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篇1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环节流畅过渡的关键。精彩的课堂提问不但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掌握提问技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与教师互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能串联起整堂课,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但实际上,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生硬且缺乏层次,以致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兴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中、高年级课堂中,主动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常常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下面的学生低垂脑袋,逃避教师的眼神,生怕被教师点名,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这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长久性发展都是无益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难度大。在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堂中,问题往往源于生活,且易于回答,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就能联系实际回答。但进入中、高年级,问题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才能回答问题。而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对文本理解得不够透彻,不敢举手回答,生怕回答错误招来嘲笑;一些有能力回答的学生,因看到周围同学都不举手,也打消了回答的欲望,最终导致课堂变得冷冷清清。
2.问题数量多,思维跨度大。在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数量过多,且目的性不强,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不知从何答起。此外,部分教师所提的一些问题思维跨度过大,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区,导致学生无从思考。若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课堂中高举的双手会越来越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难以通过问题得到有效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强化。3.年龄增长,羞于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智越来越成熟,自尊心也进一步增强。一、二年级学生只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对错没有很高的要求,而中、高年级学生则不然,他们想要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因而一般只会在答案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才会主动举手回答。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即使心里有正确答案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改进策略
1.注重以生为本,控制问题难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层级问题,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所提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是“唾手可得”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扶手”,继而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所有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例如,在《走月亮》一文的教学中,在引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提问:“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至于无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出课题,要求学生阅读文本第1~3小节,思考“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根据问题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接着,师生共同分析,厘清思路并总结答案。最后,笔者提出问题:“‘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分析方法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文本第4~5小节,并交流探讨。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全员参与。
2.精准把握教材,增强提问的目的性。语文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消化呢?把握提问的质量是关键。要让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而又不烦冗复杂,教师就必须在课前精心研读教材内容,确保所提问题精准有效。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为帮助学生明确蝙蝠能在夜晚探路的原理,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以下提问环节:根据问题,学生互相讨论,逐步完成表格内容。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又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3.巧用文本情境,注意提问的灵活性。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若问题单一,学生就会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讲究方法,巧设情境,如可适当穿插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或名言,也可穿插与文本有关的历史背景或音乐素材,让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此时学生一般都会乐于回答。例如,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在介绍课外资料——鸦片战争时,笔者配上了悲壮的音乐,以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压抑氛围,感受当时人们濒临绝境的绝望,在此基础上,笔者提问:“作为新时代的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在情境中有感而发,积极发言。接着,笔者引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高远志向与满腔的爱国之情。又如,在教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该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人口锐减,国家由盛转衰。而诗人杜甫也被卷入这场战争,开始了八年的逃亡生活。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身在蜀地的杜甫在听到蓟北被收复的消息时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正当学生都沉浸在背景故事中时,笔者适时提出问题:“当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时,杜甫的心情如何呢?”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喜欲狂”,然后笔者让学生通过诗句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4.注重因势利导,凸显提问的个性化。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拘谨,自信心不足,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愿回答。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为他们设置特别的问题。同时,提问语气要亲和,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生出回答的勇气。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有位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下课也不与其他同学主动交流,但笔者无意中发现,课后他会默默地拿出课外书翻阅。有一次,笔者看到他捧着《水浒传》在阅读,于是在教授《景阳冈》一文时,笔者特别为他设置了一个小环节。在结束课文内容教学后,笔者提问:“《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众多,除了文中所提到的武松外,还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他人物的故事?”听到问题后,该生弱弱地举手,笔者适时点名:“小张同学今天想来为我们讲故事,大家欢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给了该生极大的勇气,在讲述过程中,他语言流畅,还时不时来几个动作,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等他回答完,笔者充分表扬了他,此后,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综上所述,有实效、有艺术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问”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还可以拓宽教材的宽度、延伸教材的深度,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具品质。
作者:赵芹
小学语文教学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同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用技术去创新教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重视语文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在交互式教学环境下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学习深度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深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动动手即可轻松获得课外学习材料,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强化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感悟,使得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二)改善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往往以分数为硬性指标,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偏向于静态,而学习行为、课外阅读路径等这些方面的结果却尚未实现有效采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采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时的过程性数据,将其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三)延伸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将课内空间逐步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诉求。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这一手段将扮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双重角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还可在虚拟社区平台中进行互动交流,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语文学科活动经验的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关系处理不当
语文信息化教学时常会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方面,绝大多数学校有着明确规定,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尽量使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在公开课、名师示范课等环节中,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使得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关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语文教材内容、课程教学重点及难点的剖析,导致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处于脱节状态,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呈现。
