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方法
中学生年龄处于12-15岁之间,年龄特点是充满好奇,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教师针对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讲授法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的教师对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方法单方面的讲授,适合班级整体的教学,这是一种最便捷的教学方法,注意不要把讲授法单纯的变成“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讲授为主也是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为第一目标。问答法是根据教学载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方法,问答当中的问题可以是教材当中设定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对针对性提问,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的话,容易出现学生问题五花八门、难以控制教学的现象。分组讨论法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进行探讨性学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指定范围,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节奏,这种讨论就会形式化,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效果的折扣。
(二)合理导入,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摒弃传统的方法,真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上来。中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不喜欢阅读,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教师积极调动,耐心引导,将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理解成阅读内容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阅读方法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实在的生活,在生活中有着很明确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更新理念,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得益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发展使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方式方法,学习可以突破地理,突破时间的限制。并且超过书本的知识含量,除了文字和声音还有图片与视频,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多媒体和网络的海量资源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强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对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增强,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配合上多媒体技术一定会给中学语文课堂阅读增添全新的血液。
二、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更加强调教学中“学”的重要性,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样化,综合化,信息化。只有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反之,则会被教育发展所淘汰。
作者:董丽娜 单位:四平市辽河垦区双辽农场中学
第二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思想
一、引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变化。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引导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常被教师忽略的运用形式。
1.细节引导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也要重视标点符号、语气词的使用等细节问题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此类细节性问题,善于发现文章在处理细节上的亮点和深意,帮助学生更确切地理解书面语言。以《绿》一文中描写潭水的“绿”,运用了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句子中的双引号: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这两句中的明油和绿壁都用了双引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引导“,这两歌词的双引号表示都是直接写出潭水的绿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得出结论“,明亮加双引号是直接写出潭水的绿;而绿壁的双引号是通过描写其他来反衬出梅雨潭的绿是最美的。”
2.删除与替换法
删除一些内容,与原文进行比较,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删除法。学生通过对此类题目的训练,更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替换法,就是用别的词语替换原文词句,强调原文词语的准确性。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描写春天和小草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把“偷偷”“、钻”这两个词删掉,为什么?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使得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从而突出春天的生气盎然。以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改为“看”,你认为好吗?学生反复交流、思考,最后他们都认为用“找”的效果更好,因为“找”表达出我一直目送父亲,对父亲的眷恋不舍的感情,而“看”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3.背景引导法
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文章的思想内容都紧紧和时代相连,不交代背景就难以理解文章思想主题。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给予提示,就水到渠成了。《父母的心》是一篇小说,写的是一对穷夫妇三次欢送子女,最后要回女儿,一家团聚的故事。作者川端康成早年失去双亲,极度渴望亲情,他写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和自己淡淡的哀愁。如贵妇人讲的一句话“: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坐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如果能让学生知道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他们就更能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带来的无奈,也能明白到作者为什么会有淡淡的哀愁了。
二、引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引导思想的运用值得探究,然而,教学的步伐永不停止,引导思想的教学形式也需要教师们持续探索。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应该贯穿到每节语文课堂中去,从每个细节开始注重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探索,以谋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会读和读会的富含引导思想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探索新教学方式是为了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加强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阅读教学中引导思想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培养学生品质作为重要目标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更加注重实践、探索,才能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作者:郭春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第三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借课本知识激发学生感悟
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自行感悟文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品味和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并以自己的心理体验将文学作品再创造和再构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浅,处于朦胧阶段。因此教师的语文教学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以及写作,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而,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停留在教材中,而是应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所有和阅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四、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变通,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如果教师讲解方式枯燥,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训斥学生,课堂气氛必然更加压抑,学生盼着快点下课,教师讲课的兴致也不高,课堂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灵活变通,把握好课堂节奏,使课堂气氛波荡起伏。以此抓住学生心理,并设计多种多样的问题来提升课堂效率。举例来说,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时,在探讨人物性格的时候,如果单纯问学生人物性格是如何,学生就会感到没有趣味,但如果换种提问方式,比如问学生“:如果你和这些人物在一起,你会更喜欢哪位人物?”学生就会活跃起来,积极融入讨论之中,并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激烈。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过程艰难并且难以见效,所以这需要师生都能有充足的耐心和准备。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科学,调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与应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要坚定学生是主体的原则,通过有效训练语文阅读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史彩霞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中学
第四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弊端
一、教学步骤程式化严重
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大多是以琐碎的分析为主,将一篇篇优美又有内涵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深入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然在课堂中难以体现。教师将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肢解,只僵硬地向学生传授课本所要学习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鉴赏文章的能力培养。而这样的程式化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教学手段形式化严重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然而在教师使用精致多变、颜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时,却逐渐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主导作用。故而太过频繁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产生了一定的干扰,让阅读教学只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
