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后,应当针对文本的重点内容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就像是医生诊断出病症后要对症下药。设计有效提问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明晰教学任务。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些必须掌握但又不易理解的难点是教师着重研究设计的内容,这样既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次北固山下》时,诗末的“归雁洛阳边”中的“归雁”一词是全诗中心思想的体现,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归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通过这个词可以了解诗人内心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及无法回到故乡怀抱的悲戚无奈。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了解。教师设计有效问题单单抓住重点、难点是不够的,学生对不同的课文产生兴趣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将课程内容设计得具有多样性、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难易程度合适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有充分的自信,敢于表达出来,带动其他人的思维。这样的问题得以解决后,会促使学生主动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
1.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作用
提问是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联系的枢纽,是师生因教学内容互动最直接的体现,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心理上会产生抗拒。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将理性思考变成感性认知,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学生对该文本的理解程度。提问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考查方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来进行阐述。总之,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果教师不深谙提问的艺术,其教学是极其失败的。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是考验教师所具有教学经验和知识底蕴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只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巨大挑战。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想要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问就应超过难度深度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知难而退、无法回答,最终还是由教师自己回答讲解,失去了有效提问的意义。如何把握有效提问的尺度?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激起学生思考的动力作为设置有效提问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它要求学生将客观知识的理性和主观情感的感性相融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的目的。所谓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强的学科,教师在设置有效提问的同时,不能用一个硬性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中,学生们大都认为这个人是愚蠢的,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有的学生却认为故事的主角有一种既然有目标就要坚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对此,教师的否定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础途径,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有效提问的内容,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思考问题产生极大的热情。同时,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细细品味蕴含了丰富情感的语言,长期积累,会增强语感,有效性提问也就有了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运用有效提问,使师生双方加深对同一教学目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卓刊 单位:江苏省沛县胡寨中学
第二篇:小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1.以“教”代“读”。“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后,就将学生向预设的答案引导,最后归纳出几条阅读规律,老师“教”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很少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重“意”轻“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最富有情感熏陶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即便是鉴赏文章,更多的停留在遣词造句“好不好”这个层面上,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常常被忽略。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缺少体会与感悟,不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特别是针对中考,教师更多地将阅读教学与考纲考点一一对应,肢解语段,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与文本交流。
3.重“课内”轻“课外”。由于教学时间及阅读资源的局限性,教师往往按教材进行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严重匮乏。即使有课外阅读,也只是浏览式、自发式,没有计划与有效的指导,没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对课内阅读有益补充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以互动对话为前提。“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实质,也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
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思考的能力,而不应该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以“标准答案”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引领和点拨,为学生创设对话的空间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如教学《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我这样设置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回导演,拍一部电影,电影名叫做《安恩和奶牛》,你们说要拍哪些镜头呢?这些镜头里都有哪些东西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把握,学生就自然明白了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
2.以方法传授为突破。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将学生引进阅读这扇门后,就要教授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乐读,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首先,讲求阅读“三部曲”。在阅读教学中,我强调以读懂文本为出发点,强调阅读三个步骤。一是读懂“写什么”,告诉学生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写作重点,如读记叙文,要读懂文本写了何人、何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而读议论文,则要读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读说明文,则要了解说明对象以及围绕说明对象选择的说明内容。二是读懂“怎样写”,在这种阅读的赏析过程中去走近作者的心灵,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句话“怎样写”,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去探析作者所寄寓其中的感情。三是读懂“为什么这样写”,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立意?为什么这样谋篇?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到阅读教学的体悟之目的。
其次,讲求阅读“三结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来进行。一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很多文本在题材、结构、立意上有相似之处,在学习新的文本时可以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巩固旧知,领悟新知,加深阅读之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时,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想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种手法,我结合初一时所讲的一篇文言文《爱莲说》,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托物言志,什么是象征,两者有何异同。从而正确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练笔,可以是文本的续写和仿写,也可以是文本的感触和反思,这种随课文阅读安排的练笔,将体验、模仿、反思、研究、创新融为一体,通过提高写作能力,自然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时,我在检测反馈环节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一下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阅读与生活的结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阅读和生活携手,用生活唤醒阅读,让学生在体验阅读的时候也体验生活。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以自己情感体验去理解文中的情感。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很多学生对文中所写的后妈痛恨至极,厌恶至极,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继母是充满爱心的,是伟大无私的,所以讲授本文时,我们要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人与事,不要误入死胡同。成功的阅读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由此及彼,不断内化升华。
