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思政理论课内容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种社会形态知识理论,不仅仅是纯粹的政治理论。他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与我们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不是孤立存在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质,就是,对抽象理论进行日常养成化、大众化普及,最好以后能够运用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日常行为中去。思政理论课内容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知识理论,不仅仅是纯粹的政治理论。比如,在职业生涯中能够灵活多变地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实施策略和调整战术方针,提出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指导思想。并不是说理论的东西都是死的、抽象的,只有把它灵活使用且应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才能凸显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职业生涯
一、高职思政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所谓高职思政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思政理论课良好的受教育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而对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抽象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论意识,这种意识是依靠对理论实践活动的“日常养成”来体验和检验实现的。就是在对理论教学模式转化为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形成常规化、习惯化来规范和培养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日常自我辩论与吸收的学习行为与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用抽象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日常行为能力,而非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质
思政理论课内容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种社会形态知识理论,不仅仅是纯粹的政治理论。他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与我们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不是孤立存在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质,应该就是,对抽象理论进行日常养成化、大众化普及,最好以后能够运用到学生的职业生涯日常行为中去,比如,在职业生涯中能够灵活多变地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实施策略和调整战术方针,提出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指导思想。并不是理论的东西都是死的、抽象的,只有把它灵活使用且应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才能凸显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价值意义。理论能够对实践行动进行指导,实践行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体现理论的指导思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背景,这可以体现在任何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行为活动,这是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与实践教学模式相互转化的教学架构理念的内在诉求和意义所在。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在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总是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玩手机、聊天等等,当问起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枯燥乏味。如何把思政理论课做的有声有色呢?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激情和兴趣呢?这些因素是我们思政理论课必将面对的挑战问题,也是我们思政理论课老师在面对的同时,当务之急就是要得探究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把思政理论课中的理论思想通过使受教育主体进行内化和迁移,使其大众化、普及化、生活化、职业化,尤其是对高职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创业,就得塑造个人品德、提升个人素质、必须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指导思想来指导个人行动。做到这一点,就对要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付诸实践,当然,达到这种新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还必须做到“日常养成教育”。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革命成功、国家建设以及改革成功,都是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而我们高职学生即将面临职业生涯,且要在残酷而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立于不败之地,一些思政理论指导思想经过内化和汲取就可以借鉴嘛,对高职学生在以后职业生涯的理论行动指南具有实用主义意义。同时做到“日常养成教育”,思政理论方显它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永恒性。
1.理论教育模式和实践教育模式相结合。对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内容的任务完成,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思维和教育哲学应对受教育主体当前的状况,就要理论教育模式和实践教育模式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际,结合生活,结合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模式使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尤其是结合学生的人生职业生涯,使其职业化,告诉他们要想在人生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就得有理论来作为行动的指导。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告诉人们,理论指导一切,理论是革命事业成功也是职业成功的思想基础来源和前提。理论是行动的灵魂,是行动的方向指标。如何事业的成功,必须由理论来武装头脑,这就是我们思政理论课最终教育教学目标。
2.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注重“意义、协商和情景”元素,主张在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好客体对相关的理论指导思想相互协商,应用或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体验。建构主义者认为,理论知识是教育主体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理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但是理论知识也不能独立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情景而存在,是在一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并通过师生互动与协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
3.思政理论课的应用型教育教学模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是由于思想作行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梦”为什么必将会实现?是因为邓小平理论作理论指导。那么高职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如果能够有所建树,也必须由理论指导思想走在前面,然后由实践行动来完成。这就要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胜利必须由指导思想作理论铺垫之外,通过实践教育模式把思政理论课转型为学生可以借鉴的创业指导思想。这样的教育模式,势必会激发高职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因为,这对高职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使用性。
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模块分类
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模块。老师在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人际交往指导、心理健康辅导、职业道德塑造、榜样案例示范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让高职学生知道,在职业生涯中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才能会做事;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谐的人文关系。这就是要提升高职学生的自身技能和自身素质。而自身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必须做到“日常养成教育”,使接受教育方法途径成为一种习惯,最好是终身养成习惯,使其常态化。
