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国务院2015年提出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关注和实践的重点,西京学院创业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从全校遴选的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立德树人,以项目带动和品牌建设为牵引,创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搭建政校企行合作平台,形成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打造大思政。经过研究探索,建立起第二课堂内容模块化分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和实践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模块化;分级化

一、在第二课堂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建立方面也有初步探索,但缺乏成熟的理论。创业教育不仅单纯的提供创业技能相关的培训,还要同专业教育相融合、同课程体系相衔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3]。综观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现状,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三是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环节,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不够,学生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因此,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决问题的路径

西京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了创业书院,创业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以住宿制书院为抓手,文理交叉学科共融,建立创业导师、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长导师四级创业辅导系统,注重特色凝练和实践,突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全面覆盖、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能力培养重点突出、创新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有机结合。开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支持。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第二课堂内容项目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第一课堂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内容,延伸第一课堂创业指导课程的理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年级各个阶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通过第二课堂与各专业打通培养计划和课程平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外10学分,加大创新创业素质学分,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与应用相贯通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书院与学院双院协同,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选拔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培养,创业实践项目重点孵化,以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

(二)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内容模块化

分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二课堂建立以创新创业项目化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创业书院根据学生意愿、潜力实力、家庭背景等因素,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从全校遴选的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构建了四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分别是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认知、创业操作、创业实战。项目化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创新创业课程;第二层级为讲座、沙龙、研讨、论坛、专题培训、项目评审会、精英训练营,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第三层级为创业孵化、企业见习、自主创业。通过有效载体开展有效教学和项目化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实战,从形式到内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构成完善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强力支撑作用。

(三)形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搭建政校企行合作平台

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高效的协同创新环境,增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活动,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调研、科研、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以能力锻炼为主实践经验,参与体验创新创业复杂的环节和真实的环境,得到最直接的社会实践锻炼,获得真实感受和思考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校内外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形成具有开放性、集中性以及高效性的协同培养。创业书院促进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扶持创新创业重点赛事,促进竞赛育人;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促进项目孵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培养。打造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校外选聘了一支由知名企业家、校友、创业成功企业家等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外聘创业导师定期与创业者进行见面和指导机制,形成校外导师与校内团队双向选择平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分阶段性,定向的解决团队在创业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

(四)形成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载体

为学生提供团队载体、场地载体、竞赛载体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有效载体,拓宽视野,实践历练,以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创新创业成果和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励学生萌发更多的创新行动。

(五)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

打造大思政课堂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千名学子扶百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品牌活动项目,引领学生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让更多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尽心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征程,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造中国最大的思政课堂,创业书院通过设置特色课程、举行创新创业宣传周、专题讲座沙龙、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之星榜样力量”评选、典型创业人物事迹分享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生项目服务于学校、乡村、城镇,支持当地经济建设,三年来35支队伍寒暑假志愿服务全国各地乡村,创业项目近15%立足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树立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多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创新与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既进行普及化全员教育,又实施个性化定制化的培养服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才能彰显特色也才能抓出实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涛.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培养机制[J].中国培训,2017(6):33.

[2]敬春菊.基于的创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管理与工程,2011(12):33.

作者:王素兰 张瑜清 单位:西京学院 西北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