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用风险论文范文

信用风险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信用风险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信用风险论文

债券信用风险论文

一、大数据下债券信用风险评估的信息提取

传统的信息不确定和不对称的问题,使得投资人对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进而要求高的风险溢价。从根本上讲,债券市场同股票市场一样,受宏观经济面如货币政策、市场信心等市场信息因素的影响。Galai以宏观市场的定价行为作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说明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存在信用利差进而影响企业债券估价。Moerman通过研究发现,二级市场中买卖价差与债券的利率利差存在正相关关系,买卖价差与债券的期限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从宏观角度讲,能够影响企业债券价值的因素有市场利率、票面利率、交易量、债券剩余期限、通货膨胀率等。以大数据的视角可以将这些因素统归于“利率”,因为宏观经济的各种指标最终都会以利率的形势表现出来。另外,从微观风险信息的角度出发,内部的经营问题也可能会迫使企业在债券到期无力偿还,导致投资者面临违约风险。Duffie以不完全的会计信息作为指标,提出会计信息不完整会使投资者错误的评估公司的实际价值,结果是要求公司产生高的风险溢价。Hong(2000)认为公司历史越悠久就能越好的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这种信息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溢价。微观层面影响的企业债券价值的信息,其实是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的一个反应,都体现对公司“信用”的评级。以“利率”和“信用”为给定关键字后,利用大数据搜索技术,从而找到更多企业信息,对企业债券评估具有很高的价值,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有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出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以往的信息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债券信用风险估计中的应用

大数据下,我们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数据,关于企业的信息有些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是无关联的数据,所以采取新型的数据挖掘技术,找到哪些因素能够影响企业价值才是最关键的。数据挖掘就是大量的数据中,找到其中隐含的、我们看不见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挖掘技术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关联规则、神经网络、决策树等方法。这些方法中很多可以运用到债券估价模型上。在当下流行的关联分析算法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Apriori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循环提取,尽可能减小候选集的规模,最终形成强关联集合。这种关联规则可以应用到对影响企业债券信息的初期处理之中,找出哪些因素能够对债券价值有影响,通过关联规则可以实现数据的初期整合,删除无影响的信息。决策树是一种预测分类方法,其目的是对数据集训集进行分类,找出有价值的,隐含的信息。J.R.Quinlan提出的ID3算法根据信息增益最大化为主要属性设置决策树的节点,然后在各支树上采用递归算法建立分支树。决策树可以用于对企业价值信息进行分类估价,建立信用风险模型。通过决策树对信息的分类,达到评价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的目的。神经网络算法是模拟人体细胞间的神经元,通过训练实现分级、聚合等多种数据挖掘目标。神经网络技术在债券市场的研究也日趋成熟,Coasts讲神经网络应用于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发现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正确率在93%。所以,利用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可以根据提取、筛选、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债券价格的预测。通过以上3种数据挖掘技术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分析企业价值信息。关联分析可以对找出相关信息,决策树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神经网络可以对债券价值做一个很好的预测。

三、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债券市场上的信息问题给企业债券风险评估带来的不良影响。针对时代背景,对大数据时代做了一个概念性的认识。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找出一些能够影响企业债券价值信息的因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类。然后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挖掘的应用,关联分析可以对找出相关信息,决策树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神经网络可以对债券价值做一个很好的预测。经过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债券估计中有着很好的前景。

作者:关博文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点击查看全文

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论文

一、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内部体系的构建

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体系本着覆盖信用卡业务流程的原则,主要包括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风险化解三个环节,具体构建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产品规划阶段的风险管理。在信用卡产品的规划阶段,发卡行需要先对产品的盈利能力进行衡量,然后根据本行的特点以及进一步的经营策略与规划对目标市场和客户进行定位,再结合对市场竞争状况的评估,拟定产品的定价、授信标准、催收政策等具体的细节。第二,市场开发阶段的风险管理。市场开发阶段是进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做好此阶段的宣传以及对客户的筛选工作能够大大降低风险度。在进行市场宣传之前,发卡行做好对市场人员的思想道德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能力;市场开发阶段,明确营销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第三,授信审批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收益的最大化为原则进行授信政策的细化;然后,多渠道搜集信息为信用评分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最后,建立完善的信用审核机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第四,账户维护阶段的风险管理。经过授信审批,客户成功申请信用卡之后,发卡行就要为客户建立专门的账户进行业务的往来。。第五,还款及催收阶段的风险管理。客户使用授信额度之后,发卡行每月按照提前规定好的日期生成账单,并为客户预留还款期限,如果客户在此期间偿还全部的欠款,那么将可以享受免息的待遇,当然预借现金的除外。否则将进入逾期状态,发卡行即可采取催收的措施。

