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低段儿童诗的阅读教学高效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儿童诗因其篇章简短、语句明快、意境优美、富有童趣等特点,成为小学低段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当前,语文教材中的优质儿童诗歌数量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缺乏合理的指导。要想改善小学低段学生的儿童诗歌阅读与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丰富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元表达,提升阅读的成就感;学创相结,领悟语言妙处。
[关键词]小学低段;儿童诗;教学路径
“不学诗,无以言。”诗是文学的源头,也是儿童语言启蒙教育的开始。儿童诗精简短小,易诵易读。学生诵读大量的儿童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诗的教育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
儿童诗注重色彩与画面感,其语言文字简短、形象,且情感饱满、形象生动、富有趣味,非常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儿童诗中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呈现的形状、颜色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儿童诗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拓展小学生想象世界
儿童诗蕴含着丰富的形象与意象,这些意象均源自儿童的实际生活与美丽的大自然。如金波的《红蜻蜓》的片段:“低低地飞,低低地飞,你这红靖蜒,你丢失了什么?飞得这样低,飞得这样低。”儿童诗将意象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低年级阶段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儿童诗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奇异想象力的过程,儿童诗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体味童真童趣,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
(三)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
儿童诗内容由形、音、言三种元素共同组成,这些元素能够投射出作者的情感与审美态度。儿童诗中的艺术构思、语言艺术与明朗的形象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的典范与密匙。富有趣味性的诗语言对培养学生语言鉴赏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儿童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学习相关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小学低段儿童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优质教学内容不足
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数量偏少。据统计,从一年级上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儿童诗比列分别约占25%、11%、14%、8%。儿童诗在第二、三、四册语文教材中共计22篇,总体数量偏少。而且,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儿童诗数量在5篇以下。在为数不多的儿童诗中,并非所有的儿童诗都是优质的。首先,有的儿童诗缺乏趣味性。儿童诗语言和构思的趣味性是作者充分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怀的一种艺术手段,亦是衡量优秀诗作的重要标准。教材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欢庆》等作品,虽然语言明畅,音韵完整,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缺乏精妙的艺术构思,也不具有趣味性。其次,有些儿童诗缺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观照。金波曾对儿童情感的匮乏表示担忧:“儿童诗的发展愈来愈快,但是大部分的诗内容却偏离了儿童的真实生活。”教材的儿童诗主题以对民族情怀、亲情友爱、社会责任为主,缺少有关生命、苦难、尊严等个人精神成长的主题。
(二)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在实际的儿童诗教学中,教师所用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单一。从数十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窥知儿童诗教学的一般流程:教师范读—集体朗读—学习生字词—解释儿童诗大意—自由朗诵—背诵记忆。小学低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成朗读和自由诵读记忆并非难事。但是,对于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即使通过齐读和教师的解释,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若教学就此简单结束,儿童诗的学习过程对他们而言,就是一次充满挫败感的经历,会大大降低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习的动力。
(三)缺乏合理的指导
学生学习语言要经历一个“听—读—理解—模仿—创造—表达”的过程,儿童诗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拼音识汉字、熟练背诵课文、完成课后习题为教学任务,这种只重视诵读而忽视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缺乏完整性,无法让儿童诗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仿写整首儿童诗或者仿写一个小节的题型,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颇为常见。但大多数学生对这一题型有明显的厌烦抵触情绪,原因在于教师未曾教授仿写的方法,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这种无指导的训练方式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改进小学低段儿童诗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儿童诗的内容丰富多彩,为弥补教材中选文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之外精心选取优质的、个性化的、趣味性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趣味性包括文字的趣味、形式的趣味、故事的趣味、想象的趣味、自我认知的趣味等。教师可以以儿童诗的主题为线索,按照学生语言及心理发展需求整理利用。如以生命为主题的《你出生的那个时候》,以自然为主题的《稻田》《流萤》,以成长为主题的《当我很小的时候》,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鞋》,以儿童交往为主题的《游戏》等,这些作品的语言和主题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将其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多元表达,提升阅读的成就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能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在儿童诗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水平和优势智能,教师可以给予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成就感。以台湾作家林武宪的《鞋》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优势智能进行分组学习。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姐姐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绘画小组、写作小组、朗诵小组、表演小组、音乐小组等。绘画小组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作小组可以仿写、改写,朗读小组可以展示朗读,表演小组可以表演相关故事,音乐小组可以尝试为儿童诗配乐。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也可以从他人的表达方式中获得启示: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途径多种多样,阅读形式也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学创相结,领悟语言妙处
仿写儿童诗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桥梁。小学低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一学段进行规范有效的仿写训练,能为低年级的写话和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儿童诗的学创结合不能只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而是要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规范的、启发式的指导,帮助学生借助联想与想象进行表达。以家喻户晓的儿童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仿写的重点———“画家”的特点,联想“没有参加”的动物“还有谁”,“有什么特点”。其次,师生共同发现语言规律,认识“不用……不用”的句式和排比手法。再次,教师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如此,学生经历了朗诵—理解—独立仿写,逐步领悟了儿童诗的内在精髓,培养了运用诗化语言的能力和表达美的能力。总而言之,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拥有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受到小学生的青睐,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低段儿童诗的阅读教学,首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引入经典篇目;其次,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学习优势,给予每个学生表达个性阅读体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其阅读积极性,并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创作指导,帮助学生体会儿童诗语言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122.
[2]彭懿.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95.
[3]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大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8.
[4]罗梅花.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中国当代儿童诗[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21.
[5]叶榕锋.小学诗分段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18.
作者:陈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