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教育动画片价值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教育动画片价值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动画片的设计与儿童的心理维度相契合

(一)形象设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动画片是最符合儿童心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大多是夸张的、传奇的、生动的、快节奏的。你看动画片里的形象,嘴巴都是特别大,泪珠都是滚滚而下,这种夸张是最能吸引孩子的。”幼儿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具体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只要是借助感知和动作。[3]动画片以卡通形象为主,而这种卡通形象又非常可爱,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满足幼儿天生寻求快乐的本性。《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在国产动画片一片暗淡之时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它之所以那么受幼儿喜爱,原因之一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如用蓝色衬托喜羊羊的冷静果敢,用粉色装扮美羊羊的温柔可爱,而懒羊羊因好吃懒做,所以总是胖乎乎的。这些形象十分可爱,获得了孩子们的好感。又如美国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小老鼠杰瑞,机智灵敏,小巧可爱,而老猫汤姆总是在和汤姆斗争中被弄得狼狈不堪。日本动画片《机器猫》的主角机器猫虽然叫“猫”却怕老鼠,水桶的腰身既形象又夸张,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

(二)语言动作设计

夸张的形象固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动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幽默创造指能觉知人、物或概念间不一致的关系,且能将原不相干的关系加以巧妙联结,以口语或文字、甚至设计作品等方式传达给别人的能力,其结果能引发微笑或大笑,且让人有同味的余地。”[4]动画片的节奏简洁明快易被幼儿理解,如果剧中的对白和动作很幽默,就能给幼儿带来轻松的情绪体验。据1996年央视调查中心所作的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幼儿喜欢看动画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特别能逗人笑(占38.80%)。[2]不管内容还是情节设计,都是通过语言和动作传递快乐的。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日贺礼中,灰太狼在森林中遇到给慢羊羊送生日贺礼的小乌龟时,灰太狼对初出茅庐的小乌龟说:“初生的乌龟不怕狼?”该句是对习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仿,将原不相干的“乌龟”和“狼”加以巧妙的联结,形成幽默,使人会心一笑。

(三)视觉设计

对于视觉感知到的事物,儿童会按照视觉的本能反应来把握,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知觉。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有人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给婴儿看颜色不同的两种色盘,结果发现婴儿注视彩色色盘的时间较长,而注视灰色色盘的时间较短,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两倍,这表明婴儿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而根据吉布森知觉理论的观点,在观察图形时,幼儿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寻找那些相对保持稳定的特征,也就是图形的边缘。这一特性甚至延续到小学一、二年级。审美上,他们偏爱于那些看上去吸引人的画面:具有明亮色彩;表现儿童喜欢的事物;画面与它所表现的事物最相像。比如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爸爸长着很小的脑袋,而儿子却顶着个大脑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常情不符,却丝毫没有让儿童觉得不习惯,反而被主人公这种奇特的外貌所吸引。又如BBC的《花园宝宝》中,穿着圆点和长条纹衣服的汤姆布利柏三胞胎以及总是拖着一条红色毯子、长得酷似泰迪熊的依古比古等主要角色,外形个性十足、可爱有加。即便小角色,也使用各种颜色和形状组合而成,具有明显的特点。

(四)听觉设计

从听觉特点上看,婴儿喜欢规律和谐的声音,不喜欢杂乱无章的声音。[6]而在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直到7、8岁才能够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国内学者的研究证实,6~7岁是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飞跃期。代表日本最高动画水平的《苹果核战记》,在听觉设计上非常精彩,绝对是一部盛大的听觉大餐。由于是动画片,没有了经费、道具、场景和特效制作的限制,所以给了动画人员天马行空般的发挥空间,只要能想到的都能做出来。无论镜头的运用还是动作场面包括背景音乐,该片都不输给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能给幼儿带来盛大的视听享受。

二、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动画片本身汇集了诸多艺术形式的优长,带有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动画片所具有的多元形式美,如色彩、形象设计、动作造型、视听设计、语言幽默等,也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动画片所独具的这种多元的综合的形式美,会对幼儿审美器官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进而打开幼儿审美器官的通道,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强烈的审美体验之中。这种可看可听、能动能静形式的动画片所蕴涵的内在美,其实质就是对善的人性美的宣扬。而人的审美情操的培养、道德修养的完善,都可以在宣扬人性美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便是以幽默、风趣、充满想象力和动感的美的画面来传递一种人本论的主题,它折射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丑。儿童在笑声中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同时又透过形式美领悟其包含的内在美,道德修养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动画片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要抓住其泛灵心理。泛灵心理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心理,是孩子观察力、思维力、认识力较低的一种表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比如:孩子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后,对小羊充满同情,认为狼是个大坏蛋;当孩子不愿意吃鸡蛋时,如果这样说:“来,我们一起动手帮鸡蛋宝宝把它的衣服脱下来”,孩子往往就乐意了;等等。同样,家长和老师在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要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渗透情感教育,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怜爱他人。比如看《功夫熊猫》,当孩子们看到阿宝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败为胜时,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为阿宝的成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把感情都集中在阿宝身上,而不是雪豹身上,所以他们不会对雪豹的失败感到压抑。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的亲子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三个大方面。[3]本文主要探讨动画片在幼儿同伴交往中的价值。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榜样模式的观察学习获得的。他还特别指出,电视在呈现引人注意具有特征的模式方面特别成功。动画片的情节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物间语言交流与行为交往来展开的。这些人物间的语言与行为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社会交往的行为模式。幼儿在观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这种行为模式的刺激,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已有研究表明,那些观看过动画片中表现助人为乐、合作和共享行为的幼儿,要比没有看过节目的幼儿产生更多助人为乐、合作和共享行为。例如《小马王》中的小马王、《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都是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素材,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可以增长孩子交往方面的知识。再如《花园宝宝》力图表达朋友之间的友爱,两个主人公每次见面的时候都要相互亲一下对方,导演安妮•伍德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幼儿传递一种朋友之间的亲密———喜欢你的小伙伴就要勇敢的表达出来,要善待你的朋友。

