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包商银行信用风险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包商银行信用风险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包商银行信用风险问题

摘要: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这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包商银行信用风险产生背景及原因,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而针对这些信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包商银行;信用风险;改革重组

201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依法被接管,包商银行的业务委托建设银行进行承接,对包商银行行使经营与管理权,接管时间为一年[1]。包商银行是我国首个因严重信用风险而由司法程序完成市场退出的商业银行案例。因此,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值得社会各界进行思考,探讨以包商银行为代表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包商银行被接管经过

(一)包商银行简介包商银行是一家总部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该行于1998年1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注册资金为47亿元,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包商银行先后设立了16家分行,共130多个营业网点,还发起设立了27家村镇银行。根据包商银行2016年年报数据,包商银行资产总额为418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48亿元。包商银行曾经获得多项荣誉,被评为“全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二)包商银行风险处置方式及进展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组建接管组,对包商银行的资产、负债各项业务实施接管。建设银行及时组建托管工作组,依法在接管组的指导和安排下,按照托管协议开展工作[2]。1.稳妥做好债权承接兑付工作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尤其是信用风险出现时,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大量的法人机构。包商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达到60万户,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000亿元,同时支持了400多万人就业和创业。经过深入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作出决定:对于全部的个人存款、5000万元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金和利息全额兑付;对于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额债权,实行分段计算,为同一客户债权债务轧差后的债权净额提供先期保障,基本全额保障的比率达到了90%[3]。2.深入全面了解资产、负债情况为了解和深入分析包商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建设银行聘请了中介机构,客观、公允地对包商银行各项涉及对公、对私的账目进行清理,对实际资产价值进行重估,对各项资本逐一核实。这样一来,接管组对包商银行的“家底”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包商银行的信用风险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通过接管组的全面核实,事实证明包商银行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巨额的资金缺口,如果不能及时注入公共资金,包商银行的一般债权人受偿率将低于60%,将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3.积极推进包商银行改革重组经过对包商银行资产、负债的全面清查,估量其因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决定对包商银行进行改革重组。在厘清包商银行的资产、负债后,新设立蒙商银行的股东认购了股份并重新开展商业银行业务,原包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外的4家分行被徽商银行并购。至此,包商银行的改革重组告一段落,蒙商银行和包商银行的各项商业银行业务平稳运行,包商银行的接管工作基本顺利完成。

二、包商银行信用风险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引发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在包商银行被接管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市场信用收缩现象较为明显。金融市场信用收缩促使监管层不断出台政策,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以缓解市场信用收缩的现象。由于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短期内央行需要通过扩大资金投放范围和规模来缓解这一事件的冲击。虽然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市场的发展需要时间。短期内,在金融机构依然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情况下,缓解非银等机构流动性困难问题依然需要央行扩大资金投放范围和规模。

(二)加大央行货币政策信用扩张包商银行信用风险事件打破了同业存单的刚性兑付局面,导致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快速下降。中小商业银行实际发行和计划发行的同业存单比例,由包商银行之前的80%以上下降至包商银行事件后当周的40%左右,同时各期限评级同业存单利率普遍较包商银行事件之前上升40bps(比特率)左右。考虑到同业存单是中小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方式,同业存单市场收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因而央行很快出政策来稳定同业市场。2019年6月10日,央行为锦州银行发行的20亿元同业存单提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用于信用增信,直接为中小银行提供信用支持。为了应对因包商银行事件产生的同业存单发行难的现状,我们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货币政策信用扩张。

(三)打破金融机构的刚性兑付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对包商银行的接管和处置方式,体现了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促使中小银行调整经营管理理念,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注重发展质量以及信用风险的控制,并专注于以区域性信贷为主的金融服务,引导行业稳健发展。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是政府出资或控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通常是享受政府的隐性担保,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履行“银行的银行”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兜底。从《商业银行法》和《企业破产法》来看,商业银行“重要而不能倒”。但如果所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全部由政府兜底,就会引起经营管理层、大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因此,包商银行被接管后的处置方式在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各界打破了“银行不会倒闭”的固化观念[4]。

