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情境创设认识不清
因为情境创设教学的提出,各路学校的教师认为其教学的方式不仅具有独特性,还能带领学生走向课本知识,而且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一点也不反感,所以各路教师纷纷仿效,但大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创设主要是让整个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只要课堂气氛活泼融洽,学生愿意听,这就是情境创设。例如,有一老师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讲了一大堆关于农村生活的趣事,虽然课堂气氛是活泼融洽了,学生听得也很认真,但是却严重地跑题了,而且时间也过了十几分钟,这就是教师对情境创设的错误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注重艺术性,不注重时效性
有些教师认为情景教学就是一种想象力,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达到了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了,这就是一种只注重艺术性而忽略了时效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某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它将自己准备多时的多媒体课件打开,映入眼帘首先是一段《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卡通剧,然后说:“同学们都听过童话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然后对安徒生进行了详细介绍,虽然这样是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过于注重艺术性,而且情境创设的时间偏长,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针对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解决办法
(一)教师应当加强对情境创设的理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模拟的方式模拟现实生活,让学生对课本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其能达到学习上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情感体验,与作者及其作品产生共鸣,以便更好理解和接受新知识[2]。所以当代的教师应当对情境创设有一定的了解,不能对情境创设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想象,应当对其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对此学校教师可以以“加强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作为课题进行教师之间的研讨,这样可以加深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当注重艺术性和时效性的统一
在情境创设教学中,应当注重艺术性和时效性的统一,而其统一主要是将情境创设的时间段把握好,另一个就是情境创设的内容要精益,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将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时效性完美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小猴子下山》这一文章时,应当创设的情境教学可以事先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角色上的扮演,让学生对小猴子这个主角人物铭记于心,然后在一旁对学生们进行询问,比如说“小猴子为什么会一无所获?”“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这么做吗?”“你愿意当这样的小猴子吗?”等问题,之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刻的探讨,探讨完了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系统上的解答。只有情境创设的时间和课堂讲解的时间不产生冲突,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时效性才能得到完美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需要情境创设,但这应当将艺术性和时效性结合起来,应当在进行情境创设的同时,将课本上的时效性带到艺术性里面,实现艺术性和时效性的完美统一,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进一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只有将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时效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使情境创设教学达到其真正的效果。
作者:蔡淑兰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紧跟教材,精心设计阅读教学
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应当用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要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偏离教材中心思想。但实践中,多数教学工作者平时花大把时间在教辅材料的讲解上,由于教辅材料的编写水平参差不齐,过于依赖会造成对知识理解的不均匀,不排除多种教辅材料对同一知识的解读出现分歧,这样令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发挥倡导作用,紧跟教材,在认真研习教材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要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感悟教材的能力。比如在授课时,可以要求学生给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整篇的理解也好,一句话的感悟也行,从一点一滴入手,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在阅读时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可以鼓励学生续写课文后续发展情节,鼓励学生借鉴教材中的优秀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技巧和方法拿到自己文章中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据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抵得过课下埋头苦学几个小时。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时间,争取每一堂课都有收获。那么,怎样把握课堂时间呢?一方面,教师要富有感情。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工作时情绪高昂,感情饱满,就好像自己真真切切地投身到课文当中去,那么我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走神。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把授课当成一项任务,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讲述课文没有丝毫情感,学生难免失去上课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讲效率,教师是要付出一定劳动的,比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应当用引导性的语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轻松将其带入新的课程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创设课堂互动机制,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的同时,也唤起学生参与课文教学的兴致,非常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字、词、句、篇逐步入手,从修辞手法的认识到批注的写法,从文章的结构到中心的概括,从阅读积累到习作表达等方面教起,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几分钟默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大致印象,并了解自己的疑问点,在接下来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跟着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原来的疑惑迎刃而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换位思考进一步体会文章要旨,欣赏文章手法。所以,要重视开课前的几分钟,将这几分钟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有所收获。
四、运用现代教学工具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应用到教学中。科技能使学习对象广泛、多变、有趣起来,很符合现在多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那么,身为教师应当看到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融入科技手段,让教学与科技相接,以实现教学的便捷化。此外,这些电子教学成果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紧贴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培养出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学生。
作者:徐海军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以文本为基础,以其他创新教学方法为辅助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不少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方式创新,反而适得其反,使教学质量受损,学生更是不知所云。笔者认为,虽然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作用,但还是需要以文本为基础,深挖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拓展等,如果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容易脱离根本、流于形式。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能力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不能改变的目标。学生对文章是否掌握,最根本的衡量标志还在于是否能够正确概括中心思想,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他还认为评价一个语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能否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要领悟中心思想不可能脱离课文本身而达到,因为课文的遣词造句都有其用意,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是通过一字一句地向前推进而一层一层地显现出来的。
二、阅读教学中注意两个结合
(1)将课内阅读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应用于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内阅读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践和生活积累,体验、感受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四年级阅读教材《维生素C的故事》为例,这篇文章通过哥伦布的航海故事介绍了维生素C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还启发同学们许多科学新发现都是通过生活实际中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班首先进行了一个生活作业布置,让每一个同学把自己一日三餐所摄入的食品都记录下来,放到课堂上进行评比,让大家比比看谁摄入的维生素C最多。然后讨论都有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C?它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如果人体缺少了维生素C会有哪些后果?等等。通过这个生活小调查和课上讨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维生素C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偏食挑食的严重危害。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活动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在阅读《黄山奇松》一文时,为了增强学生对黄山奇松的认识,可以从网上选择一段关于黄山的影像资料,辅以关于黄山的其他介绍进行全方位讲解,并根据这次课程内容安排一次家乡名山的游览活动,使学生身处山境,在对比中学习。
(2)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除了通过课内阅读,还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实现。课外阅读既能开阔视野,还能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很有益处,因此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向学生推荐读物。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认识模糊,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精心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例如《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365夜新故事》等。二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进行选读,也可以对一些书报进行快读,还可以对重点文章进行精读。在读的基础上,要学会知识积累,学习习作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写作中。注意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既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通过交流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能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督促他们认真阅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知识积累的必然途径,是创新创造的源泉。阅读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在快乐中学习。做好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提到的重视文本研读、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及扩大课外阅读等之外,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作者:何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