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名著阅读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名著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还能增强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名著内容阅读过程中感受其中涵盖的文化特点以及思想感情,全面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并促进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本文将通过营造良好名著阅读环境与氛围、构建创新化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加强名著阅读交流及互动等多项措施的应用,针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全面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完善设计名著导读教学方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特点,同时要加强在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设计完善且多元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名著阅读学习模式的丰富多样性特点,全面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学习热情,为将来的名著阅读打好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的阅读学习体系中掌握多元名著知识。
一.营造良好的名著阅读环境与氛围
在初中阶段名著导读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积极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结合初中阶段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名著阅读环境和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呈现,给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多角度去感受阅读环境、学习气氛带来的积极影响作用,全面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积极性。首先,良好阅读氛围的构建可以通过辅助性教学工具进行创设,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在学习气氛与学习环境方面进行良好的创设,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的重点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通过名著全书阅读的形式,熟悉其中的人物特点,梳理其中的故事情节,从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教学核心思想。在教师教学时,要结合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生喜欢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将“雪地捕鸟,树下寻蝉蜕,课上描绣像”等多种情境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生动进行体现使学生结合此类情境感受故事情节。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新课标教材内容的具体知识体系有着初步的了解,但是却无法真正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不能主动进入至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直观性教学法的运用,来为学生实现教学氛围与环境的构建,让学生充分体会名著阅读内涵,使其在既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会欣赏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学习效果。另外,语文课堂良好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构建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结合自己的兴趣方向等完成名著导读学习目的。
二.构建创新化名著阅读教学模式
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多样性、新颖性的特点,对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较强影响作用。结合新课改教学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充分突破传统单一化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将新颖高效且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名著阅读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导入,促进学生在名著阅读时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和趣味元素[1]。例如,初中语文中《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讲解时,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感受其中红军精神,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化的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作为基础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境状态,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
三.加强名著阅读交流及互动
阅读学习本身需要学生以较强专注能力和理解能力作为核心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交流及互动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学习之前或之后积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互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延伸思维方式和探究角度,使学生体会名著内容中的多元学习目标和中心思想,同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模式深度探究延伸性学习元素[2]。例如,在名著《昆虫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中的知识,体会其中的精彩部分,继而利用互动交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与核心思想进行沟通,使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充分表达。
四.重视精略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
精读与略读均是当前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式所在,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要加强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以高效阅读方法完成阅读目的。对于初中的名著阅读,教师要在教学时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阅读能力上进行提升,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解析能力,让学生以较强的思维水平完成阅读目标,感受名著内容中的经典内容和重点知识。例如,在名著《西游记》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的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略读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究人物形象,深度分析文本内容中孙悟空的形象,体会孙悟空做事有目标、有坚持,对待师傅和师兄弟有情义,有正义感的美好品质。
五.利用循序渐进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有着较强影响作用。通过完善的教学方案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掌握重点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备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角度进行全面化分析,逐步递进推动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的[3]。例如:在初中语文《傅雷家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内容中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体系中感受文本内涵,促进提升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六.对学生进行阅读示范
对学生开展名著教学引导,教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多读名著,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教师自身就应率先垂范,对学生起到引领阅读的作用,教师也要有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将阅读名著后的读后感对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述,感知到名著的内涵,体会到名著的魅力,这自然会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自发自觉的阅读名著。例如,在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行全面提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美好,感受其中奇思妙想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感分享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强调榜样作用,全面化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通过提炼整合形成专题探究的选题,深度感受阅读内容中的核心思想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在班级内为学生树立几个读书的典型人物,让这部分学生分享自身阅读名著阅读经验,需要每名学生都列出名著阅读的书单,并逐一讲解每本名著的内在含义,这不仅能帮助已经阅读过名著的学生理清阅读思路,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收听到名著的大概内容,还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一种互动的名著阅读氛围,使班级内的学生都可以自觉主动的融入到名著阅读情境中。