(二)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电子白板位置的调整、投影仪亮度的调整等较为常见的简单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自行处理,可是在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面前,部分语文教师会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甚至部分教师为了继续开展教学活动会临时调整教学方法。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课件呈现语文知识点时,信息化课件中的内容烦琐复杂,学生无法在40分钟的有限课堂时间内消化知识点,这是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的一大表现。
(三)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
从整体上来说,部分学校并没有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纳入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中,特别是缺乏对课件的原创性、特色与教材的融合度等方面的考核,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标准不全面。即便有的学校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学考核项目中,可是仅仅强调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信息化技术,并未对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做出明确说明。
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关系
思想观念决定行为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全面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观,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动态具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理解语文的本质意义,提高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学校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教育体系,意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师主动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充分了解抽象复杂的信息技术理论与设备功能。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语文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教育,立足于学校的现实情况,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予以详尽分析,广泛搜集一线语文教师的意见,整理后生成信息化教学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利用周末、寒暑假等,由学校、教育局等组织关于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讲解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多阅读与信息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等方面有关的书籍,掌握与信息化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独立自主制作与学生身心发展诉求、语文教学内容承接的信息化课件,全面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
(三)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在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考评教师教学设计组织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借助教学评价还可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因此,学校可逐步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将信息化教学纳入其中,改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效果,在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优势的同时,可以将其更好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保证教师的知行合一。对此,学校要对教学评价制度加以细化,秉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将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应用等内容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促使教师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精心设计语文信息化教学方案,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综合能力,引导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独立制作课件,促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朝着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其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确保语文信息化教学效果处于最大化状态。
四、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开放自由原则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在实施时,要秉持开放自由的基本原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将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通过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线交流。同时,学生如果遇到问题还可直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二)过程最优原则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在实施时,要秉持过程最优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意味完全否定传统教学,而是在传统教学方法及特点发挥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机械执行,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搜集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资料,加深对教材内容及主题的理解,极大程度上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目标导向原则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在实施时,要秉持目标导向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发挥信息技术在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与语文教材有关的信息知识,完成意义构建,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五、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点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贴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更是可以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学生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重感观,促使学生在趣味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种情境之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以《望庐山瀑布》一课为例,很多二年级的学生没有亲自爬过庐山和看过庐山瀑布。此时此刻,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诵读《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同时,借助视频为学生展示庐山及庐山瀑布的视频,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体会“挂”“飞”这些字词的独特之处,进而更好地走进古诗所构建的意境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情感,为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网络资料具备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的多重特征,可为学生深度研读语文知识提供丰富的网络化资源,有利于创设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在虚拟社区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围绕课外书籍、课文难点及重点等进行交流讨论,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从而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小英雄雨来》的课外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平板电脑向四年级学生所在的虚拟班级社区发布“金牌任务”: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各小组组长在收到教师发布的任务后,与组内成员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各小组成员可在平板或者手机上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解决后交由组长进行汇总,最终推送到虚拟班级社区平台。学生通过在虚拟社区平台上的合作探究,可与文本、作者建立有效对话,这对学生强化课外阅读体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大有裨益。
(三)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具体讲授知识,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交流讨论及课后的练习反思。在语文教学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改善当前语文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对学生多维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作用。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围绕《草船借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向学生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课前预习期间,学生必定会有一些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将这些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等到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共同解决,还可以与同学及教师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感悟。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将与《草船借箭》有关的电影分享在班级平台上,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师要以写作教学为载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建立作文信息素材库,优化作文评改体系,对作文教学模式加以优化,改善作文教学现状。对此,教师可按照“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格式转换—信息录入—信息资源库维护”的步骤构建写作素材资源库。例如,在说明文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用“桥”这种建筑物为例,在写作素材资源库中找到“建筑物”文件夹,随后打开“桥”的子目录,为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桥的图片,应用PPT为学生呈现桥的种类、特点、作用、价值等。通过这一系列图片及视频的展示,学生可加深对桥这一建筑物的理解,在进行说明文《桥》的写作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写作素材,观看社会热点视频,积累名言警句,在拓展学生写作视野的同时,还可为学生新的写作思路生成奠定基础。再如,在写作“观察身边最喜欢的事物”这类说明文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撰写的作文进行评改,具体步骤如下: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对学生写作的要求,让学生用红色标注出修改的文字部分;2.学生在网上自己修改作文,教师通过屏幕监控功能浏览了解学生的作文修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3.教师指导完毕后进行归纳总结,修改较好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教师会将其文章上传到班级群中,其他学生可进行欣赏学习。
