.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3(3):111-115.

[14]杨莹,罗宏.基于LibGuides软件的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设计与实现[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3):64-67.

[15]刘涛.走向元素养: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新动[J].新世纪图书馆,2015(1):9-12.

[16]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70-74.

[17]肖自力.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2-5.

[18]高协.面向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0-14.

[19]余晓蔚.学习分享中心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协同合作之路[J].图书馆杂志,2013(11):74-76.

[20]龚雪竹.基于IC共享空间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社区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86-89.

[21]郭瑶,范洁.从组织文化视角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61

作者:何颖 单位:西北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