(四)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

动画片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对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动画片人物的夸张变形、举止言谈,体现了儿童特征,其思维是“泛灵”式的,情节的演艺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使孩子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乐意与他人交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5]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扩展词汇量,在形象化的语言中体会愉悦感,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感受语言丰富多彩的一面。通过观看动画片,幼儿还可以学到本民族语言的特殊韵味,同时倾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此外,动画片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由交谈的平台,使其语言能力有了自觉发展的机会。比如《机器猫》中叮当猫有一句台词:“变,变,变,要你好看”,幼儿一下就能记住这种有个性的语言,也多一些和其它幼儿进行交流的机会。

三、国产动画片市场开发对策

尼克罗迪恩(NICKELODEON)频道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传媒集团维亚康姆旗下的王牌儿童频道,其总裁贺嘉(HERBSCANNELL)用孩子似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生产优秀动画片的“奥秘”:第一,要让孩子哈哈大笑;第二,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第三,完全以孩子的观点来看世界;第四,不存在与孩子无关的事;第五,新品上市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对以上五点成功要素稍作归纳,不难发现———全部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中国的国情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子呢?

(一)“养育自己的孩子”

提起国产动画,很多人会想起《喜洋洋与灰太狼》、《大闹天空》、《哪吒闹海》、《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和《西游记》等,然而数量的有限以及能够让我们记住的经典的贫乏,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尴尬。国产动画一心学习外国,演绎了一个个现代版“邯郸学步”的故事,结果本领没学到,反而弄得得不偿失。基于这样的共识,笔者认为“拿来主义”不如“养育自己的孩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优生优育”,养育一个健康、具有潜力的孩子呢?首先,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特点,也就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尼克儿童频道总经理塔克曼说过,儿童电视节目的标准是从儿童的观点和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作为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更应该一切从儿童出发。其次,立足本民族文化,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发展道路。外国可以非常巧妙地运用中国文化资源、中国元素创造出充满无比想象力的《功夫熊猫》,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充分挖掘本国资源,创作出令世人震惊的动画作品?中国文化是一方沃土,国产动画只有牢牢地根植其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才能在全球化时代枝繁叶茂,蔚然成景。我们必须从本民族的文学宝库、民间传说、爷爷奶奶们的故事库中,挖掘与少儿生活经验及现有知识经验发生意义联系的好题材,制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这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少儿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打造行业“火车头”

中国政府已经为动画行业铺设好了铁轨,中国的动画企业如同准备待发的火车车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无锡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单位《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但是,要想启动中国动画行业这辆巨大的火车,还需要一个火车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掌握最新生产技术的动画生产基地。这方面初具苗头。比如,长春的3D动漫产品生产基地是基于CGI的“3D产品”包括影像、动漫、游戏的制作以及变换2D产品为3D产品的项目“、3D实时产品”制作的。2009年12月30日—2010年1月3日,东莞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东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道平说,博览会落户东莞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莞已成为动漫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动画片有了生产基地这个“火车头”便有了驰骋的方向,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

(三)用玩乐理念成就受众本位

喜欢游戏、爱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将游戏、玩乐贯穿于动画片,是动画片儿童本位创作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动画片在市场开发中处于竞争地位的有利保障。很多儿童把看动画片看作是“玩”,他们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通过对节目里人物“玩”的乐趣进行感知与移情,进而进行模仿,从而获得快乐。比如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日贺礼》一集中灰太狼与小乌龟的对白,《大小药丸》一集中吃了变小药丸后的灰太狼居然被小羊们当足球踢,而吃了变大药丸后的懒羊羊居然身体比狼大几倍,可以一只手抓起一只狼等。内容虽然简单,但是每一集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耍和游戏中度过的,从而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和游戏中发展有趣的经验。小羊们高兴了,孩子就高兴了;小羊获得了快乐,孩子们也就获得了快乐。从此,孩子们就喜爱上了这个动画片。

(四)及时有效地进行关联产品开发

就动画产业发展价值链而言,流程基本是这样的:动画片—动画商业形象—关联产品。我们要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动画片,必须遵循这样的创作规律。在这条价值链中,一部成功的动画片,无疑是关键。一个优秀的动画形象,更是树立大文化品牌的关键。而衍生产品则是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动画产业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比如《花园宝宝》在2009年5月13日央视首播半个月之后的6月1日,《花园宝宝》第一期杂志同步上市。《花园宝宝》杂志为半月刊,与央视的播出及宣传推广节奏相配合。杂志内容以节目为依托,突出互动性,也是是一种可玩的杂志。《花园宝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遵照了动画产业链的模式,衍生产品的开发及时有效。而像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衍生产品的开发包括童装、玩具、日用品、护肤品。而制作方下一步将开发游戏。不光是成人,孩子也会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喜欢这部动画片了,印有这种动画片人物形象的相关产品都会喜欢。进而又回到价值链的开端:动画片,从而促进动画片进一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动画片的市场开发和发挥动画片的教育作用是紧密相联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给幼儿带来优秀的动画片作品,由政府牵头,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作战,集中精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彩故事,进行动画内容创作,为动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持;而且还需要组织衍生产品开发,像办奥运一样办动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动画的强势规模,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画企业,使我国的动画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动画片作为儿童认识世界和精神娱乐的重要媒介其教育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者在选择和使用动画片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能吸引幼儿的感性的动画片,还应该更多的注重对幼儿的理性教育,发挥卡通动画片的教育作用。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卡通动画片中除了获得视觉的快感外,还接受文化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