七.带领学生开展阅读表演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且大都需要在教室中进行,尤其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几乎都在教师以口耳相传及文字引导的模式完成,这种方式较为枯燥,即便对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只是单纯性的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能够起到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名著阅读,可以举行名著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可以在名著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精神。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同一个阅读内容,并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期限,比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在阅读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召开主题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模式开展活动,教师应设置与阅读内容有关的题目,并让小组学生进行抢答,在规定时间内回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表演权。小组学生可以表演名著中的片段,应为每名小组学生都设定角色,并让学生对所饰演角色的台词进行巩固性认知,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饰、道具,以此增加名著表演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融入到角色中,融入到情境中。例如,在语文名著《骆驼祥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到文中的情境,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延伸,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文中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加深体会,让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祥子、高妈以及方太太,深度感受角色背景下的思想感情与命运,结合文章表达形式,全面分析祥子悲剧的原因以及个人奋斗的话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角色人物的理解,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重新梳理阅读内容,让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角色饰演得到突破性提升,也可以使学生的名著认知能力得到升华,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名著中的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构建名著角色饰演长效机制,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名著阅读活动,这会在各个组别之间构建长效阅读机制,使学生为了获得表演机会,而更加投入的进行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也可以让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名著内容。
八.制定科学性较强的阅读学习计划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案设计期间,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效果,教师需要以科学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保障阅读教学效率,合理的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式辅助作用下来提高名著阅读的学习质量。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来完成语文名著阅读学习,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通过完善的学习计划制定来辅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例如: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进一步了解人物故事,感受其中的红军精神,完成根本阅读学习发展目标,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定科学性阅读学习计划的方式,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学习计划构建过程中,不仅要保障相关计划构建的科学性特点,更要保障其落实工作的可行性。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本书进行合理划分,设计好每周的阅读目标,给学生提供的阅读空间,充分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阅读方案,达到强化阅读学习效果的根本目的。因此,加强重视制定科学性及可行性较强的阅读学习计划,是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九.建立完善化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评价环节的设计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梳理和整理阅读过程中受到的启发,积累其中的优美词句元素,同时可以通过评价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与总结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初中名著阅读策略的构建时,教师要重视构建阅读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之后可以结合评价环节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对相关阅读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促进提升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学习质量。例如,在初中语文《昆虫记》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即可结合评价环节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丰富与完善,让学生在对评价机制的实际体验中,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可以结合文章中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学习作者专著及制作的品质。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感悟和反思,同时在评价互动中对于主要阅读目标进行探索与学习,加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加强结合完善化的阅读评价机制及评价模式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是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名著导读作为初中阶段主要教学方向,在教案设计期间,需要结合科学教学方法与完善教学目标做好全面的设计,教会学生自我构建学习方案,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丰富与提升,在学习水平与效果方面也能实现更好的促进效果,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水平。
作者:黎霞
名著阅读教学篇2
“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名著阅读。跟原先的“苏教版”相比,“统编本”教材在名著导读篇目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从原来的每学期1本名著到现在的“2+4”本,其中两本为必读,四本为荐读;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变化,设置了“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等栏目,旨在根据作品体裁特点和初中生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介绍读书方法和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首先,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尚有欠缺,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面对大部头名著时阅读目的不明确;其次是在名著内容的年代感和电子产品泛滥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不想读,不愿读;最后,学生阅读缺少方法指导和阅读计划,并没有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如何才能够有效落实名著阅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学生几乎每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电子产品的普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方式。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开始接受碎片化阅读而很难真正静下心来去欣赏纸质书籍,学生的心态较为浮躁。时代的改变,技术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显著特点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让教育呈现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合现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笔者开始尝试将名著阅读教学与信息化融合,旨在改变传统的阅读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以下,是笔者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所做的实践探索。