2.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重要思想概论模块。老师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比如播放《复兴之路》《崛起中国》等碟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是如何在苦难中兴起,使之更好地热爱我大中国,奉献我大中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开设伟人风采、特色中国、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社会热点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世界和谐,不是通过霸权强权实现民族复兴和崛起。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与破坏,而我国为什么还在一枝独秀地高速发展?这与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有很牢固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胜过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职学生应该有自信、自立、自强感,以优越的心理和高昂的热情投入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中去,努力工作。
3.实用性价值模块。思政理论课教育的价值功能主要反映在“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而“育人的目的和价值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不能分割开来。”思政理论课应本着实用价值思维模式来实施教育过程。“慎独”“内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传统思想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就是这些民族特征才使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且生生不息。“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因素对事业成功的作用。把人的优秀元素尽量发挥出来,在现实的生活、工作之中凸显主体对客体的客观能动作用。人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能把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及其作用应用到自己的需求范畴之中。“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包围农村”,就可以作为高职学在生职业生涯中创业与发展方向的职业战略战术和策略思想基础的制定与规划的理论指导和借鉴。这就必须“田野调查”或市场调查(而不是“本本主义”),才有发言权和制定权,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判断和方针决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与创新”是民族立足之魂。邓小平说过“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说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永葆青春的灵魂,而”技术创新”是立于不败的根本。以上理论思想都可以应用于高职学生就业或创业的职业生涯当中,给高职学生“职业梦”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思政老师借由这些理论思想,通过应用型教育教学模式的输出,肯定会使课堂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实用起来。思政理论课在教育教学模式转型中,其真正价值不言而喻。
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高职思政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要求思政老师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设计,要达到效用的持久性,必须做到“日常养成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日增,有收获,有辐射效应。”
1.思政理论课师生互动原则。它是尊重和日常养成受教育的主体性、体现其创造性、凸显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地位平等,互换教育主体角色,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多展示个性,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共享理论课的讨论结果。
2.思政理论课教育主体能力本位原则。它注重受教育主体“学”而非注重“教”,按照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以能力为目标,设置思政理论课课程、组织思政理论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理论认知能力与理论自我转化的实践能力要求,而不是以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它以重视把相关思政理论作为岗位理论工作指导思想,考察理论应用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把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应用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
3.思政理论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思政理论课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也是践行思政理论思想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目标,以应用为途径的教学要求。“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日常养成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且由实践来检验,同时被实践了的理论体系指导使革命事业走向胜利。让学生深刻懂得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它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是理论与实实践相结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它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职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在生活上,也要学会和养成“应用素质提升个人魅力,凭借理论指导实践,事业才能成功”的习惯。
4.思政理论课要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原则。理论的真谛在于掌握和应用。理论的产生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反过来,又要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需要,且为人民群众服务,否则,就失去它的真正价值。那么,理论的生命价值在于人民群众去掌握和应用,就必须把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那么,思政理论课要做到“日常养成教育”,就是要高职学生把思政理论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去认知和践行。
5.合乎职业需求原则。思政理论内容,不仅仅都是政治理论,很多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东西,就算是政治理论也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可以说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辅相成、息息相关,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因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有人说,手持一本《论语》能行走天下。日本人天下经商的成功秘诀就是奉行“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思想。这是《论语》中做人与做事的智慧武装了他们的头脑,也赋予了他们成功秘笈。日本人能把中国人生哲理性的思想应用到市场经济中,来求得发展。我们为何不可以呢?其实,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日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场所、经营场所挂起的横幅“以人为本”“质量求生存”“技术创新求发展”“信誉第一”“诚信经营”“树立形象、打造品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打造绿色低碳环保产品”等等,这些企业文化思想大多数来源于我们的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所以,思政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的教育教学,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着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相关需求相结合,要使这种结合习惯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高教局课题组: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研讨会论文1994.6.
[2]张晶,精品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3]孙立春,新课程改革与应用导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第70页.
作者:王旭 单位: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