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民办高校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重要参与者,民办高校大学生更是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其文明习惯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质,有勇气有智慧敢于担当的大学生才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最后一站,是大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机会,民办高校大学生一般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复杂社会环境,自身道德素质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走向社会中才能遵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做到平等、公正、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遵守社会主义的市场行为规则,遵守集体主义原则和义利并重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利益关系,学会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大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素深质,这就要求大学生除了具有会做事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外,更应具有“做人”的基本文明行为和良好道德风尚。

1.2促进民办高校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学风、校风建设是民办高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民办高校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学风、校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青岛滨海学院韩方希校长指出,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也是一所大学的特色和风格。简言之,校风就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含教风、学风等诸多方面,最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宗旨。一所学校的校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自身形象,也关系到学子前途,创办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校风。

1.3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占了主流,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应试教育体制面前,分数当仁不让的成了学校的“硬标准”,而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习惯却成了“软目标”。无论是公办高校的大学生还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人格缺陷、性格上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民办高校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改正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习惯。民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拥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成为不仅专业技能过硬,更重要的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既是对学生的成才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大计负责。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2.1制定合理有效的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促其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宋学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我们把规章制度看做是“知”,而实施到位就是“行”,要先知后行,这是理所当然,如果知而不行,我们要用规章制度促其行,进而达到知则行、知行合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行为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制约其不文明行为。民办高校在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要加强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加强改进。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经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形成。一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小学就逐渐形成,到了大学基本稳定,在这个时期如果大学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么严重影响其发展和成才,就要靠严格的行为规范来约束,靠学校的校规校纪来保证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民办高校在严格执行其行为规范制度时,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加强引导,利用外部制约力量,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顺利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顺利成长成才。

2.2以德树人,全员育人,培育学生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学校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教育者,每个人的言行都会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工,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德育建设。无论职位高低,高校中的每个教育参与者都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形成全方位德育工作网络,学校领导要做好德育建设的宏观目标,定期开展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德育建设情况;二级学院辅导员更要做好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学生问题找方法,帮助改正;班主任老师要细致入微的开展德育教育,针对班级内同学学习、卫生、纪律等情况及时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沟通,把不文明习惯扼杀在萌芽之中,用德育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全校上下形成,“人人是教育的参与者,人人是教育的受益者,人人都德才兼备”的良好风貌,全面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2.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习惯引导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民办高校要开展好党课、团课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文明习惯也在不断养成,不断学习党团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民办高校在新生入学后,要针对学生情况,开展主题讲座,从文明习惯、思想道德修养等多方面进行主题讲座。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养成文明的习惯重要而光荣,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民办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课余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学校通过团委、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开展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并不断为同学们创造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活的自信,展现个性,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作者:朱金山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第二篇

一、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摒弃大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的普遍问题是上课迟到、早退、课堂纪律涣散、玩手机、聊天、上网代替了认真听讲,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在校期间,学生关心的不是学业成绩,更多的是怎么样的休闲娱乐。缺乏对职业技能、可迁移技能等就业必备因素培养的重视。生活上,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良的卫生习惯、就寝习惯、消费习惯、饮食习惯、交往习惯等。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育,生活习惯的转变,以便摒弃不良的学习风气与生活作风。

(二)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有益于改善大学生的人格缺陷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很大一部分还来自于“四二一”家庭。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性格当中的任性、我行我素、自私、心理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表现出难于融入集体生活,不能处理好与同学、舍友之间的关系等。长此以往,自傲、自卑等矛盾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容易导致其心理的不健康。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就在于通过渲染教育、感化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自悟感,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人格缺陷。

(三)开展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深化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两课”的形式在学生中间开展,外加党团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模式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我们一直也在探索“两课”教学模式的改变,但效果都不明显。课堂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很难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内容。党团的教育活动也被冠以“帽子”教育,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范围也比较广阔,抛弃了以往的说教色彩,教育效果相对也比较明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具有借鉴与深化作用。

二、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路径选择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从基础做起。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才,将多样性的特色文化活动与专业相结合,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步完成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思想又处于日趋成熟期,教育者如果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能确保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已成为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充分开展的有效渠道,也是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利用党团校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立足当前,结合志愿服务、历史遗迹的参观访问、主题电视纪录的观赏、传统节日氛围的感染教育,使得学生感同身受,自觉领悟传统文明,潜移默化养成教育。

(二)在多样性的特色文化活动中完成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多样性的特色文化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以各样式、类型的活动为载体,以健康、积极、富有正能量的主题为基本形态,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可接受性,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接受教育,受到感化,使得他们自我觉悟、自觉改变。

(三)充分利用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培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之一,宿舍的育人功能在培养学生基础文明素养、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发挥好宿舍的文化育人功能,对培养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发挥宿舍的教育育人功能,首先要改进完善宿舍的物质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优美住宿环境;其次,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例如,定期组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开展宿舍装饰装潢大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次,以宿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基地。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维习惯不同,个体的心理问题容易表现出来。关注大学生的宿舍行为,设施宿舍文化,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做及时疏导,同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持文明习惯的正确方向。

(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普遍适用于所有学生,它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情感的陶冶,使其自觉转化为一种精神需要。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体现。通过学生自治委员会、学生社团、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治组织,不断扩大学生自律的范围,利用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在广大学生中间广泛开展文明素养培育工作。

三、结语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当代社会合格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同时这项工作还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特征,我们在高校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种实践,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欠缺这一现状的现实需求,更是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大学转变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因此,重视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育,是我们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前提,也是兑现大学社会责任的承诺。习惯决定人的行为,教育改变人的思维,文明促进人的成长成才,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成为有涵养的人。

作者:李蓉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