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商行信用风险理念传导思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商行信用风险理念传导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商行信用风险理念传导思考分析

摘要:过去的十多年里,新的科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信贷市场逐渐发生变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城商行在生存压力下中,经营层的信贷发放与管理层的信用理念发生偏离,商业银行开始认真审视传统的信用风险假设,逐步重视信用理念传导,对信用风险的分析逐渐从静态管理转为动态管理,从而演变为现代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新框架。城商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从城市信用社转变而来,从诞生之初,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理念的传导、科技系统支撑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本文从城商行的信用理念如何有效传导至经营层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商行;信用风险理念;传导

信用理念和信用文化反映了一家银行的使命、目标和信贷策略,目前城商行正在从传统的以市场占有率、贷款增长率及贷款总量为重点,以产品导向为特征的信用文化向以价值创造为特征的价值银行文化转变。如何将城商行的信用理念和战略目标有效反映在城商行的授信流程、规章制度上,传导到每个经营层和员工,是城商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信用风险理念传导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的步伐加快,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当金融机构持有的借款人、债务人或交易对象的风险敞口超过一定水平且集中度过高时,造成的损失会远远超过其拥有的资本和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一个金融机构的制定再好的信用理念和信用文化,不能有效的传导,会产生信贷发放和信用理念存在差异,导致战略发生偏移。信用风险理念的有效传导在城商行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信用风险理念传导的对策与建议

(一)细化授信政策授信政策是定义信贷流程和构建信用文化的基础,有效的信用理念传导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授信政策。城商行每年应下发的信贷政策指引,明确了城商行各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领域和区域的信贷政策,是信用理念和战略目标的传导的基础环节。除了信贷政策的指引外,城商行还应对授信政策进行细化,应明确城商行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所期望的资产结构及各区域的市场比率。制定年度的资产规模增长率、各行业贷款增长率、资产质量目标及收益率。

(二)明确信用风险策略1.完善评级系统强化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的有效计量是城商行授信客户选择的前提,是实行差别化贷款定价的关键性因素,是信用风险把控能力测算的关键性指标,是风险偏好设置、传导、考核、反馈的重要依据。目前,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二维的风险评级系统,(注:对授信主体及债项(融资工具)的评级。)在对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限制所能承受的信用风险敞口,确保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现代授信体系中,各商业银行越来越依赖于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精度将影响城商行信贷资产的有效管理、信用风险政策传导、战略目标的实现。城商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急需改进及完善,在现有内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一是从主体信用分析基础上向增加债项分析;二是在简单的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信用风险计量及风险排序功能;三是在指导贷款发放和信贷流程的框架外增加监控贷款组合集中度是否超限,四是增加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和管理报告等功能。2.制订信用风险组合策略信用风险管理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寻求信贷资产质量与信贷资产组合比例设置之间的平衡。据城商行的经营目标、信用风险偏好,结合专业机构对各行业RAROC价值的分析,城商行应重塑信贷资产组合策略。力求与城商行期待目标一致。一是对行业进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限制行业最高信贷资产风险敞口规模,细化二级行业额度,及时公开年度行业到期金额及可新增额度,引导经营层主动向营销退出,规避行业及单体集中度风险。2020年城商行进行授信评审体系重塑,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设立行业审批中心,强化行业研究深度,提高审批精度,为行业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对区域进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限制区域最高信贷资产风险敞口规模。总行可根据授信执行情况、分支机构存贷比例、收益率完成情况、资产质量情况可进行动态调整,规避区域贷款集中风险。三是对风险计量结果进行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根据信用风险管理目标,动态调整城商行客户群体。3.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城商行实时公开的行业信用风险敞口额度,引导经营机构向存在缺口的行业营销,在同时间段,向收益率高、信用风险低、资本占用少的客户优先配置城商行信贷资源。无行业信用风险敞口后,可排序等待,与存量续做客户比较,替换存量收益率低的行业贷款。4.从息差定价向交易定价转变当前,贷款利率一般采取“LPR利率加减点”的定价方式,政策执行中经营机构行以城商行指定的最低贷款利率为限,对不同区域、行业、贷款品种、担保方式贷款,不能做到科学定价,不能有效做到贷款利率差异化管理,市场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客户综合收益管理往往以强制要求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1)建立科学定价体系。要通过对授信产品和业务板块采用统一的信用评级(风险计量)系统进行参考,尽可能规避信贷人员主观的判断。设定行业贷款最低利率,利率定价时应充分考虑借款人规模、所在行业以及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情况,可参考风险计量(信用评级)系统。存量贷款同时参照贷款综合收益情况,作出贷款最后的定价。