3.以习惯培养为基点。“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着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一是动笔阅读的习惯。为了让初中学生坐得住,读得进,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哪怕是只言片语,旨在养成边阅读边记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是捕捉信息的习惯。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通常文章的标题,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文章的结尾都为学生理解文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以利用。如果能养成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的习惯,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是主动阅读的习惯。学生的主动阅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如果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那么学生将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阅读之中。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常组织学生利用晨读、午间等零星时间,开展“相约好书“”故事会“”读一本书,交一个朋友”等不拘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以文学社团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的读书活动,加强读书心得的交流。通过一系列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真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作者:冒爱玉 单位:宿迁市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第三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互动教学中问题互动现状
1.低层次提问,缺乏思维训练
当前,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提问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但是我们的提问往往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问,或是随意提问,只为提问去提问,没有对问题的价值深入思考。如我们在学生自主阅读预习情况检查时,多会让学生说说预习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譬如在《繁星》这篇课文学习的时候,我们往往在教学的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巩固,问学生“昧”“摇摇欲坠”“霎眼”等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然后检查学生预习的收获与思考,问“作者一共见过几次繁星,时间地点各是什么,观看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检测和推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这些问题,学生只要查查资料,读读课文就能找出来,对学生没有思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问很难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往往教学效率不高。
2.多为单向互动,难有主体发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模式,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我们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和能够阅读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质疑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因此,我们的提问不能是单向提问。但是,老师在问题教学的处理上,多是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没有怎么给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机会和平台,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提问互动。于是,问的不一定是学生困惑的,而学生缺乏的,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如《我的老师》深入学习时,老师会提出“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是如何写出的”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阅读相关内容,找出文中的一些如“更”“默默“”站“”看”等词语得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之后,我们还要学生去思考“思念”这一情感是如何表现的?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分析和发现提问的指向,还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寻找答案,缺少主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深刻体验对老师的敬与爱,从而获得情感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互动中有效提问的落实
提问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组成构建,而阅读教学中有效问题引领,能够带动学生进入深入与有效的阅读状态。因此,问题的提出要与学生的知识、思维相结合,才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思维能力。所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提问需要有效地设计和精准地落实。
1.提问要有目标和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展开的,分解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才能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海燕》学习时,让学生感受海燕形象,把握海燕以及其他海鸟的象征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海燕形象与深刻含义理解的问题时,就要思考学生可能形成的思考与回答,注意预设与生成。如提问:“《海燕》这篇散文诗歌的学习重点是在感受海燕的形象中获得其象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好完成这一学习重点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而且能够自主或者合作探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此,学生能够通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把握与理解,在对比中感受高尔基对不畏强暴的英雄的歌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2.问题要有引导性与启迪性
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提问要通过教学的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多向思维与创新发现。因此,我们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能够将问题纳入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中,并使得知识丰厚起来。如《黄纱巾》学习时,重点是体悟感受“小女孩”的情感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品味。因此,我们从联系学生生活导入,提问:“我们有同学可能怕逛街,一逛街就可能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物品,那么,假如特想买却钱不够,怎么办呢?”这样,将要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然后,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课文是围绕什么而写的,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以此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能够把握故事的脉络。可继续导入“中年人可不可以以非常低的价格把黄纱巾卖给那个小女孩,或者直接赠送给小女孩呢?”如此,不仅拓展阅读学习的内容,而且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人生价值观得到训练和提高。另外,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循序渐进,注重提问的拓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互动参与中,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探究与阅读思索的意义所在。
三、小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问,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提升人文素质与创新、独立思索能力。因此,只有教师积极探索并巧妙设疑与有效落实,语文教学质量才能高效生成,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
作者:李文 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