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班级管理少儿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从少儿习惯养成教育剖析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三大影响因素,即环境润育、时间机制——长期坚持、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本文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意见,力求做到教而非责,巧寻方法。
关键词:生活教育;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个范围极广的词汇。手工作业的传承是教育,文化传递的过程是教育,儿童人格培养、心灵成长依赖于教育。可以说,教育内容涉及的面极广,不是仅凭一言一语便能概括的。然而,很多家长却单单以学业成绩的好坏去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一叶障目,是得不偿失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成绩仅是一个用来衡量其短期发展的标准。这个孩子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在我看来,在无数的教育内容中,孩子的习惯养成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唯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在今后更好地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曾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不仅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也决定着人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他们将会终身受益。然而,若是坏习惯,他们则会不断“受害”。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需明确影响习惯养成教育的三大因素。
一、环境润育
所谓“润物细无声”,虽无声,但却有奇效。环境教育不仅包括生活教育,还存有人文影响。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就应先从家长及师长入手。小学阶段的孩子明辨是非能力普遍较差。他们最大的判断依据是成人的行事方式。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生活即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由此不难看出,孩子最初、最重要的老师是生活。然而,这一习惯的好坏是由成人行为的优劣来决定。因此,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者先要注意自身的习惯,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通过环境润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少儿进行习惯教育。[1]
二、时间机制——长期坚持
所有的孩子都是从朦胧无知、似懂非懂过渡到懂事老成的。小学生的习惯养成过程也是如此。它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好习惯的形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我们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虽然人人都能形成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都是好的习惯。要想变废为宝、化劣为优,我们就要长期坚持。[2]
三、教而非责,巧寻方法
事实上,教育的传承源远流长。从古时孟母三迁,孔子儒学,苏格拉底问答法,到现如今的“虎妈”“虎爸”,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发展,数代人竭尽心血、绞尽脑汁。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因此,教育者除了要有十足的耐心外,还需要寻找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想让他们养成好习惯,我们就要先选择适合他们的好方法。[3]
(一)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问题宝宝”们,棍棒和糖果缺一不可之所以会称这些问题学生为宝宝,主要是源自于家长的态度。对所有的家长而言,孩子无论有多少缺点,他们总是自己的心头宝。家长都是先看优点,再忽略缺点。老师无论怎么火急火燎、严厉以对都敌不过家长的“溺爱包容”。事实上,对孩子的爱必须适当。适时适量的责备才是爱的最佳诠释。我们虽然不用像虎爸虎妈那般严苛暴力,但该有的严厉也是不能少的。严厉过后,老师也别忘了给些鼓励。有的家长对于犯错的孩子便是一顿打骂。然而,这样真的有效吗?其实,教导孩子可以智取,却不该硬夺。因此,老师不妨在孩子有进步后给予其一些奖励。
(二)对于内向的孩子更不能忽略习惯养成的引导内向的孩子往往不善言辞,却又异常固执。说他们固执是因为内向孩子的心似乎有天然的屏障,隔开了外界,也阻隔了自己,更容易活在自己习惯了的固有环境中,而拒绝改变。此时,老师千万别想着对他们强行灌输任何好的想法。训斥说教更容易让孩子躲进龟壳,效果不佳。其实,老师不必去告诉他们什么习惯好,什么习惯不好。他们本就不是坏孩子,只是缺少了相应的阅历和经验。老师不妨让他们自己去探寻更好的方法。如果他是个拖拉的孩子,总喜欢在假期的最后一刻匆忙完成作业,那不妨让他体验玩之前就完成所有任务的感觉。几次下来,他就会喜欢上那种轻松无顾虑的感觉。不用家长督促,孩子也能养成先作业后玩乐的好习惯。
(三)不放松“最佳宝宝”的习惯教育无论是在家长还是老师心中,都有最不省事的孩子和学生,也会有最懂事的孩子和学生。然而,真有十全十美的小学生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所谓人无完人,小学生亦是如此。通过细心观察,我们总会发现习惯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只是这些“最佳宝宝”优良的行为举止麻木了大人们的心,我们往往没有及时发现其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耽误了纠正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机。本着对所有孩子负责的态度,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这些优等生也应多多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其坏习惯并予以纠正。教导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想教育好孩子,我们更要定好目标、找对方法。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唯有好习惯作基础,孩子们日后才能取得进步。另外,父母和师长也要找对方法,在培养的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前人给了我们理论和经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该总结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门事业,需要我们用毕生去奉献;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执着地去追求;习惯养成教育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
参考文献:
[1]丁召良.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6).
[2]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乔玉成.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11(3).
作者:陈怡雯 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