《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被选入“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这本书通常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整部作品涉及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电力、机械、化学、气象、地理、生物等,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这样的内容会给初一的学生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呢?在正式读书之前,我先通过“超星读书通”APP向全班学生发放了一份简单的课前阅读检测,旨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主要设置了以下五个问题:1.在阅读本书之前,你是否已经接触过相关类型的书籍?2.你觉得这类书籍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3.阅读此类书籍时,是否存在一些困难?如果有,你觉得最大障碍是什么?4.你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大概是多少?5.在你读过的书中,如果只能选择两本推荐给你的同学,你会选什么?从问卷结果来看,超过90%的学生每学期都能够有3-6本及以上的课外阅读量;超过80%的学生在阅读《海底两万里》之前都曾读过科幻小学,并且能够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对未来的想象深深吸引;但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阅读量均存在很大差距,有超过一半学生认为科幻小说中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术语会增加阅读的难度,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初步了解了班级整体阅读情况后,在寒假开始前,我先给同学们上了一节名著导读课(上课地点:未来教室,拥有平板电脑、交互电视、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设备的教学环境):
一.课前导读:激发兴趣、掌握方法
在上这节课之前,班级绝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读过这本名著,因为这是下学期的阅读任务。那么为什么我会选择在上一个学期期末就来上呢?主要考虑到名著导读,重点在于“导”字,也即教师引导,只有教师完成了有效引导,学生才能够完成有效阅读。因此,本节导读课的目标就很明确了:激发学生寒假阅读此书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为了能够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的导入部分分为以下几步:
1.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神秘的海底图片;
2.播放一段电影《海王》的节选片段;
3.教师口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坐着潜艇开始遨游海洋……
4.引出课题,同时给每位学生的平板电脑发送提前制作好的微课,主要是对《海底两万里》的故事简介,学生自由观看。紧接着,介绍科幻小说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此方法,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两次速度比赛:速读比赛
(一)选段:第二部分第三章《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学生在自己的名著中找到相应的章节,安静下来,开始快速阅读(投屏开始6分钟倒计时)。时间到,开始速读结果检测(教师发送给学生以下问题,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作答,大屏幕实时显示答题结果,速度与正确率一目了然):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尼摩艇长带领大家去的采珠场叫________。
3.攻击采珠人的鲨鱼品种是________。
4.从本章节中,你能够看出尼摩艇长是个怎样的人?5.对于他的“国籍之谜”,你是否获得了相应的线索?速读比赛
(二)选段:第二部分第二十一章《大屠杀》本次阅读不设置预计时间,大屏幕显示计时,学生读完相关内容后抬头看计时器,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思考两个问题,将答案在平板电脑上打出来,大家交流讨论:
1、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尼摩船长的形象。经过两段练习之后,学生总结出快速阅读的一些技巧:三“不”: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读一“关键”:善于抓住书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三“方法”:①、扫读法:视域要宽,用眼睛横扫书本,一目十行。②、跳读法:对于大量的环境描写、知识介绍或者暂时不能够理解的内容、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的兴趣进行补充阅读。③、寻读法:带着问题去阅读,有意识地读与问题相关的段落。在重点介绍并实践了“快速阅读”后,我再次提醒学生,对小说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还要学会运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在小说的精彩篇章处,放慢阅读速度,进行思考分析,做好圈点批注,加深阅读印象。通过这样一节简短的导读课之后,相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心中有书”、“心中有法”了,于是我们就开始进入寒假的正式阅读阶段。
二.假期自读:两周打卡、积分比拼
《海底两万里》全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二十四章,第二部分有二十三章。根据小说内容,我给学生的寒假阅读制定了一份简要的规划,目标是两周完成任务,全书分为两大部分,正好每周阅读一个部分。具体安排是周一到周五每天阅读四个章节,而周末则回读、精读精彩章节,做好圈点批注。对于一本名著,花多长时间阅读,挑什么时间来读,本该是一件非常自由的事情,但由于初一的学生缺乏行为的自觉性,尤其是在寒假这样的时间段。因此,我给每位学生发送了这样一份阅读规划作为参考,学生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的阅读速度进行,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为了鼓励并监测学生的假期阅读情况,我发起了“两周打卡,积分比拼”的阅读活动,依然是借助“超星学习通”APP来完成。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每天完成相应阅读后,进入“学习通”的“《海底两万里》假期自读”课堂进行签到,我会提前将相关章节的问题检测上传至课堂,学生通过答题来打卡签到,答对一题可积两分。
2.鼓励学生上传自己的读书笔记,每上传一篇可以积五分。
3.学生在阅读期间,如果遇到不能够理解或者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功能发送给老师。
4.根据学生反馈,不定期地发放一些讨论话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每次有效发言均可积一分。
5.所有积分都可以不断累积,学生随时可以查看积分排行榜。
6.每隔三天在学生群和家长群分别公布一次积分排行榜,表扬积极阅读的学生,同时鼓励那些积分落后的学生抓紧赶上大家的阅读进度。这样安排假期自读,改变了以往学生漫无目的阅读名著的状况,至少在寒假开始前,每位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任务都是清楚的。同时,积分比拼的方式也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部分积极的学生在一周左右就能够阅读完整本书并且上传几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而“打卡”这样一种形式可以很好地督促那些平时偷懒不爱读书的学生,让他们在任务和积分排名的压力下也去进行阅读。
三.课堂共读:知识检测、专题探究
在开学后一个月左右,班级所有学生至少都已经读过一遍小说了。这时,我给大家准备了一节阅读成果展示课。本节课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知识检测
在上课之前,给每位学生发送一份简单的知识检测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假期自读的效果。温儒敏说:“我们要有意识考察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和阅读品位。”由此可见,当学生能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适当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我的部分检测内容:1.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指哪三部作品?2.《海底两万里》中的主要人物及身份。3.“鹦鹉螺号”搁浅的海峡叫什么?这个海峡有什么特点?4.“鹦鹉螺号”是如何从红海前往地中海的?总共花了多长时间?5.尼摩艇长在书中总共流了几次眼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6.根据所给图片,写出相应的故事情节(不超过十个字)。……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作答,时间为10分钟。每题设置好相应的分值,总分为100分。学生提交完成答案即可看到自己的分数。结果显示,80%的学生都能够获得80分以上的分数。而有个别学生没满60分,意味着他对本书的故事情节还没有熟练掌握,课后还需要重新翻阅。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假期的阅读有一个量化的概念,便于接下来的第二遍巩固阅读。
(二)专题探究
“知识检测”重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能力,答案往往具有唯一性;而“专题探究”则要求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故事进行整合,对人物进行评价,对书本的主题思想进行归纳等,答案往往具有开放性。“专题探究”能够整合学生零散的阅读记忆,让阅读更加深入系统化。本节课我主要选取了三个小专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
1.检索“人物关键词”
整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尼摩艇长、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我将四个人物的图片分别发送给每位学生,要求他们在每个图片下面给人物配上一个最能够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关键词。而由于尼摩艇长形象较为复杂,亦正亦邪,在说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还设置了一个讨论环节:你眼中的尼摩是怎样的?
