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浅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浅探

摘要:岩土工程与各种建设活动、资源开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质灾害对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下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为了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对岩土工程的影响,需要针对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破坏力,需要采取工程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以及避让防治措施等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也逐渐扩大,这些都会对我国地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地质灾害的数量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为此工程建设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总体来说,我国地质灾害现状不容乐观,地质灾害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突发性显著、涉及范围广等特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地质灾害会对整个工程建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岩石工程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各项建设工作,为此在实际开展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选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及手段,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地质灾害,确保岩石工程能够有序进行。

二、岩石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

(一)滑坡

滑坡是众多地质灾害中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某个山体顺着固定的方向出现大规模的移动。当出现山体滑动时,会对附近的植被、建筑等产生较大的破坏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一般来说,出现滑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山体岩石受到了力的作用,比如说地震产生的振动力、工程施工施加的力等,都会破坏山体岩石的稳定性,使得岩石内部的应力产生改变,当作用在岩石上的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导致岩石的某一个斜面出现断裂,并朝向某个方向移动。在山体底部的大规模施工、对山体结构产生较大破坏等,都会引起山体部分地方的水土流失,当出现强降雨等恶劣天气环境时,在雨水的持续冲刷下,再加上山体的过度开采与开发,极易导致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崩塌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崩塌即山体、岩体等出现局部塌方的现象,也是一种发生概率较高的地质灾害,通常是山体中的某个部位出现掉落的过程。出现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力影响破坏山体稳定性造成的,当有较大重力作用在山体某个部位时,会导致该处的山体岩石出现滑落或者掉落。如图1所示为崩塌地质灾害现场图。一般来说,崩塌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区域是在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振动幅度较大等地方,比如说在岩石工程矿井区域,因为该地方需要频繁的进行钻孔工作,而这些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长时间受到这种振动力的影响,会对岩石结构的稳定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岩石崩塌现象的产生。

(三)泥石流

泥石流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与上述地质灾害不同的是,泥石流往往是一种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体,在降水的作用下,沿着坡道形成一个较大的洪流,通常来说这种混合液的浓度较高,会对流经的地表产生非常大的冲刷力,并对沿途的建筑物、植被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导致泥石流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工程施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开挖随意性较强;未按照规定要求堆放工程中废弃的泥土;对树木等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等。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时,会对下游的人们身心健康与财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此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泥石流的发生。

三、岩石工程中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技术

(一)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是岩石工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地质灾害,并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因此在开展岩石工程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对滑坡的防治,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山体滑坡出现的概率。在开展山体滑坡防治工作时,必须要以预防为主,防护与治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托于对山体滑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结合丰富的岩石工程实践经验,对滑坡进行防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重视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引导与管控,尽可能的降低因为水体引发的滑坡概率。正常情况下,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是引起山体滑坡的关键性因素。首先,要加强对滑坡区域地表水的引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进入到滑坡地方,在实际开展岩土工程时,应当要在岩体边界地方修建导水槽,使地表水能够沿着阻水沟流下山体;其次,利用垂直孔去除山体上的水,依托于支撑盲沟以及水平钻孔等途径,确保滑坡区域的地下水能够顺利流出去。另一方面,优化边坡岩土的力学性能。通过对岩土滑坡区域的地势结构进行分析,结合专业力学知识,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强化滑坡区域的岩石力学性能,从而防范岩石滑坡现象的产生,比如说可以减载削坡或者加强边坡强度等。

(二)崩塌防治技术

岩石工程中出现崩塌地质灾害时,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在进行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传统岩石工程中防崩塌技术主要有护墙、护坡等,这些技术需要依照现场工作环境及崩塌产生的具体原因,选取合适的防崩塌技术,从而有效避免山体崩塌问题的产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除了原有防治技术,又产生了一些新型的防治技术,比如说SNS柔性拦石网。该防治技术主要运用在落石频率比较高、山体倾斜度较大的区域,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当下,这种新型防治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矿山、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工作中,有效防范了崩塌现象的产生。

(三)泥石流防治技术

在一些发生泥石流概率较大的区域时,可以采取避绕手段开展防治工作,当遇见无法避开的情形时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防治。具体来说,第一,排导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的下游地方修建合理的排导渠,当遇见泥石流时依托于排导渠对泥石流进行分流或者改变泥石流的行走方向,从而避免泥石流对下游区域造成较大的破坏。第二,拦挡技术。这种防治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可能流经的地方修建拦砂坝,从而将泥石流中体积比较大的沙石拦截下来,尽可能的降低泥石流的破坏性,防止对下游区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储淤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泥石流的下游区域构建一些停淤场,当发生泥石流时,利用停淤场降低泥石流的流量,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建筑、环境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岩石工程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工程防治措施

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工程防治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可行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损失。现阶段我国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有:截水及排水工程、护坡及加固工程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状况,科学合理选择防治方式。工程措施在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与危害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现场工况。在面对由于切坡而产生的岩体滑坡时,需要尽可能的排出地表水或者在前端增加支档结构,防止地质灾害的产生;针对大范围的地质滑坡,必须要对地质结构进行全面勘查与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采取综合防治手段,逐步改善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保证边坡结构的牢固性。

(二)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术一般是依托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途径开展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护工作,通过生物性种植,可以很好的提升水土的稳定性,在出现强烈振动或者大量雨水冲刷时,也能够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通过生物防治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拥有非常好的运用前景及发展价值。然而,这种防治措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实施周期非常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使用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地质灾害时,必须要结合各个区域的地质特征与状况,对易产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退耕还林等手段,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护,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止地质灾害对人民财产安全、社会经济等造成较大影响。

(三)避让防治措施

一方面在雨季时期采取避让措施。对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或者已经产生形变的斜坡,必须要结合各个区域的真实状况及气候特点等,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手段。每个城镇都应当要在全面理解和领悟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特色改进和优化转移方案,同时规划好转移安置地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确保选取的避难安置点有较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采取搬迁避让的方法。在一些区域非常容易产生地质灾害,还有许多区域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性非常大,采用防治措施难以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果防治成本过高,可以采用搬迁避让的方法,从而避免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影响。在采取搬迁避让时,要合理规划安置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加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十分有必要。在开展岩石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应当要不断引入现代新型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危害性。

作者:张雨睿 董自才 单位: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