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护理工作中观察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在脑梗死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梗死;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明确诊断,年龄超过60岁,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器官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3)有精神病史患者;(4)合并帕金森病、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36±3.27)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2.46±2.95)个月。对照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76±3.19)岁,病程6~22个月,平均(12.54±2.97)个月。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具体包括:(1)总结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结合本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总结脑梗死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2)查询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对归纳总结的脑梗死相关问题进行证据查询,例如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查阅网络资料等;(3)论证结论:根据查证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制定针对性的脑梗死循证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应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嘱咐患者及陪护人员保持安静,禁止喧哗吵闹;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及原则、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告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及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情绪的语言;嘱咐患者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包括语言、肢体运动等,训练时间、强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等[3]。(2)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依从性评分,依从性包括服药、饮食、检查、运动训练等6个方面,0~2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4]。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NIHSS、Fugl-Meyer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IHSS、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在全部脑卒中患者中占比约为70%,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有关,由于脑组织缺血坏死对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压迫作用致病[5]。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与疾病严重程度、发病部位、合并症等有关。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明显眩晕、感觉障碍、颅内压上升,严重可造成瘫痪、癫痫。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中老年人发病风险更高,主要是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较多。本次研究患者均为60岁以上人群,与脑梗死发病特点相符。研究发现[6],脑梗死发病后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有利于脑组织结构及功能重构,恢复缺血区脑组织功能,建立侧枝循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极强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专家意见、询问患者意愿、结合护理经验制定,护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且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在专业循证护理小组指导下,将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分为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三方面,明确护理目的及重点,并采取病情评估、健康宣教、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多种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模式能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循证护理方案的制定充分尊重了患者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实施时患者的主动性、参与性更强,符合患者诉求。循序渐进的开展语言、运动功能训练,从简单康复动作开始,直到吃饭、穿衣、步行等,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能够逐步增强患者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5):2849-2850.
[2]常根红.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8):60-63.
[3]李静,于秋实.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08):942-943.
作者:王喜聪 段小青 单位: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