2.画出“航海路线图”
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人跟着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旅行,见识了无数神奇美丽的海底生物,同时也经历了无数惊险刺激的时刻。学生阅读此书时一方面会被这样的描写所吸引,跟着作者的文字去探险;而另一方面,也会被其中大量的地理坐标绕晕,对于主人公的海底冒险,缺乏一个系统直观的感知。因此,我给每位学生的平板电脑发送了一张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六个学生为一组,首先通过目录快速圈画出“鹦鹉螺号”所经过的地方,将完整的海底路线整理出来;其次,小组合作,对照世界地图,标注出起点与终点,尝试大致画出“海航路线图”,在关键的几个地点上标注出航行经过的时间;最后,请一位学生上台在大屏幕的地图上标注出来(经过三组学生的共同努力修改,最终画出了正确的路线图)。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一次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根据笔者自己的阅读经验,航海路线图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搭建整本书的内容框架,从而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小说内容。在课前,笔者也请教了地理老师,帮忙制作一张符合我们名著要求的世界地图,方便学生在课上画图探索。
3.发布“航海朋友圈”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小说中的一位主人公,带着一部智能手机去海底进行了探险。那么,你会在什么时间、地点、拍摄什么照片、配上什么文字来发布朋友圈呢?要求:每位学生至少编辑三条内容,开头写上时间和地点,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每条不少于140字,说话语气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编辑完成之后,发送给教师,选择优秀的作品投屏展示。这一环节看似与时下联系最为紧密,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学生首先要对每位人物的性格特征、说话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对航行路线中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一一对应关系非常熟悉;最后,还要用简洁的能够感染人的文字表述出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挑战。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的学习基本接近尾声了。在此过程中,学生带着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老师的步步引领下,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海底探险之旅,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与力量,同时也折服于作者惊奇的创造与想象。但我们还不能停下阅读的脚步。初中阅读强调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重要的是创设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习惯。学生阅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发现“尾声”部分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疑问。趁此机会,我推荐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另外两部:《神秘岛》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如果要进一步延伸开来,感兴趣的学生还能够继续去阅读中国现代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诸多作品。以上便是笔者以《海底俩万里》为例,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信息化融合这一课题所做的实践探索。信息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他们不仅可以选择纸质书进行阅读,还可以直接在APP上下载电子书;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师能够更加直接地监测学生的阅读行为,师生线上互动更为频繁,大大提升了假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覆盖的未来教室能够加强课堂的互动,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化抽象为直观,让名著阅读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作者:顾晓莉 单位: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名著阅读教学篇3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质量,有效减负提质,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当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倒逼自己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水平。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速成”教法,针对考试固定的名著书目和易出现的知识点“对号入座”,忽略了名著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认识不到名著对学生终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方面,一些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对教材之外的名著不进行研究,更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不少教师甚至不阅读名著,对教材节选名著内容及原著都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起不到系统全面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树立学习意识,并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出发,深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2.以研促教,提高效率
要保证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就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师要秉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借助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在实践中构建适合本地本校学情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地本校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以研促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等扩大资源共享面,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汇编质量,并加以推广应用。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融会贯通,能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切实提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保障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效的名著阅读训练,广泛涉猎中外名著,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优化策略,增强实效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要注重推陈出新、优化提升,重点抓牢打造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课外延伸指导三个方面。教师要注重拓展教学资源,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删繁就简,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增强对名著的把控能力和对学情的分析能力,从个性发展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另外,名著阅读教学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要向课外拓展延伸,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阅读管理模式。教师要做好设计指导,充分发掘家庭、社会面图书角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督促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使学生养成时时阅读、处处阅读的良好习惯。
作者:刘旭 单位:鹿邑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