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ICU工作中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研究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60例,患者严格依据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ntensive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ICIS)完成相应的看护;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看护方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每24h病情记录的时间、观察项维护的时间、出入量维护的时间及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书写质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书写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历书写的质量,对于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监护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CIS)可从多个方面给予重症患者比较全面系统的保障。ICIS作为临床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1],因其产生数据多、监控患者信息、及时处理临床问题、与医院多个信息系统连接实时共享患者信息等特点在临床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2]。据统计,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型医院应用了ICIS。但是国内ICIS水平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3]。监护信息系统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的诊治及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而ICIS是将患者生命监测信息集合的一个中枢,应用计算机的性能,可数字信息化收集患者数据和生成护理记录单,通过和医院现有临床应用系统无缝连接,实现ICU监护病房的数字化、信息化[5]。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医院ICU收治的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变化难以预知,产生的信息量大、数据多等特点,采用手工记录的方法记录患者的各种信息,对于紧张而忙碌的医护人员来说,会导致他们的工作强度不断加大。手工记录的工作量很大,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严格等,使得医护人员要实现对患者病情及时的把控,就需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能会出现记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故实现ICU工作的信息化已迫在眉睫[6]。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引进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系统通过对患者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及时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对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采集和监管[7],对患者突发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该系统能够和医院的其他临床信息系统做到无缝衔接,达到患者信息共享的目的,极大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危重症监护管理的水平[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3—9月来我院ICU就诊的120例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医院收治规范,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年龄范围25~74岁,平均年龄(51.49±7.88)岁。对照组年龄范围27~76岁,平均年龄(51.27±7.5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护人员对实验组患者应严格依据重症监护信息系统(ICIS)完成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如:持续心电、RR、SpO2监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等)。两组分别通过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手工记录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基础生命体征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对信息做到及时的采集、收集和整理。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输出等4个方面的功能。

1.3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医护人员每24h病情记录的时间、观察项维护的时间、出入量维护的时间、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以及医疗文书的书写记录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记录用时比较

实验组每24h病情记录的时间、观察项维护的时间、出入量维护的时间及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医疗文书书写记录质量比较

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记录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优化患者信息的整合,规避手工记录的错误

ICU作为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的一个科室,具有仪器材料以及医护人员数量繁多,医疗费用多等特点,导致患者信息整合管理较为困难,过去医护人员多使用手工记录的方法记录患者的各种信息,导致患者信息处理精确性和时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由于患者家属的不配合以及对患者病情的不了解和错误估计可能会造成他们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对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这些严重的心理负担还会间接影响患者本身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病情的变化[9]。因此如何实现科学、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记录和掌握极为重要。实现信息化是帮助医院创新和管理的一个必经的重要过程[10],监护信息系统,因其产生数据多、监控患者信息、及时处理临床问题、与医院多个信息系统连接实时共享患者信息等特点,使ICU数据实时快捷、准确集成、灵活共享,避免了手工录入的缺陷,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诊治以及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完善重症监护信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工记录的方法相比,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使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系统能全面准确的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为医护人员诊治病人提供专业帮助。从本研究的结果不难看出,使用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工作记录的时间以及核对确认医嘱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更加精确、省时地完成重症患者信息的记录。并且直接计算机录入患者各种信息,可节省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和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医护沟通[11]。系统能够完整检索和导出患者的医疗数据,对同一患者治疗前后以及相同病情的不同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以及对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为医护人员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3.3规范了工作流程,避免医嘱执行的不精确,减少医疗纠纷

使用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后,ICU的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实现了对危重患者的全程实时监护。该系统着重关注重症患者的临床进程,将所有的医疗文书均按照规定的格式录入,极大降低了在录入时出现过失的机率,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记录方法,减少了反复誊写的过程,从而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不清楚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运用增加了扫描患者腕带进行身份确认、床旁核对确认医嘱的功能,能迅速发现执行错误的医嘱,避免了因医嘱记录的不精确,而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频发[12]。重症监护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数据的特点,患者的医嘱和生命体征信息自动生成,各种报告单也可以自动生成,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错误,增加了多重保障,使患者的安全有了更有利的保障。综上所述,我院通过引进重症监护系统,大大提高了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实现了ICU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为临床科研和医疗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对于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广泛使用该系统,使得医护人员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水霞.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99-100.

[2]李军文,赵莹莹,尹军.急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方法与设计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2):147-149.

[3]张官勇,王华,王以刚,等.ICU临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24(2):116-117.

[4]丁淼.医疗信息系统中ICU重症监护分系统[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9):99-101.

[5]赵香萍,赵文静,佟春雨,等.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39-42.

[6]张妍.医院重症监护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8):81.

[7]张莉燕.优质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36-237.

[8]王艳军,云佳菲.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2011,24(8):92-93.

[9]孙小南,隆云,何怀武,等.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改善重症护理满意度调查[J].中国医刊,2016,51(8):50-53.

[10]杨爱军.医院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护理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8):184.

[11]赵霞,李小华,田燕,等.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2):45-47.

[12]杨春娟,刘英娟,董海丽.护理信息化建设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82-83.

作者:周瑜 许姗姗 谢秀华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