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情感共鸣中开展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中,如何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情感共鸣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运用情感共鸣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共鸣;文明行为;就餐教育
开展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一直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这关乎学生的文明修养、个人发展,甚至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怎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及自觉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是高校辅导员一直探究的问题。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方法的选择甚为关键,需运用必要的方法策略———情感共鸣。
一、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共鸣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的教育工作中,有许多教师受旧教育观的影响,普遍存在重书本及课堂教育、脱离实践的问题,导致学生只是在概念上认识什么行为是文明的,什么行为是不文明的,没能将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严重影响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际效果。所谓情感共鸣,是指两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日常行为和生活上产生了一种灵魂上和精神上的无限延展和沟通。而我们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阶级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行为思想教育,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内化成其行为习惯的活动。只有充分认识情感共鸣的积极作用,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利用情感共鸣策略,使学生能对文明行为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完成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任务。
二、强化学生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总结近年来学校在开展文明行为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之所以违背社会的文明行为要求并违反学校的文明行为规定,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制定学校的行为规范时没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其突出表现,一是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内容上,教师习惯把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文明行为规范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少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开展的教育活动不感兴趣,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束缚,其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三、重视教师在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手段———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当然,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创设某种情景,做到“以境育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内容举例:
1.把情感共鸣运用到文明着装教育
有的学校对学生着装有严格规定,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穿拖鞋、短裤、奇装异服等,部分规定相对严苛,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如果学校在制定相关规范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求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可能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文明着装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把情感共鸣运用到文明就餐教育
许多大学食堂存在学生插队、不排队、不回收餐具、浪费食物等严重问题。以往的做法多是由食堂工作人员收餐具,学生会维持秩序,并到处贴海报、拉横幅宣传节约,但情况并不乐观。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文明就餐意识。学校在开展文明就餐教育活动时,通过类似“假如那个插队的就在你的前面”“假如餐桌上都摆满了剩菜、剩饭、餐盘,你找不到座位”等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相信要解决不文明就餐行为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结语
情感共鸣运用于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涉及诸多方面,如语言文明教育、文明就寝教育等。总之,学校在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把情感共鸣对教师、教育内容和学生所起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主动接受这些文明行为教育内容,健全自身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1(428).
[2]刘美霞.高校辅导员工作微探[J].教书育人,2005(1).
作者:谢春丽 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