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阅读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阅读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建筑理论课程对建筑设计基础以及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外国建筑艺术历史课程定位的研究,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并对特色教案及教学措施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法;外国建筑艺术历史;应用能力

外国建筑艺术历史(以下简称“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的主干课程,是建筑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该门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理论水平及职业技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建筑学教育以注重实践、注重应用为办学特色。传统的外国建筑历史教学多采用封闭式教学模式,无法与独立学院侧重职业应用的培养定位相匹配。建筑历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历史与设计相脱节、教学与当下问题相脱节等问题,导致传统的外国建筑历史教学模式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如何适应并满足当代建筑职业教育对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多样化需求,如何以更适宜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的历史,是独立学院建筑历史教学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外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这门课程入手,以建筑学专业二三年级的相关课程教学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法,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建筑艺术历史的教学现状分析

国内多数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自创办以来就设置有建筑艺术历史课程,但相对较短的办学历史使得建筑历史课程以沿用、借鉴国内相关院校传统教学体系为主,难以形成更加针对本校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在美国首创,许多国际知名院校和专业都采用该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与建筑实践、独立学院学生未来职业成长的环境非常契合。当前独立学院建筑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因此,课程应在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特色,重新认识外国建筑史的教学目的,在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元化、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建筑历史这一建筑学主干课程寻求一定的调整,使其能够真正承担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作用。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

(一)情境导入与问题提出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主要针对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建筑学院校。与研究型大学不同,这类院校的学生未来将面对以实践与应用为主的工作,对知识的广度和丰富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能力要求较高。以此为教学思路的基本定位,教师对建筑艺术历史的阅读应有不同于研究型专业的引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传统通史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建筑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问题及建筑史的重要节点进行单独的情境设置。在非常具体的情境设计中导入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浸入式情境中触摸历史和感知艺术,并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中反过来阅读历史、感知历史情境、体验建筑艺术和思考建筑艺术产生的本源。学生要学会从问题出发,回归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解读,回归对建筑艺术本质的阅读与思考。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为切入点,探索出一套能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二是通过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方法的介入,尝试历史理论和设计的结合,将历史知识转化为一种具有操作性、应用性的知识,再结合相关课程来进一步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启发创新思维。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艺术历史教学是一种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这一研究的展开,一方面需要针对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和就业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独立学院建筑历史教学的独特定位,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探究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中的重要问题,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由古论今。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独立学院的外国建筑史课程定位研究、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方法研究、通过情境导入与问题提出进行具体教案的优化与设计(表1)。1.教学内容上多样化问题的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建筑历史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设计与当代热点、专业难点,以及学生未来实习、实践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课堂所学活学活用,将建筑史命题作当代思考。2.课程结构的调整在传统的封闭式历史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开放式课程。在保证主线清晰的前提下,加入讨论课、多媒体演示课等互动式教学。3.课外作业内容、流程的调整开发出模型制作、计算机模拟、生活中的古典元素调研等多种课外学习模式,改变照本宣科式的死记硬背历史学习方法,强调课外学习流程设置的灵活性、丰富性。4.项目成果交流方式丰富项目成果应针对不同的问题、主题,寻求不同的展示方式。如以PPT交流、多媒体演示、展览等多样化方式呈现,并将成果交流扩大到不同年级学生之间。

(三)实施方案与方法

将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引入外国建筑历史教学,并不是放弃传统的历史基础知识,将其转化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建设一种对职业实践产生更为积极引导的课程。因此,本项目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确立引导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相互衔接过渡,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保证课程目标任务的实现。一是通过多手段的经典案例的复原、分析加强设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二是通过实践环节进行补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古典建筑进行调研,测绘、制图、比较分析,体会经典建筑语言的精髓。三是教和研结合以催生新的增长点,将理论学习的体会转化为具体解决建筑问题的创造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1.比较的方法将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学生构成与其他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建筑院校进行比较,以突出区别和特色。同时,项目比较、借鉴其他专业课在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针对独立学院改革创新和体现职业需求的经验,以推进外国古代建筑史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2.调查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通过设置问卷,突破难点。对授课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针对性分析,这样既便于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想法,也有利于保证课题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3.成果分析经过对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成果的分析、总结,可以看到经过两学年的实践和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活跃度、学生作业水平,以及最终考核成绩都有了改善。可见,将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建筑历史教学法引入古代建筑历史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转变教学中历史知识堆砌的现状,建设对设计观念产生积极引导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专业实践中。这一思路与独立学院面向实践、面向应用的职业培养方向相吻合。

结语

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学习,较难激起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一方面在外国建筑史的教学过程中穿插问题,以问题带动专题讨论,在这种形式下,讲述与讨论两个环节并行,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加强目的性教学;另一方面,从问题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考察建筑历史,增加话题的连贯性、完整性以及思考深度,组成具有时序性、多维立体的外国建筑历史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把建筑史课程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调整成开放式。建筑史的多样化解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必然是大势所趋。独立学院作为国内重要的教学团体,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寻求一条适宜的教学道路。独立学院的外国建筑史教学不应仅是建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下的历史知识和风格变化的粗浅介绍,而应充分考虑到对学生主动性的尊重,往更高、更深层次的教学发展。因此,课程建设中要结合广度与深度、灵活性与适应性,以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寻求教学与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先觉.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跨文化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8(1).

[2]刘先觉.再论外国建筑史教学之道[J].建筑与文化,2009(11).

[3]刘松茯.分段解读——外国建筑史教学笔记[J].华中建筑,2006(6).

[4]王发堂.建筑感性史——建筑史教学内容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作者:黄欣 陈卓 刘姗姗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