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外部体系的构建

1.个人征信的含义

个人征信指的是由专门的征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将分散在各金融机构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对外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等服务的活动。众多的先进经验表明,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为信用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征信机构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征信产品应用范围不够广泛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急需对其进行完善,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并在原有基础上将保险、证券、工商等纳入范畴之内,扩大所采集数据的覆盖面,以便为其他部门提供征信服务;第二,为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改进内部评级体系的同时,推动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促进内外部评级结果的结合,提供更高质量的信用服务;第三,明确监管目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督管理。

点击查看全文

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信用风险论文

一、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信用风险的主观性因素

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业务范围来看,对于规避信用风险也较为不利。“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由于规模所限,以及经营的业务品种单一,大大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对冲能力。另外,小额贷款公司因为身份的模糊,大部分小贷公司难以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较高的融资成本也限制了利润增长的空间。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地域性很强,加上在一定区域中农户种植品种结构单一,导致小贷公司投贷方向比较集中。一旦农户因为经营能力差、对市场把握不准、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经营状况下滑,甚至赔本等情况,就会导致整个区域农业受到严重影响。在农业保险政策不完善、农村金融不理想的情况下,小贷公司放出的贷款风险就比较大,贷款很可能收不回。理论上,小贷公司在放贷以前本应该考虑到农业政策、农业生产结构、农户经营能力等因素,但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很多小贷公司不执行严格的风险控制,也没有自我补偿的能力,因此一旦放贷风险暴露就会危及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甚至生存。

二、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信用风险的客观性因素

首先,从客户因素来看,信用贷款的主体信用意识比较单薄,加上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比较低,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是以单个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的收入比较低,难以明确地划分资金的使用性质,农户的文化程度低,缺乏金融知识,还款能力比较弱。作为一种弱质产业,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利润低,盈利能力较弱,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这些因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信用带来不小风险。加之很多农户信用和风险意识薄弱,获得资金的渠道并不是很正规,在还款中经常出现拖欠和拒付等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如果农产品市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价格变动情况,或者区域内出现自然灾害,很可能农业生产者会血本无归,拖欠贷款或者拒还贷款也就成为破产农业生产者的无奈选择。其次,从大环境上看,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尤其是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非常滞后,农户、农村企业、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没有纳入到征信系统之中,借贷方和贷款方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贷款公司在信息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区域、规模等因素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使他们缺少专门的信用评估人员,也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技术,对于客户的资信评定以及授信额度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道德风险因素难以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户信用风险。通常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是通过提高利率的方法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但这实际上丝毫不能够降低信用风险,反而使自身有效贷款的规模大大减缩。而且,在信用体系没有健全、农村担保物权制度比较滞后、科学有效的财产抵押担保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农户比较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这使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贷款面临很大信用风险。最后,从监管因素来看,监管体系不完善也使小贷公司客户信用风险增加。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接受银监会的监管,监管机构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经营风险的控制完全依赖自我约束,对小贷公司出现的违背“小额、分散”指导原则的现象,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出现了贷款大额化、贷款客户非常集中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客户信用风险。如果出现呆账坏账,加之小额贷款公司的后续资金相对不充足,就会导致破产的危险。

