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政支农政策和金融对接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一、加强乡镇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依靠监管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等,对乡镇经济活动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具体工作落实由乡镇财政所牵头。做好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对于全面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财政政策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筑牢资金安全防线。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对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督体系不健全由于乡镇各项业务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增加经济效益,其主要收入来源靠财政拨款。乡镇缺少经济压力.部分管理人员经济风险意识较弱,不像企业那样,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会主动接触资金管理。部分乡镇管理人员认为乡镇资金监管等同于财政部门工作,混淆资金监管组织者与具体操作者的概念,从而造成乡镇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不清、缺乏整体观念,无法对乡镇资金实施全覆盖监管,存在管而不严、管而不全现象。目前很多乡镇资金监管只重视进入本级视线的财政资金监管,即偏重于事中监管,对事前的立项环节、事后的效益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1)事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乡镇部分建设项目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项目建设存在未批先建现象,项目建设到验收阶段才进入财政监管视线,为了补办报账手续,施工单位找中介机构补办招标手续,遇到项目金额超过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采取拆标、分标等方式来规避公开招标等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2)事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部分乡镇及村委会只重视项目建设,不重视项目管护,部分项目因未及时维护达不到项目使用年限。乡镇的工程建设项目来源渠道多,有乡镇自建的、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的、上级奖补+地方配套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绿化、农业开发等项目。项目多了,后期管护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多、管护人员少、维护资金缺。其一,项目多。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财政资金在乡镇及村级形成了大量的资产,况且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流入乡镇的财政资金数量还在继续增加,这些资金将在乡镇级村级形成大量的惠民工程,最终沉淀为资产。其二,管护人员少。很多乡镇没有设置专业的项目管护机构,也没有具体管护人员,无法实施项目常态化管护。目前只是到了项目非修不可的地步,才临时找施工单位维修。其三,维护资金缺。项目维护一般是上级部门实施的项目,由上级部门负责维护,而上级管护一般不及时,只对项目的重大问题进行维护;乡镇及村级建设项目没有管护资金,无法正常维护。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国家对每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投入几百万元进行项目建设,但很多地方每年几万元的项目维护资金无着落,村级也没有能力拿出这部分维护资金。致使部分需要经常性维护的文化游园、绿化类花草等项目得不到及时维护而达不到预期效益,造成项目建、养、管不协调问题。
2.乡镇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划分不清乡镇项目监管的范围主要包括:资金不通过乡镇的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的项目;资金通过乡镇的项目及村级实施的项目。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实施的项目。比如: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项目的立项、招标在上级主管部门,乡镇对项目具体情况不了解,但项目建设地址在乡镇,项目收益在乡镇,乡镇虽然有责任监管,但无法实施全面监管。二是村级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虽然全部是通过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但其招标、监督、验收等程序在村级,原则上由村三委或村工程监督小组负责监管。但是项目监管基本上流于形式,因为他们对项目监管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激励措施不想管,不懂专业技术管不了,形成项目监管盲区。
3.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乡镇资金监管的项目复杂,没有统一的监管模式。如:村级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的环境整治、危房修缮、巷道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金特点是项目小、覆盖面广、工作面分散,标准、工程价格不统一,施工单位多、工期短,项目实施全部由村级负责,很难监管到位。以某村2018年实施的村级项目为例:村级危房改造项目。施工单位申报的工程金额175300元,乡镇组织验收小组,实际验收工程金额92845元,核减率40%以上;村级巷道建设项目。村级验收数量是28950平方米,乡镇组织验收小组通过全覆盖验收数量20850平方米,核减率25%以上。4.乡镇公用经费缺乏有效监管(1)公用经费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乡镇公用费资金量小,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但它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管理不好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具体表现在公务接待擅自超标,公务用车管理不善,办公用品多头购买,水电费用利用率低下等。(2)三公经费公开流于形式。按照上级要求,乡镇三公经费预算每年按照5%10%的幅度压缩,并且纳入乡镇廉政责任制考核,可见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而近几年来,物价在上涨、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三公经费部分是通过财务人员采取剥离、分流、调整科目等方式,把三公经费支出幅度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乡镇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措施
1.更新资金监管理念作为乡镇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更新财政监管理念,提高对资金监管的重视程度,为乡镇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资金监管责任分工,将职责落实到相关部门、具体到人,使整个单位全员参与资金监管。同时,采取监管职能下移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村三委成员、村民组长及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促使其主动参与项目监管,形成强大的资金监管体系,做到资金监管全覆盖,不留死角。工程项目要加强监管薄弱的事前、事后监管。事前监管,乡镇定期召开项目谋划会议,明确近期需要建、急需建设的项目,由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会议研究批准后按照方案有序实施;事后监管,成立项目管护机构,把项目管护费用纳入预算,建立项目管护常态化运行机制。
2.建立资金监管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1)乡镇要进一步细化资金监管的内容,明确资金监管范围。按照谁受益谁监管的原则建立项目资金监管责任机制,不论项目资金从哪里来,项目建设在哪个地方,该项目谁受益就属谁监管。要正确区分财政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规范监管流程,明确各个监管环节工作人员的职责,让每一步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充分保障乡镇资金监管制度的完整性、可靠性、严肃性。(2)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特别应加强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让所有关部门共享资金监管信息,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各部门之间监管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并不断完善。
3.制定灵活的资金监管办法规矩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是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按规矩办事是资金监管工作的原则。同时我们要在规矩的框架内不断创新资金监管方法,以提高资金监管成效。如:村级临时用工,在用工时利用记工人员、村民代表加强监管;村级零星分散的小型工程,发挥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在施工中加强监督,乡镇在验收环节加强监督。
4.完善公用经费管理制度(1)公务接待用餐管理。公务接待凭公务接待涵找主要负责人开具就餐单,就餐一律在本单位食堂,经办人员严格按就餐单批准的人数、标准执行,报账采取四单合一(包括公务接待涵、就餐单、发票、菜单),一次一结算。(2)差旅费管理。因公出差或需租用车辆的,经领导批准,到办公室开具出差派遣证明,具办人员凭出差派遣证明出差或用车,费用当月结算。(3)公务采购。采购一律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告,经主要领导批准,凭审批手续由办公室安排集中采购,并执行严格的验收领用制度。(4)水电费用管理。采取以办公室为单位进行考核的办法,并且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各个办公室进行督察,及时通报督察情况。(5)财务公开。定期培训财务人员,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据实提供财务报告,定期向乡镇主要管理人员反馈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刘慧.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管理的研究.财政监督,2018(15).
2.孙晓红.关于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现代企业,2018(12).
3.陈俊.探究农村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集体经济,2019(11).
4.赵发范.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思考.财政监督,2018(13).
作者:范兴建 单位:安徽省太和县大庙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