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成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成教育现存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成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养成教育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一路走来,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养成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人们之间一种约定俗成的教育方式,在人们的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养成教育也逐渐有了新的内涵,被人们普遍重视。

1养成教育的含义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指通过有目的地长期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方式。养成教育既是一个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不断地实践和长期探索。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内在性,是认知教育的发展和延续。所谓“养成”,顾名思义,先“养”而后“成”。只有通过长期地教育培训,经过反复训练,把符合社会的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2养成教育的特点

养成教育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不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习惯。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习惯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可以改变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到成效。养成教育需要规范性的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的制约,养成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直至最后沦为空谈。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重复实践。实践是养成教育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养成教育就难以真正实行。

3养成教育的功能

养成教育具有引导性功能。比如,对于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幼儿听课的时候,随时关注幼儿的听课情况,对某些上课的时候爱做小动作的幼儿要尤为关注,一旦发现小朋友出现这种行为,应该及时地提醒孩子,引导小朋友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养成教育具有认知性功能。比如,对于幼儿正确对待挫折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给小朋友适当安排一些比较难的任务,当小朋友产生一种挫败感的时候,应该对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逐渐培养小朋友接受挫折进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种习惯的形成,会让孩子逐渐对生活的认知更加完善,促使孩子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评价。养成教育具有约束性功能。比如,对幼儿遵守时间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小孩放学回家后,便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晚饭,然后再看电视,让小孩养成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这样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规定时间内约束自己行为的品质。养成教育具有凝聚力功能。比如,对幼儿合作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与同伴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加强自己表达能力的练习,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合作的习惯。这样当幼儿养成积极合作习惯时,才会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考虑他人感受,尊重他人,在集体中学会团结。养成教育具有激励性功能。比如,对幼儿激励性评价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幼儿一个话题,让他们自己表达观点,当幼儿发表完各自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分别评价自己的观点与同伴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努力发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当幼儿养成良好的激励性评价时,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对很多事情都采用一种比较积极地心态面对,会努力发现事物中的优点。养成教育具有深入强化功能。比如,对幼儿感恩心理的培养。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回家主动给父母洗脚等事项,让幼儿主动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而逐渐形成关心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的习惯。当这种美好的品德在孩子的身上逐渐形成之后,他们也会将这种习惯转移到对待身边人的身上,从而不断强化自己这一习惯,使它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养。

4养成教育的本质

养成教育与学科教育、认知教育、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养成教育可称为认知教育的扩展和延伸,是整体素质教育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养成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孩子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强化与统一。无论是行为的强化还是认知的强化,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完善。而幼儿认知能力的内化和强化,可以作为行为能力的一面镜子。养成教育中孩子心理素质的内化与强化过程,本质上就是孩子们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形成各种素质的过程,是一种素质化教育的体现。养成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扮演者“教练”的角色,是一种他人督促监督下的半自主性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相互配合,使养成教育体系得以完善,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自我教育体系,是全体公民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作者:范雪霞 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