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单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单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单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时代共识。工匠精神蕴含着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各行各业所应提倡的,对于承担着救死扶伤和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使命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在单招生占据学生来源绝大部分比例的医卫类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思想行为方面,单招生较统招生有明显区别,这给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工匠精神的融入,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从内在观念上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健康中国服务。

关键词:工匠精神;医卫类;高职院校;习惯养成教育

一弘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通过对医卫类高职院校单招生的调查中,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某些习惯的欠缺。由于单招的背景和对未来就业情况的不明晰,医卫类高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职业认同感不强,缺少职业自信。“不文明行为的行为养成是基于教育体制、学生生源素质、社会环境以及网络。”[1]在日常生活中,单招生自律性也相对较弱,纪律意识淡薄,集体意识观念不强,逆反心理严重,抵触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经常出现旷课、迟到的现象,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了题中之义。工匠精神中包含的严谨、专注的精神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从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强调严谨对待工作对待病人的同时,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让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的理念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始终。“养成教育是一种通过课堂灌输、教师示范、环境影响、文化熏陶、制度规范和不断检查督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素养和良好习惯的教育。”[2]以严谨的要求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依托医卫学科的特性,充分考虑单招生身心、个性各方面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严肃考风、学风和纪律,力推行为习惯养成体系。如,依托班级自治,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强化班级自治管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调节和监控。保证学生上课到堂和一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

个别学生选择本专业是遵从父母的安排,而本人对医疗行业不是很感兴趣,对未来就业目标也不是很明确,这些导致了他们自主学习动力的缺乏。本身薄弱的基础,缺乏对专业的深刻认知,加上繁重的学业负担等,学生专业成绩不是很理想,与医卫类人才的选用标准相差甚远。医学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学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去消化,如果没有进取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很难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观念,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同时,遵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需求,分阶段推进学生的职业教育。“依从—认同—内化的不断跨越,促进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观念的转变,完成养成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等行为习惯的目标。”[3]第一学年,结合专业课,进行职业道德学习与体验,挖掘学生对行业的兴趣。第二学年,通过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特点和趋势,增加对专业的认同感。第三学年,结合见习、实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理想,掌握行业规则,进行角色定位,最终培养起自主的学习探究习惯,将被动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内化需求。同时,注重榜样的力量,通过优秀学子的经验分享,引发示范和学习效应,让优秀的学风态度薪火相传,在思想上引领学生积极上进。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定时的名师讲座,邀请行业大家来做分享,开拓学生视野。

三弘扬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很多学生选择单招往往是因为学业成绩较差,无望在高考的洪流中脱颖而出,他们高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散漫。“宿舍脏乱差,床铺布置杂乱,个人物品随意摆放,卫生无人打扫;作息时间混乱,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大学时光在娱乐中虚度。”[4]这些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较大,网络游戏、交友等社会化的行为活动占据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加之对所学专业现状和就业的不关注,导致他们学习动力和目标的缺乏,甚至出现逃学、厌学的现象。“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得到了不一致的自我认知,其行为习惯很容易跑偏”[5]因此,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务实的态度和创新思维。重视实践育人,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见习、实习、社会服务等活动,在与医院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到行业内部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内涵,遵守行业职业道德,在耳濡目染中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融合探索式学习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四弘扬尊师重教、诚实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自身道德的提升。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对行为养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升学压力下,家长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新时期大学新生行为养成教育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6]这些出身于“95”后的学生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出身条件优越,备受父母宠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差。个性张扬,自信而又脆弱,部分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精神世界匮乏,有的甚至出现理想信念缺失、集体观念漠视、社会责任感淡化、人文素质偏低等问题。工匠精神所推崇的尊师重教的道德素质等内涵特质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重塑,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递南丁格尔精神的内涵,教导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营造轻松和谐、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操场、走廊的标语以突出医卫类专业为特色,让职业特色无形地侵入到学生内心,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要加强对学生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通过医学文化史的学习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为将来改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准备。工匠精神的融入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担当精神,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利于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在全球医护人员亟剧短缺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拥有巨大人力资源市场的国家——中国,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国际适应能力无疑是时代所需,对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加速医护职业教育走现代化、国际化之路,探索国际医护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金萍.论巧职生文明养成教亩[J].科教义汇.2010(10).

[2]刘登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4(8):220-222.

[3]卢国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棋式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76-180.

[4]周聪.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视域下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69.

[5]张维巧.賄梅:用劳动教育塑造学生健巧的价值观[J].中国人大,2015(07):12-15.

[6]苏群.新时期大学新生养成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J].科教导刊,2013(8).

作者:李扬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国际护理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