三、阅读教案艺术化严重
在时代日益进步的今天,教师教案编写设计也愈来愈精美了。然而在过于华丽、完整的教案中,教师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份教案是否有可行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差异性、变化性,因为这样的特点导致了课堂总有难以预测的状况发生。当然,过于程式化的教案导致教学课程变成了教案的“复印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学生创造力、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学生语文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梁磊 单位:石家庄行唐县翟营中学
第五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注重课堂指导,多种方式设置阅读情境
在新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不应该是枯燥的。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多种方式设置阅读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有声有色。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中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设置阅读情境,加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同时巩固所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声音图文相结合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时,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人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中,是平面性的理解,在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的音像。以人教版《我的信念》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一部分居里夫人的纪录片,而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时,教师又可以播放一两部由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而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景物图片,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景色中。在这些阅读情境的设置中,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了阅读主动性。
二、注重课后辅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进行量的积累。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能力的课外读书目录。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有可能从实质上提高。而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师也要予以辅导。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想,在记录的过程中也是再次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进一步的体会和升华。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学习了一些诗歌后,又可以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这些比赛竞争中,有针对性地理解阅读内容,站在作者和故事角色的立场上感知课文情感。同时,这些活动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乐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今后的语言表达以及书面表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作者:黎永平 单位:甘肃省康县岸门口初级中学
第六篇: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阅读图书较少,涉及范围窄,没有很好的阅读氛围农村中学地处乡镇,学生大多来自村屯,很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寄宿在学校,平时很难接触网络及电视,因此就很难捕捉一些信息。学校的阅读空间小,图书种类不多,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标准。农村学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因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强调看课外书但他们看书也是走马观花,收益少,良好的读书氛围难以形成。
二、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针对这样一个现状,增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显得格外重要。我个人认为应做如下的尝试:
1.提高教师素养,关注教师的成长
语文老师要开展阅读课,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学生学法,加强实践,注重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理论学习,再深入教学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更应改变教学观念,深入教研,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教师的各级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2.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多样化的,所以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应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营造交流的氛围,从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看法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勤于思考。
4.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课外阅读资源
可以借助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素材。在这一基础上语文教师也应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资源就大大丰富了。总之,改善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办法有很多,以上论述只是我的一点粗浅见解,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各位同仁需上下求索。
作者:吴东雪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八面学校
第七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分析
一、实施多元解读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多元解读是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写作手法、情感态度进行多角度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鉴赏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阅读《背影》时,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领会到文本中所包含的那份浓浓的父子亲情,在阅读时,我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阅读,比如,从作者的语言运用上;从作者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上;从父亲为“我”做的事情上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和感受,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和谐环境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阅读教学也是一样,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才能让学生更快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那么,我们该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我们可以借助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多元解读时,对于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不能一口否决,要在引导的基础上给予肯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保障工作。其次,我们可以在每周开展阅读课,或者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交流自己阅读的文本,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走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总之,在中学阅读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进而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张海露
第八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语文
一、中学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1.绘画文字融合,渲染阅读教学情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绘画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进行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内容,向学生展示绘画的形式,充分强化学生的直观、生动的体验,让学生可以结合绘画作品,更加深刻的领悟阅读作品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在进行《泊船瓜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领读古诗后,选择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诗句的内容来绘画,其他的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白纸上描绘诗句中的情节。教师可以逐句的朗诵诗句,引导学生在想象的翅膀的引领下进行想象。当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绘画内容后,教师可以在画作的旁边将诗句写出来,这样一来,诗句与绘画交相呼应,充分展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2.文字与音乐融合,营造阅读教学情境
音乐可以抚慰人心,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让人感受到舒适与宁静,还能够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进行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学习导入阶段就可以感受到音乐与文本共同创造的浓厚的情感,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进行《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词句意境相符的乐曲《离别》来当做阅读教学的背景音乐。音乐旋律低沉、幽怨、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课堂在音乐的渲染下变得凄凉孤苦。教师可以领读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词句与音乐交相辉印,词句踏着节奏缓缓而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离愁情绪在音乐的衬托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使用配乐朗诵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单纯的教材文字转向立体的音韵感受,让学生能够结合音乐,透过文字来感受作品的深刻内容,陶冶情操,提升生命的审美与情操。
3.文字与语言结合,描绘阅读教学情境
