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循证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循证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循证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循证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其中下壁心肌梗死26例,前壁心肌梗死35例,侧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12例,单纯侧壁心肌梗死12例,其他部位5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2岁~84岁,平均年龄(52.12±10.15)岁;循证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1岁~83岁,平均年龄(51.14±9.56)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以及相应的用药指导,如果患者存在心理和精神问题,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疏导工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等进行管理,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告知患者的禁忌与注意事项,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存在任何疑问要进行简单的讲解。

1.2.2循证组

循证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详细内容如下:①循证问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查阅的资料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假设和论证,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如果存在治疗上的问题或者改动要参考患者主治医师的看法和意见,不能进行盲目的改变,将患者的禁忌证、过敏药物食物记录到专门的表格中,以免护理出现问题;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也显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相关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该症状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假设。②循证支持。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关信息进行文献检索、查询,了解疾病相关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并验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最后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可行性的护理计划,计划完成后可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根据情况变化对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③循证观察。成立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相关护理人员以及负责人共同组成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在进行护理工作前对循证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与指导,在相关人员基本掌握循证护理的内容与方法时,方可开展护理工作;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保证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④循证应用。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心律失常主要发生于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内,并且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当天发生率最高,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这段时间对于患者的巡视和检查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生命指标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任何疾病先兆或者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任何的异常,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医嘱进行及时治疗护理处置;为了保证患者的康复环境,减少患者疾病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整洁与安静,可根据患者的习惯和喜好,在病房内放置患者喜欢的物品,使患者有在家中一样的感受,保证患者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在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时,护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时间安排,减少对患者休息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预防手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向患者讲解治疗流程和治疗内容,并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而对于存在恐惧和担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引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循证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56±1.85)d,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23±2.56)d,循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42,P=0.000)。2.2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循证组4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0例(66.67%),比较满意15例(33.33%),不满意0例(0),护理满意度为100.00%;常规组4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40%),比较满意17例(37.78%),不满意10例(22.22%),护理满意度为77.78%,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0,P=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发病早、起病较严重的病症,因此对于该病症的及时发现和控制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和疾病的发病先兆,保证在该病起病时能够及时加以辨别和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进行。循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合相关疾病信息从而建立起标准化、系统化的临床诊疗以及护理模式,其将护理的各个环节以及详细流程都详细的安排和检验,从患者住院开始一直到患者出院都根据循证护理方案中的程序进行系统、完整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沟通,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实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有效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在本次试验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循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2]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作者:徐新花 单位: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