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供应链中的金融信用风险来源防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既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可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核心企业违约、中小农产品企业违约等内部因素。针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商业银行则应不断完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应急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
1农业产业链融资与农业供应链金融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围绕着农业产业链上的核心龙头企业,将包括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合作社等在内的各环节经营主体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为农业产业链上的各种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1]。
2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类型
2.1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最大用处是用于解决位于农业产业链的上游中小农产品企业的融资问题。一般情况核心企业往往容易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来延迟对于上游中小企业的支付。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贴现模式,则可以有效缓解由于核心企业延迟支付而给上游中小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2]。
2.2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
因为农产品季节性很强,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倾向于选择在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大批量进行集中进货来获取成本优势,但这种做法同时也令下游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因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模式,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上述问题。
3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来源
从前文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来看,农业供应链金融较之于传统信贷,是更加有助于降低信贷资金交易风险的,但是它并没有能够完全地规避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为普遍,也是受到最多关注的风险形态。
3.1外部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
1)自然环境引发的信用风险。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比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发生自然灾害会对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将造成严重影响。自然灾害的风险很容易就转化成为上述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2)经济环境引发的信用风险。如果整个宏观经济发生波动,就会从源头上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又或者会对农业产业链的销售环节造成影响,造成农产品无法按计划销售,使商业银行难以收回贷款。3)法律环境引发的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因此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某些法律空白区域。[3]供应链金融在实施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到动产物权的抵押担保,而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动产担保的专门法律,现有法律条文中关于动产抵押担保庞杂而分散的多元化特征给商业银行的抵(质)押业务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4)信用环境引发的信用风险。由于农村地区的信用意识落后,征信系统的建设水平也还很低下,因此中小农产品企业以及农户就会产生强烈的利用信息优势谋取利益的激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获取真实的数据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3.2内部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
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风险。农业供应链金融所涉及到的多种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企业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来实施利己行动。[4]在供应链金融下,某一个环节的信用风险会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从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2)核心企业引发的信用风险。作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枢纽,核心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信用水平。一旦核心企业的出现信用问题会引发并迅速传导至整个供应链。3)中小农产品企业引发的信用风险。中小农产品企业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就是缺少科学完整的财务数据,其还款的能力也比较差,中小农产品很难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提供出足额有效的抵押品,当外部环境的发生不利变化或自身经营不善时,无力偿还贷款发生的概率非常高。
4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政府部门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1)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其复杂程度超过了传统金融的信贷业务,农业供应链金融涉及到《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中的相应规定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根本无法适应,应有针对性地予以修正和完善。2)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方式来促进信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相关者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其次政府还可以主导设立担保机构参与到农业供应链金融中来,帮助降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再次政府应始终致力于完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的征信体系,增进商业银行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激励。
4.2商业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的制度设计
1)准入机制设计。对于申请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中小农产品企业,商业银行应通过严格的准入机制进行限制和筛选。[5]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来降低信用风险。另外,对于拟提供金融服务的农业产业链内部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核心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状况、信用水平等要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衡量,确保信用背书的提供者具有强大的经营实力和较高等级的信用度。2)激励机制设计。由于商业银行不参与到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因此商业银行就需要通过对合同的设计来降低这种负面的影响,使企业既有动力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尽量使得企业违约的动机弱化。3)信用风险预警机制设计。商业银行在获得了必要的信息之后,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来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预控。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所需要的信息大体上由交易合同信息、资金流信息、物流信息、市场信息及质押物信息等五大类信息构成。4)信用风险应急机制设计。建立弹性强大的农业供应链的网络来抵御其不良影响。强大弹性的供应链网络在受到突发性信用风险的冲击时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还可通过缩短处理信用风险的时间,提升供应链响应突发性信用风险的速度,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贺群.农业供应链金融:动力机制及运作机理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141-142.
[2]朱潇.供应链金融视角的农业产业链融资[J].北方经济,2013,(1):7.
[3]苏玉峰.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2):40-45.
[4]胡国辉,郑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J].农村经济,2013,(5):45-49.
[5]刘秀莉.基于信用风险视角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J].农业经济,2014,(7):32-33.
作者:马丽 单位: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