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能力。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相对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导致内部控制存在隐患。论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阐述,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引起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问题;内部控制;对策
1引言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存在着不足,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1]。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行政运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效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第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承担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制约机制,杜绝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让交易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杜绝低价、违规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三,节约行政管理成本。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支配和占用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必不可少。但是外部监管力量有限,很难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和及时的监督,所以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控制制度,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会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水平,而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健康地运营。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内控意识不强,重事业发展,轻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家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认为只有企业才需要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同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把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于根据编制预算取得资金,通过执行预算来进行资金的使用和安排,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开展不到位出现了资金使用超出预算范围的现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有可能引发单位资金管理失控[2]。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十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是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组织制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时,因为自身内控意识的缺乏与不重视,导致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与本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能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执行,未能产生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造成阻碍,导致运营出现危机。
3.3风险控制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政府资源与社会公共资源来进行发展,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极有可能造成国家政府资源与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困难;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竞争力较小,承受运营风险的能力较差,如果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系统将会产生更大的运营风险。
4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对策
4.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控制环境的好坏。因此,要让单位领导参与到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中,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工作人员看到和感受到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真正重视,将内部控制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同时,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积极性;优化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由监察、审计以及财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优化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加强单位的内部文化建设,根据事业单位的特征,建设符合需求的单位内部文化,提高员工对单位的信任度,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中。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及自身的重要意义,让内部控制制度完全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工作环节。同时,将内部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员工,尤其是让员工参与公司长远目标的制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更有效的执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需要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来不断完善。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应将评价指标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涵盖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的独立性,指标结构要科学、清晰、合理。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及时制定改进措施[3]。
4.3加强内部风险防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为单位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构建风险防范控制体系时,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构建出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要确保整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流程可以得到优化。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重要环节的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好重要环节,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控制工作的基础,特别是针对资源分配与财务经济分配等重要环节上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风险都是因为重要环节出现问题所导致的。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引进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要吸引并保留优秀的内部控制人才,给予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足够的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组织内部控制人员学习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与相关技巧,然后将这些学习到的经验灵活运用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去,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与此同时,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任务,每位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起正确的风险防范控制意识,共同参与单位风险防范控制体系的建设。
5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展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必须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形成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今后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能更加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云.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会学习,2019(10):248+250.
【2】廖倪跃.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54+57.
【3】向丽华.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时代经贸,2019(23):63-64.
作者:邹长智 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