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对十堰市7所小学的语文教师使用微课情况及制作水平调研的基础上,给出小学语文教学微课设计流程,并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1前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如何改革,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普遍应用,但其整合程度不够理想,任课教师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出现,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曙光,结合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前的教学模式,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希望。
2微课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微课的相关概念胡铁生在《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中指出,微课是以多种资源有机构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并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2]。而桂耀荣认为,微课是教师围绕教学知识点、疑点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综合体[3]。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比较多,可以把一些小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帮助了家长。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1)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但概括能力缺乏,对问题的理解得建立在具体的事物的基础上。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正好符合微课的特点——短而精。2)微型学习理论。微课教学主要是碎片化教学,即知识点小而集中。微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可以反复学习,而且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学习。
3微课在十堰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因为汉江师范学院承担了十堰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较低,虽然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是借助PPT,教师讲、学生听。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也使用过微课,但主要是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复习,微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培训结束后,对十堰7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很多,因此在下一期的教师培训中增加了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的设计针对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访谈,结合国内外小学微课教学的现状,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展开,共有10道题目,其中客观题9道,主观题1道;分别发放到22厂小学、五堰小学等7所小学,共有23名语文教师和132名小学生参与调查;发放问卷155份,收回155份,有效问卷100%,调查结果真实客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教师维度。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微课的使用率不高,仅有53%的语文教师在公开课或示范课时使用微课;经常使用微课的语文教师占17%,从没使用过微课上课的语文教师占22%。2)学生维度。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后作业较多,但一般是小学语文阅读或是识字部分。作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布置作业,家长检查。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在课上使用微课教学,没有把微课的作用和PPT区分开来。微课和PPT都是知识的载体,但使用方式不同,效果自然不同。小学语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和使用情况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和使用情况,课题组7次深入不同的小学,参加学校语文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在课后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较低。微课的制作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背景、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课件制作水平、语言表达等都有较强的要求。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90%以上的教师没有制作过微课,其使用的微课或者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找人制作的。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情况通过个别化访谈,30%的教师会将微课以视频的形式插入PPT中,42%的教师会在课前将微课上传到家长群中,供家长下载,以便于学生回家学习。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一节课教学使用微课与否,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学生使用微课学习,对教师所讲授内容有所了解,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事先经过考虑,回答问题时详略得当,抓住要点。
4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流程:以《“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为例
小学语文实施微课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学生把微课视频下载下来,可以反复学习,真正做到个别化教学。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课题组与22厂小学、东风小学的4位小学语文教师一起,共同制作了微课《“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下面就以该微课为例,详细介绍其制作过程。案例:《“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微课设计。课程名称:“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2)知道固定搭配“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3)歌诀“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正确使用“的、地、得”。教学背景:“的、地、得”的正确用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混淆,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大背景下,帮助小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的、地、得”。设计思路:针对小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按照“课程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的、地、得”使用的口诀和方法。拍摄手段:屏幕录像、DV近景拍摄。下面是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三个不同的‘de’,但是有的同学经常用错,你们知道它们的区别吗?究竟它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讲三个‘de’的故事。”三个“de”的重要性:在汉字的一级字表中,三个“de”使用频率最高,经测算,每100个汉字就会出现4次,如此高的使用频率,人们还经常用错[4]。发现并纠正问题:“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了,可爱地孩子在草地上轻快的跑着去追那只可爱得蝴蝶,他们玩的可真高兴。”疑问:上面的句子中“de”的使用有问题吗?(学生思考)纠错:“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可爱的孩子在草地上轻快地跑着去追那只可爱的蝴蝶,他们玩得可真高兴。”反复设疑:上面的三个“de”都用错了,那我们能否想个好办法,正确区分“的、得、地”呢?三个“de”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之处:读音相同,都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不同之处:搭配及用法各不相同。固定搭配:‘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区分的方法:小儿歌诀。巩固练习:形近区分:静静()学习、静静()写字、高兴()点头、满意()作文。类别区分:①愉快()玩耍,玩耍()愉快;②强烈()支持,支持()强烈。综合杂糅:小鸟飞到大树()树枝上,高兴()喊起来:“我真()会飞啦!而且飞()很高呢!小结:“如果同学们能把上面句子中的‘de’填对,你就已经掌握三个‘de’的用法了,如果你填对了,恭喜你。”特殊应用:“如果我们在使用三个‘de’的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不适合刚才讲过的三个‘de’的用法,怎么办呢?如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同学们想一下,这里为什么使用‘得’而不‘地’呢?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de’用在动词之后、形容词之前,相当于‘de’后置,‘得’修饰的是‘跳舞’而不是‘围’。同学们明白了吗?”小结归纳:“同学们,经过上面的讲解,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记住它们的用法,下面老师把一首关于三个‘de’的儿歌送给大家。好了,下面我们一起念: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正确使用‘的、地、得’。”
5微课《“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的制作
微课的录制是在22厂小学的微格教室完成的,借助于屏幕录像专家和Office2013软件,按照课程的教学设计流程,制作的微课视频时长10分钟。此微课视频在2015年暑假制作完成,已经在十堰市11所小学中使用。该微课的制作时长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时间短、文件小,教师在课后发到家长群中,家长自行下载保存,满足移动学习的需要。其中有3所学校对三个“de”的教学进行了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对照,相比之下,使用微课学习的班级对三个“de”的用法的掌握情况更好,而学生家长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他们和学生的需要,可以更好地检查与指导孩子。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会辅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多地使用微课,希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
[4]汉字杂谈: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EB/OL].[2012-06-05].
作者:郝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