在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善于运用生动、美妙、准确的语言,给学生真实再现阅读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让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来展示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画面。学生跟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进入作品中的情境,与作品开展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因此,教师要合理灵活的运用语言,来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调动生活中接触的人、事、物,将语言作为引导,让学生将语言用心灵图像的形式再次展现出来。例如,在进行散文《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课程的阶段中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柳树枝桠弯弯,河水轻轻流淌,绿色满天下。置身于春天,满满的都是力量与生机!所以啊,一到春天就有很多诗人文人描绘春天的景色,想要把春天留下来”。那么,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通过温和的语言,真实的表述,能够让学生觉得舒适自然,精神愉悦,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结语
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坚持生活化、创造化、审美化的原则,联系亲身体验来对阅读作品进行感悟。以想象、品味、鉴赏的方式与阅读作品进行多元化对话,进而达到与作品人文精神的融合,情感的碰撞,进而提升阅读水平。
作者:韩淑琴 单位: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
第九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一、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
1.培养学生阅读认知力,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
所谓认知力,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产生的能力,得到的结论是:认知力越高,反映的情况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树立阅读意识,重视阅读的价值至关重要。这种阅读认知更多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引导。阅读教学其实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它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塑造。而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学科,它是集中表现其精神价值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思想价值和精神表现。要使学生有深厚扎实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领会作品的情感线路和层次脉络,提高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选择书籍,他们不知道选什么类别层次的书来读,也不知道什么内容的图书更适合自己,同时教师在这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广泛的普及。我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在图书纷繁复杂的今天,学生更需要具备选择的能力,而教师作为引路人,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铁烧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从提高阅读兴趣开始,而老师的责任极为重大。第一,课堂模仿表演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章中最有表现感染力的语句,反复琢磨,细心研读。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探、攀、缩、倾”来描写父亲攀爬铁道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几人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父亲艰难行进的动作,在表演中体会文中父亲的艰难和作者的感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子爱父之深、父疼子之浓的强烈感情。这样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浓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一种对阅读爱不释手的境地,并自觉投入到其中,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主动自觉的事,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第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如今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已突显出独特的优势,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画面,能够有效补充学生的思想渴求以及对课文画面的想象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印象的深刻性,从而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师生互动,加强能力训练。阅读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毫无疑问当属学生,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要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放权”,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程度类别的阅读材料,从而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第四,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摘抄是一种阅读积累十分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积累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第五,重视阅读评价。
(1)课内阅读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评价通常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是否提高,这种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通常与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阅历、智力发展等息息相关。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来检测其成效。就课内阅读来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在高密四中,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学生当一当老师”的方式,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进行特别的检查与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到解决问题、自命考题、解析评点,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将阅读积累展现出来,而且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再狭窄,而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2)课外阅读评价
学生的阅读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几本书,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作为指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搜集资料、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为了检验课外阅读的成效,即需要课外阅读评价。课外阅读评价重在积累,立足于发展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其作用不容忽视。它对语文教学来讲,既是基础,又是辅助,更是提高的阶梯。改进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语文老师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阅读教学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在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不断改善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作者:刘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十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改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尝试找到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若要改善上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点。那么,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一定需要改善。而在关于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方式,我们应该让评价工作更多的发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用。如此一来,减轻了学生与教师的以应试为中心而学习的负担,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动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转变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过去,由于学习成绩的分数、考评分数等纷纷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评等切身利益,以至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只看重分数这一结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将评价工作的重心转移,弱化评价中对结果的重视度,尤其是对分数的重视度。只有这样,方能将教师与学生从唯分数论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何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模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不断探讨、不断改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寻最完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平等的态度。学生虽然还处于求知求学的阶段,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任由教师摆布的木偶。因此,教师更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与文本沟通,让学生理解、思考文本中的内容,多方位、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而自己则要当好“桥梁”。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而不是驾驭者,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和文本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真正起到了作用,方能切实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而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则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与归纳方法,不断寻找更多的好方法,真正做好引导工作,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结束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重视起来,在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后,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完善,切实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孔雅丽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甘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