(2)建立动态利率审批及调整。根据对城商行的综合贡献度及风险程度变化,实行动态的利率调整,对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审批时,实行区间利率(5%~9%),明确利率可降低的情形,以便客户直观了解城商行相关利率政策,正向引导客户主动向城商行提高贡献度和主动降低贷款风险。其一,客户第一年经测算贷款利率为9%,如客户在城商行周转流动资金账户日均余额达到一定金额,第二年可降低相应利率水平。引导客户主动将日常资金向城商行归集,规范经营,从而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综合收益率。其二,在客户对城商行综合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客户也可通过主动提升担保价值,对利率进行动态调整。例如,担保商铺抵押率为70%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为9%,客户可随时新增抵押物,如抵押物对该笔授信的风险水平可有效降低,利率可在下一调整日时调整至相对应的利率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水平。5.加强存量授信业务管理优化存量贷款结构,保障资本配置精细化管理,做好贷款的“进、退、清、转、核”,才能增强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城商行对存量贷款管理并无较好方法,大部分为被动的贷后管理,风险预警,到期续做,未能根据行内风险偏好进行主动有效的资源配置、进行贷款结构的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对全行的存量贷款进行分类、排序管理,可按行业等进行分类,根据信用风险分值情况(可参考风险计量系统),资本占用情况、综合收益情况等进行整体排序,对信用风险评定较高的,资本占用较大、综合收益低的贷款,可采取提高收益、退出、压缩额度、增加抵押物降低风险等策略,从而提高存量贷款质量。二是加大“退、清、转、核”力度。在传统的保全退出基础上,要对不能实现预设收益率水平,且信贷关系也是无利可图的客进行主动退出,同时通过贷款转让、资产证券化等现代化手段,加快不符城商行战略目标贷款退出。对无法退出的客户,要加强保全处置力度,只有加大保全力度,才能有效保障城商行贷款结构调整政策的有效落地。另外,可适时建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转让城商行被动持有股权,降低城商行风险资产占用。6.强化信贷政策执行管控信用理念和风险策略的传导是“自上而下”的,而业务的发起是“自下而上”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下,经营层为完成业绩,容易放松政策标准,选择性上报授信资料,利用其他渠道进行内部沟通,人为调整系统参数。城商行目前授信业务审批权主要是分级授权,在权限内审批。目前城商行信用风险审批及利率定价审批基本无科技支撑,主要依靠有权人按照授权范围进行信用风险把控。特别是分支机构评审人员的人事关系在经营层面,易受到经营层影响,因此强化信贷政策执行监督,是保障城商行信用风险策略能够有效落地执行的有力措施。一是在经营层面设立授信评审部(总行2020年已实施),授信评审部经理由总行选派,人事关系由总行管理,总、分行对其进行双重考核。绩效可与当地业绩按一定比例挂钩,按期限进行轮岗调整,从而保障信用风险策略执行偏离度不发生偏差。二是加强事后信用风险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及审计,条线检点针对产品政策、规章执行、业务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门重点针对经营层面遵守信用准则、操作程序和城商行信用政策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审计。

三、信用风险策略的验证及修订

(一)信用风险策略的验证信用风险策略是否有效,要通过对不同的信用周期中收益情况和组合资产的信用质量与城商行战略目标经营目保持一致性进行验证。如基本吻合,表明信用风险策略是有效的;相反,信贷组合的收益情况不稳定,信用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就要查找原因,可能存在信用政策执行时没有明确必须执行的流程和程序,贷后管理没有执行统一标准,客户经理受业绩驱使,降低信用质量。

(二)信用风险策略修订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城商行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发生调整,获得的市场客户群体发生变化时,城商行信用风险政策及产品要快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应对市场竞争,完成经营目标。

四、结语

总之,城商行要认识到信用风险理念传导的重要性,细化授信政策,明确信用风险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信用风险策略的验证及修订,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倩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J].时代金融,2020(4):59-60.

[2]史海水.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控的思考[J].时代金融,2020(3):40-41.

作者:孙海娟 单位: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