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远程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远程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远程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在飞速发展,但农民素质却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农业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条捷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远程教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如何更快地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本文从对农业远程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远程教育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希望对远程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现状;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集成的教学平台,采用灵活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无线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教育规模,降低教育成本。然而,农业远程教育面临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却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现状和问题。为了探索和创新适合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的模式,本研究对农业人口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我国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壮大的问题所在,为农业远程院校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1农业远程教育的现状和特征

农业远程教育依托现代高校的力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凭借学习形式和时间灵活机动,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势头良好。但对于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来讲,农业远程教育的受教人群相对较少,如何加快农业远程教育大众化进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和管理人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村发展带头人,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农业远程教育新模式,从而力图构建农民终身教育的体系。

1.1农业人口基数庞大,但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偏低

到目前为止,本研究课题针对杭州地区农民总体层次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和统计,将农民分成了普通农民和实用人才两类,针对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培养对象,将全市128880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数据统计。从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64.6%,高中24.7%,中专1.4%,大专6.7%,本科及以上2.6%。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人才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进程的智力支撑。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提高农民素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很大,说明相当一部分职业农民还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整个需求很大。同时,通过对以上人群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从目前的培养渠道来看,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培养人员仅占0.7%左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型农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通过推出合适的培训专业,整合合理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培养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很多困难,但大力发展大农类远程教育是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1.2政策引导积极,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向良好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生产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和经营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鲜明特征决定的,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种养大户等骨干对象,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二是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从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经常性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农业部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

1.3软硬件条件日趋成熟,农业远程教育大有可为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教学资源研发、教学平台开发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支撑,而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农业高校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网站日趋完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分布式远程教育综合运行平台逐渐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包括远程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师生之间在不同时空(或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或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空间)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1.4多种培养模式并存,新模式助推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

大农类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自主招生类、有与政策扶持的基层农技人员免费学历教育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类,以及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合作的,如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等。经过多年的大农类远程教育自主招生,自费生源逐渐萎缩,但与现有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相契合的农业行业、农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需求空间较大,发展势头逐渐显现。“农业科技示范户大专班”、“农业科技带头人大专班”等层出不穷,高等农业远程教育实践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培养了一小部分农村亟需的高级实用人才,为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建立面向农村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新模式,建立大农类远程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业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农类远程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的学员走进远程教育的课堂。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结合大农类远程教育的紧密度还是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设置过于综合性,针对农业远程学生特性不强

本研究课题组对部分已毕业和在读的农业远程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对现有学员的职业进行分析,农民(从业人员)只有4.5%,主要是农业事业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人,但是在一项针对短期培训农民学员的调查显示农民又很愿意接受农业高等学历教育(80.9%),意愿和实际现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和距离,通过我们对学员的调查来看,阻碍这一意愿实现的主要原因有远程专业的设置跟农民所从事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农民从事的种植、养殖、经营或维修的专业性很强,他们渴望从大专院校学到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但目前由于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不断精减,都变成了综合性的专业,针对性的专业缺乏,这成为阻碍农民进入大学的最大障碍。以从事茶叶的农民为例,他们需要的是茶园管理、茶树栽培、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企业管理以及无公害栽培等方面的具体技术,但目前大农类的专业中,涉及这些专业技术的专业和课程很少,因此影响了他们入学的积极性。

2.2课程设计仍然套用传统教学形式,缺乏融合性和应用性

目前由于实际操作存在困难,大农类远程教育设置操作和实践环节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来说实用性不足,大部分的课程都在网上直接学习,而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所需要的很多技能都需要现场指导或交流。大农类远程教育结合农村和农民自身素质设计课程和教学等方面针对性和综合性不足。很多已毕业的学员就表示,学院设置的课程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可操作的实践知识则过于缺乏。大农类远程教育模式应立足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良好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适用技能,为农村培养高层次、用得上的适用人才。

2.3沟通和交流渠道较少,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目前远程教育主要以网络学习为主,虽然可以在主题和自由讨论区给老师留言,但及时性就很难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实时在线沟通只在考试前的几天在网上答疑时进行沟通,学习过程中有问题不能直接交流,导致很多学生有疑不能问,有惑不能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展大农类远程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部分学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少、学习氛围差的问题,就更需要老师的辅导才能完成学习。尤其是有些农业学习者,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没有教师辅导会导致学习过程中断,学习积极性下降。

2.4学习途径单一,知识面狭窄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已经相对完善,但大农类远程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想享受进入大学学习的氛围,想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特别是从事农业人员遇到的问题往往和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差异性,必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才能得出答案,但依托高校的图书馆服务是不对远程学生开放的,大量的学习资源只能遥想不能解惑,这一环节对远程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缺憾。

2.5大农类远程教育评价手段单一,综合评价指标缺乏

远程教育质量是远程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生命力和活力保证,虽然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大力开发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加强在线学习时长、监督和评分,强化作业占分比重等多方面的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相对完善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但是整体还是通过传统的课程学习成绩来评价和衡量大农类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的有效手段和评价方法传统和单一,降低了大农类远程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社会认可度。另外,从学生选择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习的主要因素看,工作需要、距离和名校因素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2013年开始,全国正在逐步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国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在职业标准、职业教育与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四个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随着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必将从侧面极大地推动大农类远程教育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成人教育的对象将实现重大的转变,由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为主向以农民为主转变。只要浙江大学在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发挥自身优势,教学形式的改革上做好准备,一定会迎来一个大农类远程教育发展的高潮。

作者:寿月仙 单位:杭州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