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一、图书馆关联性回顾

去年9月,世界首家无书图书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开业。所谓无书(bookless),顾名思义,就是不收藏纸本文献,取而代之的是全数码化的“图书”,图书馆通过向用户提供电子阅读器实现传阅和外借数字馆藏的读者服务功能,用户也可以用任何电子产品借阅图书,也可以借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读器。可以说无书图书馆目的不是完全替代图书馆,而是强化版的图书馆。随着WiFi和3G等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化阅读颠覆性冲击着传统阅读观念,在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却也拓展了人类的阅读空间,用户能够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其网络应用也从相对简单的新闻类向时长较长、黏性较大的社交、生活服务类发展。网络对图书馆的冲击是显著的,作为图书馆四大支柱业务之—的传统读者服务从模式到内容整体性的受到了历史性的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报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藏7900多种中文期刊、国外各种类型的学术搜索引擎功能齐全、以及报纸的电子化,用户随时随地可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阅读电子版中外文期刊和报纸,自然就不会再亲临图书馆阅读报刊资料了。在欧美一些国家,纸质期刊和报纸已经完全被电子版的期刊和报纸所取代,我国出版界的纸媒体被电子媒体取代也已是指日可待的了。种种现象似乎正在印证着上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夏丐尊理论“:书只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供给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要靠书”。“假定有这么一天,无线电话和电影发达得很进步普遍,放送的材料有人好好编制,适于各种人的需要,那么书的用处会逐渐消灭,因为这些利器已可代替书了。”就我们现在习惯的书籍阅读形式也只不过流行了百余年历史,追溯远古是没有图书馆的,现在看来人类的将来也可以不必有图书馆,取而代之的是可移动“私人藏书楼”即现代流行术语iLibrary。在移动网络时代,人去哪里iLibrary也可跟随到哪里,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专门为自己定制的iLibrary,真正做到了自由自在、无障碍的畅读。

二、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一)图书馆人的危机意识

决定现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优秀的图书馆员成为了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的浪潮在冲击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同时也深度影响着图书馆的渐变,我们的馆藏正在由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实体纸媒载体逐步向电子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虚拟知识资源过渡,图书采购、分类、编目等日常工作也早已由集团式机构批量处理,传统的读者工作已经从量到质发生了全面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员就真的可以从繁琐的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吗?其实不然,我们的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倘若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仍旧墨守成规地延续传统的守株待兔工作模式,则必将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二)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人的角色定位

图书馆人在知识爆炸、信息瞬间更新的时代需要在角色上实现自我转变,然而要求图书馆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全方位地了如指掌是不切实际的,但图书馆员在网络时代起码要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担负起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吧,以我们的专业技能为用户在知识海洋中提供信息过滤、内容解析、知识发现的服务。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员要想为用户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首先必须熟悉知识资源的各种形态,并且还要熟练掌握多种资讯技术,如此才能针对用户需求建设和开发馆藏资源,才能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再加工、描述和分析,才能从质量上判断和评估知识资源的优劣并向用户进行报道或推荐。图书馆员有效的知识服务还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网址、常用的中外文学术搜索引擎、以及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等等技术手段上,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中外文报刊在线阅读、下载、订阅的途径,外文报刊尤以为重。外文报刊由于订购成本极其昂贵,而且到馆时间又相对滞后,一般图书馆基本不订购纸本外文报刊,由此对于有需求的用户能够找到免费的网络在线阅读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图书馆员在指导用户进行网络在线阅读方面的业务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广泛的,而根据用户的阅读取向也可以为其推荐邮箱订阅服务,以《时代周刊》为例,如果用户需要每天阅读该报某一栏目,则只需点击首页最下方倒数第二行的Newsletter,弹出一个菜单,选择需要订阅的栏目,填上订阅者的邮箱地址和国籍,这样用户订阅的栏目内容每天就会自动发送到他的邮箱里面。如有用户需求,对于全球著名网站我们都可以照此方法为其推荐网上订阅服务。要实现对接网络时代的角色转变,图书馆人的自我增值最为重要。德国图书馆学家F.A.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员要有综合性的知识、广泛的外语和历史知识,并主张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作为被网络化了的图书馆馆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必须的,新时代图书馆人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熟练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能力还要具备敏锐的职业触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导航员的作用。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未来20年,我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因此图书馆员也需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才能高瞻远瞩地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一)图书馆的转向

从提供资源到帮助创新在2012年6月美国举行的“学术图书馆员2012年会议”(AcademicLibrarians2012)上,美国雪城大学iSchool教授DaveLankes进行了一个主旨发言,发言中他强调了不少关于当代图书馆服务的新认识和新趋向:(学术图书馆的)图书馆员不应该简单的提供给学生他们想要的,他们应该让学生思考;只有帮助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做社会的“创可贴”,图书馆才有可能在困难的条件下存活下来;强化图书馆工作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在馆藏上,不再强调馆藏的覆盖率,而是要明白用户真正需求是什么;在服务上,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而不是仅仅提供最好的服务。可以说这就是国外一些学者们针对网络电子时代而提出的“新图书馆学”,其宗旨恐怕就是为了拓展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都可能催生一个产业,可能影响乃至改变世界。在这个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大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或者满足需求,或者创造需求,唯有创新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有出路,才有光明的前景。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图书馆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课题,近些年为了应对经济困境和用户的日益减少趋势,美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搭建“制造空间”(makerspace、或者称之为hackerspace,后者直译为黑客空间)平台,让有共同爱好的人群聚会、社交并且进行协作,分享资源和知识,制造事物。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体验,它完美的体现了图书馆从提供资源到帮助创新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用创新引领图书馆发展

目前,3D打印机已经被国内许多大型企业所接受,并成为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3D打印机的应用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提供设备平台,图书馆帮助用户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设计和创新研究,利用3D打印机把用户的创意打印成型,激发他们的创造欲。《经济学人》杂志曾评价“:伟大发明所能带来的影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难以预测的……。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在漫长的时光里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技能为上的社会。图书馆要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知识更新、信息输送、发明创造的基地。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出于启蒙开发目的,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引进3D打印机搭建一个用户体验的应用平台,以便吸引孩子们来这里尝试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全新生活体验,通过3D技术帮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制作图书和玩具以及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而实现趣味性的智力开发,进而弥补课堂教育在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当初某个小创意的启迪,图书馆的启蒙性创新活动激发的是孩子们善于思考、勤于思维的本性,激励的是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尝试胆量,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时懂得了从图书馆、从生活中的一切空间寻找答案的方法。3D打印机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尤其重要,3D应用的引进有助于大学生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3D打印机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立体呈现出来,更加有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造热情和能力,3D技术的引入加速了科研进度、降低了研发成本,有利于快速推进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的商业化融合,进而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高等院校应从科研经费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建立图书馆“创意制造空间”,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发明。

作者:吕惠红 王石平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