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开展于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循证支持;个性化护理;脑梗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年龄35~72岁,平均(58.72±5.49)岁;男27例,女15例。观察组年龄32~73岁,平均(59.01±5.58)岁;男28例,女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入选患者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内科处理,遵医嘱准确用药,生活干预,饮食干预;期间仔细观察患者体征、症状变化,处理异常状况;联合康复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1.2.2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①循证支持。成立循证支持个性化护理小组,根据脑梗死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干预措施等,提出个性化循证问题。将循证问题作为检索依据,于知网、万方、维普、独秀等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内容文献,剔除重复、缺乏真实性文献。②共情护理。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状况,了解患者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发生原因,主动关心患者,积极沟通,耐心安慰,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疑问,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③个性化健康支持。家庭贫困者,适当运用政府机构等单位获得福利支持;做好患者家属健康宣教,避免在患者面前表达出恐惧、不安等情绪,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照护等情感支持。根据患者个性差异,建立思维导图健康宣教模式、视频播放、健康宣传手册及宣传栏,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定期脑血管病防治、危险因素、健康生活等内容。④个性化康复指导。保持患者床铺的干净、卫生、整洁,营造病房环境的温馨、舒适,正确摆放患侧肢体,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环境光线柔和,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睡前30min停止一切声音。
1.3观察指标
①采取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表(MCMQ)[2]评价患者面对(8~32分)、回避(7~28分)、屈服(5~20分)三个维度,分值越高,应对方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资料。计量资料比较检验采取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水平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脑梗死患者护理中运用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运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高效的护理服务,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的目的。①建立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小组,确定脑梗死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结合患者需求及自身护理经验,通过科学论证获得护理实证,开展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模式;②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采取共情护理,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负担;③建立个性化健康支持,运用各种方式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的准确认识,积极预防脑血管病危险因素;④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身心状况,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患者予以睡眠护理、恢复指导及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采取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通过建立循证支持,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及恢复指导,规范患者临床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采取基于循证支持的个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准确面对疾病,做到不回避、不屈服,以积极、乐观的形心态面对病情,缓解心理压力,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7(3):81~83
2王端卫,张敬悬.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因子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3):96~100
作者:李丽军 单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