三、包商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贷款业务经营存在较大风险包商银行曾经喊过这样的口号:“没有担保能不能贷款?”“能!”“没有抵押能不能贷款?”“能!”这对于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充满了巨大吸引力。也正是这样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激进的业务扩张模式,终于把包商银行“拖下了泥潭”。包商银行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瞄准了小企业这片蓝海,凡是2万元以下的贷款,都可以由支行审批,但结果是全军覆没。后来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小企业信贷技术,这套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信贷员对客户的访谈和检验,为“三无”即无资产、无人员、无账册的企业做出资产负债表,再放贷。此外,包商银行也多次出现了违规放贷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包商银行两名员工曾在贷款办理过程中收受贿赂,并因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银行损失2亿元且未能收回被判刑。这说明包商银行的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审批较为粗糙,对很多贷款没有进行实地调查,也很少到现场调研抵押品的实际情况,贷后跟踪不到位等,导致包商银行贷款业务存在较大风险。

(二)公司治理不健全包商银行因严重的信用风险而经营失败,公司治理不健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明天集团是包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包商银行89%的股权。明天集团通过多家公司联合对包商银行进行持股,绕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股东持股的限制,实际上控制了包商银行。包商银行又通过注册大量的皮包公司,套取了约1560亿元的贷款资金,这些贷款本金都形成了不良资产,且高达百亿元的利息也未收回。通过分析包商银行的股权结构以及包商银行套取贷款资金的手段可以看出,包商银行公司治理失效集中表现为大股东违法操纵和内部人违规控制,埋下了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的隐患,成为导致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最重要原因。

(三)资本充足率较低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包商银行总资产规模5762亿元,资产负债率94.36%;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0.64亿元,归母净利润31.95亿元,净利润增速-21.06%。2016年公司不良贷款比率1.68%,拨备覆盖率176.77%。另据新闻披露,“公司自2017年起,不良贷款率至少为3.25%”。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52%、7.38%,均远低于监管要求[5]。

四、包商银行事件给中小银行的启示

(一)完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在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股权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会形成不合理的公司治理。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容易导致大股东违规违法干预经营管理,过于分散的股权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这两种极端的股权结构都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这种高负债经营货币业务的企业来说,股权结构更需合理,并形成良性的相互制约结构。中小商业银行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二)防止同业业务盲目扩张追求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天性,不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甚至把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当做第一要务,于是本该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这也许与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层的发展理念有关,但无论如何其都没有坚守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初衷[6]。不恰当的目标导向使不少商业银行业务激进,要么极力争取跨区域发展,即在外地成立分支机构;要么大力发展同业业务,扩大自身资产规模;要么忽视信用风险,违规放贷。包商银行就是其中之一,但其最终受到了盲目扩张弊端的影响。鉴于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吸取包商银行事件的教训,避免盲目扩张。

(三)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是地方政府,这种经济上的客观现实导致在经营管理上,中小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大多出自地方政府机构,并且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部分地方政府任命的银行高管可能在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上并不擅长,对商业银行这种特殊金融机构的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同时,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职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相对老化,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意识不强,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从经营理念到业务发展、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工作人员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

(四)培养中小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中小商业银行应坚守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培养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紧密协同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好广大客户为己任,同时加强对客户的了解,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每笔贷款进行分析和决策,保持应有的专业和专注的定力。此外,中小商业银行应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为立足点,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追求发展质量而不是发展速度,同时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利用好金融科技,对客户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紧密联系客户,严格执行各项信贷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依规经营,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不断培养属于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客户端.包商银行接管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2019-06-16)[2021-01-20].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人民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20.

[3]黄韬.包商银行破产应该成为商业银行破产的样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12(004).

[4]邱宜干.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深层原因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150-151.

[5]汪晖.包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18-19.

[6]彭莉,喻思慧.从包商银行被接管事件探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之路[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0):221-222.

作者:夏登峰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