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成教育的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成教育的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成教育的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途径

【摘要】受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经历高考的大学新生,外部环境的变化随即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心理适应问题。养成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促进大学新生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快速适应新环境,以更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大学生活中。

【关键词】养成教育;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高校美术师范类专业新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关键转折期,学习、生活等外部环境发生巨大转变,每位新生都面临着心理适应的艰巨挑战。新生养成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养成教育通过对新生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加以教育引导,可帮助新生进行心理调适,有效缓解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本文通过分析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的特点,探讨新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索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新途径

一、美术师范新生心理适应的特点

(一)浪漫主义,但具体目标缺失,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目前,美术师范新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憧憬能成为大艺术家。进入师范学院,在脱离按部就班的高考轨道后,未能很好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不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无法将个人理想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导致目标缺失。在面对时展中的新事物、新思潮,美术师范新生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部分新生能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但也有部分新生没有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普遍对时事政治关注不够,缺乏社会动态识别力和洞察力,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从而迷失自我。

(二)活泼开朗,但抗压能力较弱,缺乏寻求心理咨询主动性美术专业往往需要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跳脱,将情感注入艺术创作中,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只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缺乏理性思考。逆境条件下尤其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如,情感受挫无法释怀;学习压力大,为完成课程学习至深夜。个性突出,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中不合群现象;部分新生对师范专业不自信、不认可,到基层工作的意愿不强,易引起就业焦虑等问题。大多数新生不太愿意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致使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疏通与排解。

(三)热衷社团,但集体意识淡化,缺乏学习工作组织纪律性新生们热衷于参加各类社团组织活动,从而丰富实践经验,提升个人技能。但由于美术师范新生长期在画室学习,上课时间较为自由,缺乏纪律性,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导致社团活动时间与课程安排冲突,为完成活动往往要工作到深夜,繁重的任务和过于密集的活动影响了个人学习和休息。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存在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性,不规律的作息导致宿舍关系紧张,也严重影响了新生专业学习。

(四)重视专业,但轻视文化学习,缺乏自身长远发展平衡性艺术类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学生对专业课程积极主动精益求精,但对文化知识则能不学就不学,迟到、早退、旷课较为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与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美术师范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二、美术师范新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理想情怀,确立明确目标一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坚持讲好主题教育党课、专题党课,积极动员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帮助新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增设“红色书柜”,添置红色书籍,供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借阅,提升党性修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团日、班会等活动,组织新生开展重走“红色之旅”主题党日活动,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校史、院史及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新生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想目标。

(二)寓教于乐,在专业活动中融入养成教育一是树典型、立标杆,以榜样力量建班风、严考风、带学风、促校风;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做报告,开设“美育大讲堂”“未来教师成长系列讲坛”“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端正其学习态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开展美育服务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以实践回报社会;正确引导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认识。二是重点开展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教育之星”评选、“艺术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乡村美育活动等有益活动,在服务中传递正能量,在服务中养成良好品格,展现当代青年的青春力量。

(三)践行明礼诚信,弘扬传统美德一是从“七讲”“七无”“七文明”的养成教育着手,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尊重师长、诚实守信、文明守礼的良好习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多层次、多维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倡导节约,加强锻炼,创建文明环境。二是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立诚信、修美德的品格。结合新生入学、军训、奖助贷、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专项活动、开展诚信专题教育,实现全过程教育;带领新生联合家长共同签署明礼诚信公约倡议书,促进家校联动,提升教育合力,共同监督、共同教育,引导新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四)结合法制和制度教育,促进行为养成一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及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多层次、多维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建立健全明礼诚信管理制度,成立督查小组,对不文明、不诚信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建立学生行为档案,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课考勤、学习态度、班级意识、个人诚信、参与志愿服务及文艺体育活动情况、参加学术讲座次数、承担社会工作、宿舍卫生、作息习惯、表彰奖励、违规违纪等,评价人员由班级同学、社团成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等组成,构建全员全方位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加强学生管理的规范化;结合综合测评构建奖惩机制,促进“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抓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身边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奖罚分明促进良性循环,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语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构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养成教育育人模式,结合师范学院特色,切实有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树立模范榜样,加大表彰力度,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新生在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中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程钟泽,卢燕妮.新时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8):161-163.

[2]董贝贝,李巧巧.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J].高教学刊,2020(29):54-57.

[3]袁海军.大学生养成教育:边界、内容及途径[J].教育探索,2020(01):48-54.

[4]石菊红,石斌.大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4):34-36.

[5]张莹.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20,15(06):17-18.

作者:周娟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