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教育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教育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教育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

摘要:本远程教育系统基于PBL教育模式,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的多教学形式是整个系统的目的。整个平台具有跨学科性,是面向社会的综合教育培训系统。系统引入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学分制的概念,并通过算法动态实现了证书以及同等教育的学时当量转化。平台采用先进的学分积算法,实现了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的转换平台。

关键词:远程教育;PBL教学模式;学分制

1引言

当今,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必须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教育模式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手段,在信息社会里,远程教育将不断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手段、新的方法和新的教育模式,完善远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一个远程教学系统的总体实现方案,并引入FTE(FullTimeEquivalent)全时当量的概念。为了在传统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育之间建立桥梁,该平台引入了学分制的概念。学分制是实现全时当量(FTE)转换的基础。平台通过算法动态实现了证书以及同等教育的学时当量转化,这是整个平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平台综合考虑了各种学分积算法,选取了最优策略,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管理,为实现毕业资格自动审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少人力,实现科学化资源管理,灵活实现学生的在线培训教育。

2PBL教学模式定义

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网站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中文含义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它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学习策略,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的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现代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网站上,在学习模式上它是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查阅精心组织设计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协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评价上,不仅仅限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和考试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3在线培训平台的需求分析

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网上授课统称为教学系统,网上教学是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它支撑起网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参与网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授课、学习、答疑、交流的平台。系统是基于PBL教育模式,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的多教学形式的培训平台。平台将尽量减少人力,实现科学化资源管理,灵活实现学生的在线培训。建设该平台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计算机资源,结合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新技术,建立起具有互动性强、教学个性化、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数字教学等特点,集基于WEB的网上教学、教务管理、教育资源库于一体的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三个功能模块:总部与教学站管理、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网上授课。其中,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网上授课统称为网上教学系统。总部与教学站管理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总部管理员和教学站管理员两个级别的管理功能,实现对学生学籍、学习的管理和对系统的设置与维护管理。。

4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的转换设计

4.1全时当量的过程设计

“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即将各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数(可称为“注册学生数”)都按学分或者其他方法折合成为全日制的学生数,即FTE数。平台将开放远程教育的模式引入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学院规定相应教材,每门教材为一个教学包,包括文字教材、光盘、学习指南及形成性考核等,教材内容以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为核心,按照学生文化基础、经验背景“量身定做”。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学分银行”,并按照当量替换的原则“存入”相应的学分,规定时间内有效。平台的特点是当量替换学分制度灵活,如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或符合一定条件,可免修免考相应基础课或专业课,并给于对应课程的学分,学院按照证书的水平统一给予课程成绩。学生也可通过报名参加考试,获取相应成绩。学生若在继续教育学院合作院校或同等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对学生学分进行当量转换,转化为学历教育相应的学分,但学分当量转换按照课程类型不同,替代总学分的比例不同,

