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移动网络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移动网络干预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社区特定时段内收诊的4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以1:1的比例分为2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给予移动网络干预措施的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利用移动网络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移动网络干预;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社区收诊的4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8~35岁,平均(30.55±3.15)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9~36岁,平均(30.25±3.22)岁,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精神不正常患者,(2)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4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热情接待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根据患者的受教育情况,利用PPT、音视频等软件来向其详细介绍高血压的病理知识,并且教导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治疗,对提出的问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答;督促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移动网络干预:建立微信群、QQ群等及时解答患者有关疑问,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转发专业高血压相关知识链接,建立专业血压分析系统软件,患者将在家测量的血压值可以上传至社区网站后由社区服务人员对其进行分析之后给予合理的干预意见和建议[3]。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产生的数据均以SPSS23.0版本软件计算,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为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false值检验以“%”表示,若组间对比P<0.05,则为差异显著,此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血压下降情况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成立。
3讨论
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是高血压患者的最常见临床特征,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即分外因又分内因,其中较明显的因素有过度劳动和情绪过激,均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好发于老年人,最典型的特征是遗传性,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头疼耳鸣、心悸气短、肢体麻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有高血压,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中青年患高血压的人数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移动网络干预不同于传统人为干预,它注重和强调的是人性化、科技化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是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进行监督,合理搭配患者的一日三餐、指导患者适量运动、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均是移动网络干预的措施;长期坚持移动网络干预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等现象。此次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和移动网络干预,最终研究移动网络干预效果显著,传统常规干预仅仅只是从口头上对患者进行宣教,并没有任何创新性,长此以往患者产生厌烦和抵触心里,更加不利于干预工作的开展,且干预方式死板不灵活,导致干预效率低下。移动网络在中青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达,移动网络设施基本覆盖了中青年的日常生活,因此利用移动网络来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更容易被患者接纳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凌浩青,方丽,陈永群.基于移动网络干预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管理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27(5):390-393.
[2]黄玲燕,阮美生,钟平,等.网络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2):137-141.
[3]朱建霞,卢明程,曾金生,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移动健康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2):90-94.
[4]费丽萍,张莹,韩松.基于移动网络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的荟萃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01):63-68.
作者:丁险浩单位: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