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媒体为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活动助威发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现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得到加强,而学科的美育活动出现淡化、弱化态势。本文就投影技术、录音技术、视频技术为例阐述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美育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美育活动
一、以投影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语文美育优势功能
当今,以网络信息为核心的多媒体,集图、像、音、文、动、静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为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活力支撑。其中投影技术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能够积极迎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活泼心态,非常有利于实现“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和“化枯燥为有趣”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有效促进认知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和审美能力。投影对象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与教科书配套发放的投影,特点是数量少且类型简单;二是自制投影内容。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自制了一张复合型投影片:首先呈现“脑袋大、身子黑、尾巴长”的一只小蝌蚪,接着它慢慢地“长出”两条前腿和两条后腿,尾巴渐渐不见了,再后出示一幅色彩艳丽图—碧绿的荷叶上,青蛙们正在捉虫子,其中一只大眼、绿背、突出白肚皮的青蛙正望着游来的小青蛙,好像在说着:“宝贝,你们已经长大了,快来这儿,跟妈妈去捉虫吧!”被放大后的这种投影,让孩子们对蝌蚪和青蛙的美丽特征有了明显的观察,并且对这一变化生长过程也有了清楚的认识,尤其发展了他们“生命转型”的审美情趣。
二、以录音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语文美育优势功能
现行语文课文都配有范读录音光盘,有时候还配有相应的音乐。这些清晰、标准且富有节奏感的朗读范本,加之以优美和谐的音律,更加强化了教材文字的语音美,不仅在范读和朗读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样板,而且为课堂教学传递了一种美不胜收的感知和享受。我们不妨试想,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没有这种集“标准+音律”的光盘,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支撑,要想激发师生美感怎么不大费周章呢?当然,对于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课文来说,运用这种录音技术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诗歌类文体,特别讲求“以读促感、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所以更加强调和要求语言文字的音律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光盘录音技术,对诗歌内容进行反复范读,有利于学生从颇有节奏和抑扬顿挫中感悟它的语言文字美,想象它的人物情景美,体会它的思想情感美。再如:《为中华之崛起》《观潮》《搭石》之类的散文,同样融“芸芸众美”于一体,在光盘技术支持下,必将大放异彩!以《荷花》教学为例:仅其“挤挤挨挨”这一叠词,既刻画了荷花极其繁茂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风吹荷动的摇曳之美。正因为如此,我不仅通过录音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还通过反复播放,让他们更多地欣赏文中的一些重点句段,有学生说“听着听着,就好像看到了许多荷花似的。”这岂不是认知与审美的和谐吗?
三、以视频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语文美育优势功能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其它教辅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具有投影、录音等一般性功能外,更在于它还拥有音像和谐、储备海量、动静自如和操作便捷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广大师生根据实际需要“信手拈来”,而且能够提供可观可感的“视听盛宴”,进而作用于他们的内在心理,为促进情感审美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首先,视频技术有利于强化审美期待。以《翠鸟》教学为例。许多学生对这种水鸟素不相识,在导入环节,借助录像技术让他们见识了翠鸟—娇小玲珑的外形,色彩不同的羽毛(不止课文),尤其是它的捕鱼动作可谓“敏捷而又美妙”,让孩子们“一见倾心”,由此激发他们阅读学习、急于审美的强烈期待。其次,视频技术有利于拓展审美视野。以《数星星的孩子》教学为例:我以视频技术设置“科技眼”,让小学生借助这一“天眼”观察了宇宙中的天体运动片段,看到了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运动的精彩一幕等。这种延伸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初步感知到了天体及其运动之美。再次,视频技术有利于提高审美认识。以《赵州桥》教学为例。我通过视频技术的自有放大和进退自如功能,把赵州桥那雄伟气势和精巧结构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小学生们赞叹不已,并由此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之美与智慧之美。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促进各类课程教学、人文审美教育的一种优质平台和重要力量。语文教学中忽视或淡化这一科技手段,既是令人遗憾的资源浪费,又是不容忽视的教育渎职。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且善加运用。
作者:江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王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