4.2动态全时当量的算法实现

“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是一个计量单位,它表示一个人在给定的时期内全部时间从事R&D活动,用于把部分时间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转换成全时工作人员数。在远程教育的概念范畴内,即转换成课程学时学分。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国外专业资格证书种类比较多,并没有具体的当量转化的算法实现。系统包括在线申请证书的功能,该功能让当量转换平台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强。总部管理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对没有实现当量转换的证书进行审核,假如达到专业证书的水平,可替换或免修免考相应课程,则添加该证书的水平等级以及可替换课程名称至系统。如证书有相应的总分,如国家四、六级证书,已改成710总分,则还应添加该证书的总分项。在数据库中,对于一个证书有相应的一条记录对应,记录着证书的相关信息。因为系统采用学分积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教学管理,系统根据学生学分积的多少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如何建立专业证书与学分积之间的桥梁,即如何实现在线培训平台与学历教育的转换呢?系统结合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引入了学生证书校验偏差、学时修正值等参数。具体说明如下。(1)学生证书校验偏差α。学生证书校验偏差α就是对该学生证书当量替换的所有课程,乘以相应科目学分的积除以总学分所得到的结果。学生证书当量转换的水平越高,则校验偏差α越大。在远程教育中,对应于当量转化的课程,证书水平相应被分为4个等级,即A(4)、B(3)、C(2)、D(1),4级90分,3级80分,2级70分,1级60分。系统根据证书的水平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积。但是,由于现在证书种类比较多,为了避免学生用低水平的证书当量学分,可加入校验偏差α,降低学生的学分积,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公平、公正。标准偏差公式如下:()()iii+++++∗++∗+∗+∗+∗=aaaaabababababa432144332211α(1)ai表示第i门课程的学分,bi表示第i门课程对应证书的水平。例如某位学生对应的五个课程的学分和成绩(证书水平)为:A课程四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4*4=16;B课程三个学分,成绩(B),应得点数为3*3=9;C课程两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2*4=8;D课程六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6*2=12;E课程三个学分,成绩(B),应得点数为3*3=9。以上五项成绩α:α=[(4*4)+(3*3)+(2*4)+(6*2)+(3*3)]/(4+3+2+6+3)=3.00。在计算课程学分时,以α=2为基准。(2)学时修正值β。在证书当量转化过程中,由于课程的不同,学生得到的学分不同,为了保证当量转化的合理性,引入学时修正值β。系统结合远程教育现状,根据学生的教学计划,计算出该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学时μ,以40学时为例。学时修正值为:β=k/μ(2)k为学生这门课对应课程的学时数。(3)分数修正值γ。对于证书有相应成绩的课程,例如四、六级考试改革后总分为710分,可根据学生得到的分数θ得出分数修正值γ:γ=θ/φ,φ为证书的总分数,默认γ=1(3)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参数,能够更加系统准确地判断出证书的水平,以及进行证书当量转换为学分积的操作。得出学生证书当量转换对应课程学分积的公式:ξ=10∗b∗(α2)+50∗γβ(4)b表示证书对应当量转换课程的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公式(4)可计算出学生证书当量转化过程中,某门课程对应的学分积。结合证书申请的功能,系统动态实现了证书当量转化的功能。目前为止,平台的证书当量转化功能,主要还是通过学生或管理员申请,然后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依靠人工录入证书对应转换课程的水平,最后根据上述算法,实现证书的动态当量转换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免修免考课程的学分、学分积。随着证书管理体系的成熟,平台可根据证书考察的内容、范围、国内取得证书的总人数、及格率等参数,对于证书的水平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定标准。

5学分制与学分积的实现

由于各个学生选修科目数量不等(总学分数也不同),因而在成绩排序时以总学分积除以总学分数所得的平均学分积作为指标:()11jjnnjiijiiiPfDf===∑∗∑(5)式(5)中,Pj为学生j的平均学分积,可以按学期、学年或全课程计算;Nj为该生在所计算期间内选修科目门数;fi为科目i的相应学分;Dij为学生j科目i的成绩Cij所对应的学分积点。直接用Cij代替Dij,用课程学时数替代fi进行计算其本质是相同的。当课程学时数与其学分并非严格对应时,用学分fi较好。本校多数科目20学时相当于1学分,部分课目25学时为1学分,体育20学时为1学分,课程实习不记录学时只记学分(实习时数已计入课程的学时数中),因而只宜采用平均学分积作为成绩排序指标。成教学院学生成绩记分方式是百分制(考试科目)、五级制(考查科目和实习)、二级制(生产实践)并用,在课程类型上又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实习课。部分学校规定任选可不计入学分积。但结合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任选课比例将逐渐增大,因此,学分积中应包括成绩及格的任选课,任选课不及格可以按未选修处理(不计入学分积)。目前,除一门生产实践课(二级制记分)外,成教学院所有课程成绩均参加学分积计算。

6结语

本文根据国内远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远程教育学院的教学特点,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Struts三层架构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主要是针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平台以网络服务为基础,使学生能灵活进行远程的互动式的学习。开放式培训平台具有网上在线、与学历教育无关、无固定教学点等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系统是基于PBL教育模式,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的多教学形式的在线培训平台。整个平台具有跨学科性,是面向社会的综合教育培训系统。系统引入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学分制的概念,采用先进的学分积算法,实现了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的转换平台,并实现了学生毕业资格的自动审核。

参考文献

[1]马红亮.PBL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5):30-34.

作者:何俊彦 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