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防范信用风险升级的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轮债券违约浪潮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环境方面,去杠杆导致货币和信用紧缩,融资环境全面收紧;微观基础方面,出现债券违约的企业均存在主业不强、盈利微薄或亏损等问题。本轮违约浪潮已对债券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如果未来违约事件持续发生,将可能拖累刚刚有所好转的民间投资。对此必须加强预警和政策准备,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增强债券基金的风险控制力度、加强市场化的债券市场违约处置,防止局部信用风险演化为流动性风险和全面的信用风险。
关键词:债券违约;去杠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频爆发,已对债券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债券融资规模明显减少,金融机构对低等级债券的认可度处于五年来的低谷。宏观环境较紧和企业盈利较弱是本轮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对此必须加强预警和政策准备,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增强债券基金的风险控制力度、加强市场化的债券市场违约处置,防止局部信用风险演化为流动性风险和全面的信用风险。
一、近期债券违约事件激增
2018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再次升温。仅5月以来,就有中安消、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违约,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的控股股东盾安集团被爆450亿元债务危机,城投也爆发兑付危机。具体来看,这轮违约浪潮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违约债券的规模和个数均同比大幅增加
截至5月15日,2018年共有17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为145.7亿元;而2017年同期仅有9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为72亿元。2015年以来,违约金额越来越大。从新增违约主体数量来看,2018年年初至5月15日新增违约主体为6家,而2017年上半年仅有2家,全年也只有8家。从债券评级调低的次数来看,从2018年年初至5月15日已达到99次,2017年、2016年和2015年全年分别是139次、257次和142次,从被调低评级的债券个数来看,2018年年初至5月15日有71只,2017、2016和2015年全年分别是102只、185只和102只。
(二)单个企业的风险情况日益严重
从2018年以来的债券违约案例来看,单个企业的平均违约金额增大。例如,上海华信就有9只债券面临偿债风险,湖北宜化和西王集团均有6只债券面临风险,盾安、凯迪生态和中弘有5只债券面临风险,单个企业的违约风险明显要高于过去几年。
(三)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高企
从风险事件主体类型看,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2018年以来新增的6家违约主体中,有4家是民营企业。与2017年类似,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共8家,其中民营企业共5家,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各1家。
(四)违约主体呈现向上市公司扩散的趋势
2018年以前,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案例非常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整体资质较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具备更为畅通的股权融资渠道。但2018年以来,6家新增违约主体中5家是上市企业,如中安消、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都是上市公司,盾安集团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也是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五)城投风险事件增多,城投债潜在风险增加
2018年以来,已经发生了3起省级城投公司风险事件,包括年初的云南国有资本信托逾期事件,4月的天津市政建设开发公司资管计划未能及时偿付本息,5月的天房集团即将到期的一期信托计划存在违约风险。此外近期西安市灞桥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担保的一期资管计划到期未全部兑付,但因其并非公开市场上融资,对市场影响较小。目前出现问题的城投债务均是非标融资产品,尚未出现城投债违约的风险事件,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将对城投信用市场融资产生巨大影响。
二、宏观环境较紧和企业盈利较弱是本轮信用
风险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2018年以来的债券违约事件,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环境方面,去杠杆导致的货币和信用紧缩、融资环境全面收紧;微观基础方面,出现债券违约的企业都是由于主业不强、盈利微薄或出现亏损,多种原因最终导致企业因现金流不足无法偿付。
(一)去杠杆和强监管导致货币和信用收缩,难以覆盖存量债务利息
各项去杠杆和强监管政策,导致货币和信用收缩。2018年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同比增长7.2%,比上年同期低11.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持续下降,截至2018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1.41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0.5%。与此同时,市场利率却同比上升,2018年一季度贷款平均利率接近6%,社会平均融资成本超过7%。新增融资规模难以覆盖存量债务利息,导致债务违约浪潮出现成为必然。
(二)银行、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全面收紧,企业再融资困难增加
今年以来影子银行监管趋严,银信合作新规、委托贷款新规、资管新规等陆续实施。在此背景下,非标融资规模大幅下降,2018年1-4月的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合计同比少增1.9万亿元。债券融资持续低迷且结构恶化,弱资质发行人融资压力明显较大,从弱资质发行人净融资占比来看,2018年1-3月持续为负,4月份也仅占1.6%。4月份短融净发行量也由1-3月的月均850亿元骤降至89亿元,以往依靠借新还旧的模式面临压力。此外,股市再融资大幅收紧,2017年以前不少主体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了大量资金,缓和了投资支出的资金压力,但是,2018年以来融资环境变化,定向增发再融资监管趋严,A股定增募资同比大幅减少,再融资不畅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盾安集团在2015年和2016年发行了大量债券,但2017年之后仅发行了3期短期融资券,2017年11月有一期短融债券取消发行,2018年5月初计划的一期短融债券也未能成功发行,加剧了该主体的流动性紧张。
(三)企业成本抬升、利润下滑,弱资质的民营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分析发生债券违约的企业,大多是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一方面,由于2017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构成的中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升高,导致民营企业利润下滑。另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有关。例如,2015年盛运环保还有7.4亿元的净利润,2016年只有1.2亿元,2017年则大幅亏损13.2亿元,中安消情况类似,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7.2亿元和-24.8亿元。这些企业均长期存在大规模投资支出,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过高,同时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券占比过高,例如,2017年底盾安集团、中安消、盛运环保的有息负债中,短期有息负债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盾安集团甚至接近69%,与其较长期限的投资支出明显不匹配,进一步削弱了债务的安全性。此外,大多违约主体的信用评级较低,导致其在债券市场上融资难度较大。2017年以来,除了亿利集团外,其他主体的债项和主体评级都在AA以下(含AA),这类弱资质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融资难度本来就大,加之监管逐步加强带来了信用收缩以及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使弱资质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政策建议
近期的违约浪潮已对债券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债券融资规模明显减少,金融机构对低等级债券的认可度处于五年来的低谷。由于发生违约事件的主体多是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更紧、刚性更强,违约后能够得到的融资支持更少。因此,势必会对这些企业的投资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未来违约事件持续发生,将可能拖累刚刚有所好转的民间投资。此外,纵观历次信用风险冲击,低等级信用债券往往最先爆发风险,但随着信用风险持续发酵,可能引发形成担忧信用风险→低等级利率上行→净值下跌→基金赎回→抛售流动性好的资产→整体利率上行、担忧信用风险→委外赎回→抛售流动性好的资产→整体利率上行的传导链,局部信用风险可能会演化为流动性风险和全面的信用风险。因此,必须对此加强预警和政策储备,防控信用风险蔓延失控。
(一)去杠杆的同时要加强关键和脆弱环节的流动性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尽管宏观经济有所复苏,但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改善,迄今为止,很多过去积累的违约还尚未偿付,造成银行和机构的资产质量压力加大。因此,必要时应给银行等系统性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增强债券基金的风险控制力度,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强化债券基金的风险排查力度,控制债券违约对债券基金的影响。
(三)加强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真正释放信用风险。目前我国债券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债券违约的处置,最后都由某机构为之兜底,地方政府干预色彩比较浓,信用风险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释放,只是起到了延缓或转移的效果。未来需加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积极发展、利用债券置换、批量转让、折价回购等模式和工具,促进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林青,杨津晶.债券违约:处置方式、回收率及影响因素[J].金融市场研究,2018,(2).
[2]张浩.我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的特征、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2018,(1).
作者:曹玉瑾 李世刚 单位:国家发改委经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