三、小额贷款公司对客户信用风险因素的控制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要完善内部制度,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素质。选配金融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人员作为公司高管,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灌输信贷风险理念,提高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制度上制定完善的奖励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绩效与清收不良贷款等风险控制因素挂钩,着力营造重视信贷安全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按照分工合理、制衡权力的要求,建立制衡、监督制度,科学的决策程序。设置风险管理岗位,配专人负责控制信贷风险。第二,建立征信系统平台和共享机制,加强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合作,促进小贷公司之间,以及小贷公司和监管部门、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小贷公司和客户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做好贷款资金流向跟踪工作,对贷款人设置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督促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降低风险。同时要防止过度放贷和重复性放贷。要与人民银行等当地金融部门加强沟通,共享征信系统和其他信用评价系统,在放贷之前做好客户信用调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符合实际的客户信用评级标准和机制。第三,进一步创新抵押担保的形式,探索建立风险分担的机制。小额贷款公司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敢于创新产品,拓宽担保措施。例如实行小组联保以及小组基金等担保形式,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本采取灵活的贷款方式,规避逆向选择产生的违约风险。另外,在向客户发放贷款的时候,尽量签订贷款用途协议,对农户贷款资金使用去向进行限定。进一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完善风险分担。第四,建立内部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预警机制。小额贷款公司要探索建立小额贷款的会员制,对会员实行准入管理,严格把守审批这一关,在贷款发放后定期检查贷款项目和资金使用、流向等情况,及时反馈贷款质量的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预警分析。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更加严格地执行好风险金拨备管理制度,在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的同时,从利润中适当地提取风险补偿金,全面提高对风险的自我覆盖能力。

作者:宋志宝 单位:凌源市畜牧产业化贷款担保中心

点击查看全文

农行商业化信用风险论文

一、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明确支持“三农”新定位

在银行业务商业化经营日趋完善,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内因推动和“三农”经济快快发展,金融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的外因吸引共同作用下,农行必须顺势而为,进一步拓宽业务视野,深入挖掘“三农”经济衍生出的新需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三农”业务对经营的贡献度在坚持信贷支持的基础上,要结合农行自身优势,重点做好三个领域的服务:

1.发挥农行电子化优势,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2.发挥农行业务综合的优势,提供多种形式的理财服务。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资金的增殖保值需求强烈。农行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延伸产品链条,不断推出更多的新兴理财业务品种,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满足其日益提高的理财需求。

3.发挥农行资源集聚的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做专项问题解决方案。相对于城市企业,农村企业由于规模小、人才匮乏,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具有专业人才、信息集中,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独特优势,能够为客户提高包括信息咨询、财务管理、产品设计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二、确立县域支农的主体地位,创建服务“三农”新机制

在行政区域上,“三农”直接隶属于县域,在经济统计上,绝大多数“三农”经济被纳入县域范围;就农行自身来看,县域经营基础雄厚,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做好商业化支农文章,必须明确县域支农的主体地位,发挥县域支行的支农作用,以此为切入点,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加大资源整合,建立农行整体服务“三农”的有效渠道。但是,一方面,在经济市场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总是由低效区域向高效区域,由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流动。而总体来看,我国“三农”经济依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比较效益低,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状况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从而造成了基层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原本主要承担支农任务的金融机构纷纷将资金由“三农”领域撤出,转而投向效益较高的城市区域。另一方面,县域支行也存在业务授权不充分,产品开发力量不强,综合服务能力薄弱的困难,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承担商业化支农的职能,需要依托农行整体优势,统筹规划,在资源配置、业务考核、产品开发、组织流程等方面,科学布局,梳理整合,健全完善“三农”导向型业务激励机制,调动县域基层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构建全行面向“三农”的整体合力。

点击查看全文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论文

1.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特征,在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对企业素质进行分析,对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经营范围与产品销售与盈利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综合管理情况的评估,如企业职工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内部文化结构等;要对企业资金信用进行评估,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资金链运行以及资产质量的分析,进行量化财务指标考察,充分反映企业资金自有率和流动比率,对信贷情况、贷款承付率等全面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产品生产、销售、开发、费用核算以及纳税与利润多方面情况考察;另外,对企业发展情景的分析,要对民营企业进行近期考察,对目标实现情况以及长远规划等全面分析,并对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多元化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对其目标的制定与措施的落实以及长远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避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民营企业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趋势,一旦出现评估偏差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全面体现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要积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经验,使数据结构构建更加丰富、全面、科学。只有在客观判断和评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另外,指标体系构建必须要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以及规定标准进行,避免偏离经济发展轨道,使其适用于民营企业中,被债权人和企业理解和认同。

2.基于相似度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是指基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完成的等级判定,通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信用评价方式对于信用等级的判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方法应用,我国多赞同美国做法,但是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通过定量方式分析量化评估指标具有客观性。而通过定性分析则相对比较主观,需要进行相应的主观判断,可以说,采用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特征。本文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并不做机械性判断,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定量或者是定性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