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阅读教学新趋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阅读教学新趋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一个系统而有效的抓手。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的结构方式,使每个单元成为一个教学整体。因此,教师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制定系统化的教学目标、研制体系性的教学内容、设置活动性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展开立体的、全面的思考、探究,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体视角;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语文学习是一个序列复杂、层次严谨的系统工程。传统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一个系统而有效的抓手,常常在不同层面的散点内容中不断地重复。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将小学阶段需要的训练内容进行了统整编排。因此,教师要从整体的视角出发,精准定位目标、科学研制内容、合理提出任务,旨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整体性统整,制定体系化学习目标

(一)言意兼得,整体协调中厘定目标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整体视角下制定目标,既要关注文本的内容,又要辨析解构表达密码,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内在的精妙,以达到言意兼得的整体性效果。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的《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教师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轻松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显然,这一目标与课文所反映的情感主题息息相关,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作为语文课程,仅有主题的洞察是片面的,因此要有凸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层面的言语形式、表达策略的目标等。在言意兼得的整体性架构下,语文教学要在感知内容、体悟情感的基础上,聚焦文本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萧红率真的语调、诗意的描写、清新的语言,从中习得表达的营养,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都有所收获。

(二)言思并进,隐显辉映中厘定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引领学生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而且要关注语言表达背后所蕴藏的内在规律,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一文,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城市街旁的丁香、月光下的丁香、春天的丁香和雨中的丁香,并抒发自己的感情,揭示了文本表达的主题。“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一步步写出来呢?”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内在的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展开理性的思考,透过语言文字理清作者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表达思路探寻的过程,正是学生基于语言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只有紧扣语言进行思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整体性统构,研制体系性教学内容

(一)从单一到单元,在分层设置中研制内容虽然统编教材还是以文选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整个单元设置了单元导语和训练要素,每篇课文的后面有习题的照应,同时有着《语文园地》的保驾护航,这样使得原本散落的单篇文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整体思维下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聚焦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把握关联中让课堂教学彰显出1+1>2的教学效果。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依循这一语文要素,编者选编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这几篇典型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平均用力,更不能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以相同的标准落实在这几篇课文的教学中,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端重复。为此,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标准与对应的文本联系起来,展开有层次的教学。如,从《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典型语段中了解什么是关键语句;从《海滨小城》中理清关键语句与其他语句之间的关系;而对《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尝试给课文加上关键语句,并运用关键语句进行练笔。这样,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既有围绕语文要素的内在关联,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的不同层次,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从课内到课外,在拓展链接中研制内容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但绝不是唯一的载体。整体教学视角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将关注点局限在一间教室里、一本教材上,而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学生拓展文本内容,形成课堂内外相得益彰的教学局面。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所选编的四篇课文。这个单元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学习了单元的课文后,将习得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快乐读书吧》内容的阅读中。为此,教学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从文本自身的教学价值入手,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兴趣,然后相机拓展《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安徒生童话》,以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链接。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找准课内外之间的关联,在整体思维的观照下展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整体性统筹,设置活动性教学任务

(一)基于单元认知,设置阶梯任务真正的语文学习需要有真实的任务和可感的情境作为保障。基于单元统整教学,我们如何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来设置教学任务呢?教师要关注文本内在的语文要素,将单元目标与任务设置有机整合,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以达成教学的整体目标。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元素是“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根据整体设计的原则,教师设置了下面四个教学任务。任务之一:紧扣文本语言,展现画面学会想象;任务之二:链接生活,体悟情感学会想象;任务之三:理解诗词,把握意境学会想象;任务之四:心灵对白,对话作者展开想象。如此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不仅指向了单元的语文要素,更体现出单元整体的教学构思,突显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

(二)基于整体把握,板块回归整体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一般都会经历从整体到部分再重新回归整体的思路。统编教材单元整体的编排方式,让很多教师初步形成从整体入手的思维意识。但遗憾的是,在教学结束后,一些教师并没有能够重新回归整体,使得整体性思维有始无终。还是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当完成了四项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总结,要求他们紧扣“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交流:“从这个单元中,你学习到了怎样的阅读方法?有了哪些收获?”这样,让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与思考,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利用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之,语文核心素养要在结构化、整体性的阅读中不断完善、提升。因此,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解读教材,设置任务,积极推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严翠萍 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沙口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