六、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在强化学生学习深度、改善教学评价、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等方面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关系处理不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妥善处理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关系,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并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制度,秉持开放自由、过程最优、目标导向的三大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情境创设、师生互动、翻转课堂构建、写作能力培养等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巩固语文信息化教学成果。
作者:张梦红
小学语文教学篇3
一、绪论
国内致力于研究阅读教学的研究队伍前仆后继,其中有许多不辞辛苦的小学语文的授课老师,另外也不乏有专门的职业研究人员,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反映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本论文旨在将本研究和前辈的研究进行结合,从中寻找有效的措施手段用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本论文首先指出其在阅读教学上存在的迫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阅读教学散失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小学阅读教学现状
2.1我国的小学阅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中囊括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它们都与文学有所关联。要想阅读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完成“听说读写”的授课之后,从文学方面诱导同学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与成年人不大相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正由于他们还处于稚嫩的年纪,所见所闻并不很多,很多时候是依靠想象来认知事物,因此,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可塑性极强。但在现代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阅读教学容易步入歧途,一味地为应付考试而教学,这违背了“以传承文化、文明为主”的初心。单纯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受教育体验,这种模式下,同学们往往会散失学习的动力和热情,甚至会使他们对待学习产生一种抗拒感,从漫长的人生角度上看同学们的精神积累,这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导致阅读教学的这种局促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人文关怀的缺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传授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统一而又标准的,这导致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被完全忽视,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得不到重视。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学生们养成盲目跟学的习惯,失去了自行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精神的“无家可归”,辈与辈之间出现文化断层现象。教育若是发展到了这一地步将是非常可悲的,就可以宣告失败了。
2.2我国的小学阅读教学缺乏对于文章情感的真诚理解
在以上的论述中提到过,目前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换言之,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代表着每篇阅读理解都有着标准答案,这使得学生们根本无法自行理解文章,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反而受到了阻碍。另外,正是“标准答案”的设置,同学们为了得高分,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出题者的思路,而不会过多关注所阅读的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这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却几不可闻。当今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发现,面对多解的问题,同学们往往难以下笔,思考的时候也经常觉得毫无思绪,这使得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难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准确掌握文章主题。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对于理解能力,这种教学造成的也是一种负面的影响,这表现在同学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上,他们通常只能给出一个标准答题格式的模板答案,没有本身的感悟。
三、课堂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3.1准确地确立教学目标
在实施有效的教学的第一个关键是确定教学目标,它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掌舵人的角色,同时在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也可以作为教师检验自己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之前需要知晓的一点就是:所谓设定教学目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描述课堂上生硬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阐述教学过程和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而是在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直接或者间接的验证教师上课的内容。下面介绍关于教学目标制定的两个标准如下:
3.1.1明确:需要学生在上完课之后能够自己表达出本节课所学的东西,也就是学生需要学会哪些知识。
3.1.2具体:对学生学完课堂知识之后要能达到哪种效果做出其具体表述。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和一些简单的字词音的学习。我们应该重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它贯穿在小学语文学习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3.2正确地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教学内容中包括教师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和有效性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选择教学内容也是需要保持一个谨慎认真的态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要以“打基础”为主,教师在制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贯彻以打基础为重点,切勿再去搞那些表面的独创,要确保的能够为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来适当调整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接受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过程中,应该要了解学生是否学过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作方法、文章总体的行文思路等。教师在把上述问题都充分的准备完成后,再去考虑如何去多方位的解读文章以及“独创性”的问题。但这过程中,切不可脱离实际,根不能天马行空的去讲解。文章不会只讲一次,但是因为目的的不同,那我们的教学方式就要不同。
3.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3.3.1创设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其对于周边的环境非常敏感,如果小学生感到好奇并充满着兴趣,那么将对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一旦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压抑与拘谨,学习效果自然会下降。所以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需要从良好的学习情境入手,以具体的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文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播放幻灯片后再为学生介绍更多的邮票知识,有这样一个前期渗透的过程将有助于更好教学效果的显现。
3.3.2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在运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反复被提及的内容,在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的前提下,将会使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人职业具有极大的作用。处于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于知识的求知欲都处于非常强烈的阶段,如果教师注重对于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并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动的方式,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都可以是相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3.3丰富教学资源
在运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针对语文学科需要通过扩充课外知识来实现对于教学资源的丰富,这对于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如今的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的发达与网络资源的丰富都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对网络上的海量资源进行筛选与运用,将与教材内容相契合,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进行整合,将教材的优势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在保证向小学生传授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并通过网络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教学方法持续地坚持下去,必将会使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3.3.4改变学习方式
教师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且能够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能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改变学习方式,则可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更好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样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目前对于小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小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及社交平台与同学进行互动与交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的采用有助于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教学资源进行分享,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相当于是母语教学的根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陈述了目前的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的状况,并且剖析了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生成的缘由;此外,本文还基于这些原因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覃东平.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33.
[2]吴恒红.探究古诗词的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35.
作者:朱德英 单位:海南省东方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