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支架式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缺乏阅读方法的问题,教师可以展开支架式教学。在展开支架式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找到教学的落脚点、起始点和发展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首先搭建框架,然后找到关联节点,最后按照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展开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文本类型选用不同的支架,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设置偏知识类、偏方法类、偏情感类的支架。这样展开支架式教学,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概念框架,在构筑框架的过程中,教学者要将学习任务一步步分解,并引导学习者一步步提高学习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多,阅读经验也不丰富,所以很难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利用支架式教学法为学生构筑阅读支架,促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一步步学会自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行之有道,探析支架式教学操作要领
(一)落脚点,契合创生意义。要展开支架式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操作要领,因为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很难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教师首先要找到展开支架式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要找到教学的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支架,在契合创生意义的基础上设置支架。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是一篇散文,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就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词句方面。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欣赏文章中的词句,更要懂得如何写出这样的词句。笔者设计了读写结合的学习支架,这样就将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语言的应用和自主建构方面。学生先找到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说说其手法和特点,最后尝试运用类似的方法写一写校园风景,说说如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校园美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落脚点要放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上面,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支架的过程中要注意实现这个支架目标,不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加强对语言的整体认知。(二)起始点,考虑多维因素。在开展支架式教学之前,教师还要注意找到教学的起始点。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也要被纳入考虑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一文之前,笔者就考虑了不少因素,合理设定了教学的起始点。首先,笔者要考虑的是文本的特点。《景阳冈》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其情节和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其次,要考虑学生学情,《景阳冈》一文篇幅较长,要让小学生一次性阅读难度颇大,因此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编写课本剧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起始点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多维因素,只有对学生学情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现有语文水平的教学支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发展点,拓宽具体路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在开展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到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找到学生未来成长的发展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宽教学的具体路径,以期促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指导学生学习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时,笔者采用了学科融合的教学支架,鼓励学生在“拓展阅读”这个支架的引导下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学生首先要以课文为例子,了解在科普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的是什么。学生认识到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文章阐述的是什么科学观点,然后展开质疑、反思和总结,最后牢牢掌握这个科学知识。此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物理、生物、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科普读物。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程序性知识,最终达到让学生自能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环环相扣,探析支架式教学环节设计
(一)搭脚手架,设计基本框架。教师在了解了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操作要领之后,还须注意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这是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不长,如果教学环节脱节或重复,就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五年级上册第16课《珍珠鸟》的过程中,笔者就运用环环相扣的方式设计教学框架,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笔者首先运用图文支架让学生了解珍珠鸟,然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找出文章中描写珍珠鸟的段落。笔者还运用了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珍珠鸟为何会从一开始的害怕“我”,逐渐变成后来的喜欢“我”,愿意靠近“我”。笔者在尝试展开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根据课文内容,并参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设计教学的基本框架。这样设计既符合文本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特点,所以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二)进入情境,把握关联节点。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这也是教师展开支架式教学要考虑的重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主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然后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当发现学生的思维出现困扰、停滞时,就会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掌握学生学习的关联节点,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自主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时,笔者首先设置了音乐支架,给学生播放能体现课文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展开诵读活动。笔者又运用问题支架鼓励学生思考:“文章中是如何展现时间匆匆而过的画面呢?”这一问题让学生陷入了困惑,学生认为文章很优美,但是却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展开探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问题支架,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时间匆匆而过,并分析这些句子,最终得出了答案。由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笔者在设置情境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运用问题支架,而是适当地加入了一些图片支架、范例支架、演示支架等。多样的支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关联节点,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三)自主探索,由大到小排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笔者尝试由大到小地排列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下去,自主探究。学生可以从探究小问题入手,然后将小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解决大问题。在指导学生学习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时,笔者设定了主问题套小问题的问题支架,将各种问题按照大小排位,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自主阅读。主问题是:“作品中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有具体的方向,笔者又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闰土的神态是怎样的?闰土如何和‘我’说话?闰土的穿着打扮如何?闰土能做哪些事情?”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会给学生一些探究提示,但是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有一定探究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展开自主探究,提升思维水平,并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三、有的放矢,探析支架式教学匹配类型
(一)偏知识类,唤起已有经验。支架式教学开展得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选支架是否合适。因此教师还要学会如何根据文本的特色选择合适的支架,探究支架与教学的匹配程度。有的文本中有各种语文知识,包括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针对这些文本,就要选用偏知识类支架,尝试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然后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习得更多的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第1课《山中访友》就是这样的文本。笔者在教学中也设置了相关的支架。学生首先要说出《山中访友》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为何能展现出山水景物的特点,哪些用词最有特点。之后,学生要借助读写结合的支架展开语用训练。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本文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在唤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写作。小学生很难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用支架促使学生形成形象思维。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支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这样就能让学生从现有水平逐步提升到潜在发展水平。(二)偏方法类,形成一定能力不少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某种方法。在教授这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选用方法类支架。教师可以提供范例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个范例了解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针对其他例子展开自主学习,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关能力,提高阅读技能。五年级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地阅读小说类作品。阅读小说类作品的关键是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笔者在设置支架的过程中便鼓励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思考要重点展现哪些情节,以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合理性。在活泼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小说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偏方法类支架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能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比较中逐步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在设计此类支架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环节,这样就能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三)偏情感类,端正价值观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本上,并主动运用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基于这一点设置偏情感类支架,尝试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并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教学中笔者采用图配文的支架,鼓励学生复述文章内容,说说文章如何展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之后笔者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和少数民族同胞接触。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生活类支架促使学生理性思考,尝试将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更好地创设生活化场景,唤醒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哲理,让学生的思想水平有所跃进。学者肯普认为要用系统性的方法分析教学要素之间的需求和联系,在连续不断的模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设定完整的系统计划。开展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设置一个连续的教学模式,利用支架帮助学生找到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黄玲 单位:淮安市淮海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