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全托式幼教访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全托式幼教访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全托式幼教访谈

一、背景

湖南省浏阳市东门镇是湖南与江西交界处的一个小镇———笔者的家乡。这里属于山林地带,人们收入主要是依靠山上的资源如竹子、木材等,基本上没有乡镇企业,比较偏僻贫穷。该镇许多偏远的地方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利,每个村子都只有一二辆开往市里的巴士,因此摩托车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出行工具。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必须着重为工农服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该镇各村在六十年代都修建了学校,但只限于小学而没有幼儿教育。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办学校才开始开设幼儿班,但由于幼儿人数不稳定,幼儿班时办时停。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规模办学的需要,各村的学校都被撤销,统一在集镇上建校,这有利于资源的节省,也有利于孩子们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因为镇里学校老师大多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生(幼儿班除外),不像以前村办学校大部分是民办教师。因此,这是一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正常现象。但是,与此同时,正是由于集体办学,一些离学校较远的村的小孩,从一开始入学就不得不寄住学校。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班(包括大班、小班),也出现了和城市一样的“全托式”幼儿教育。通过笔者对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的访谈,了解到这种“农村全托式”幼儿教育不同于城市的“全托式”,而更多是家长无奈的选择。仅就师资而言,前面已经指出,幼儿班的老师大多仍是民办教师———由村办学校老师返聘回来的,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访谈

笔者走访了几所学校,发现幼儿班分大班、小班,入学年龄要求为5岁;每班配备一位教学老师(都是年轻的女老师),另安排一位生活老师负责给小孩洗衣服和整理寝室内务;洗澡、洗头则都是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统一由食堂负责,八人一桌,家长每个月支付90元伙食费;周五回家,周日返回学校;其他规定基本和小学一样。

(一)对家长的访谈

访谈1:家长,女笔者:您家上幼儿园的是女孩子吗?孩子那么小住学校您放心吗?家长:是的。刚开始的时候真不放心,一有时间就叫孩子爸骑摩托车带我去看她,其实不是担心学习,因为在学校有老师教总比我们强,就是怕孩子生病,怕她受同学欺负。我孩子胆小。还有怕她生活上照顾不好,生病。笔者:您觉得像以前在村里读书好还是现在好?家长:当然是在本村方便些。每天吃住在家里,钱不用花那么多,孩子还可以帮忙带弟弟。小孩也跟我说想回家啊,每次放完假回学校总要哭。胆子比以前还小了,不爱说话了。不过,在学校住了一年回家会做很多事,每天按时睡觉、起床都不要大人担心,做事比以前独立了。通过寄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性和生活、学习习惯,但不利于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形成。父母亲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能与孩子亲密接触,大多出于补偿心理,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塞好吃的,然后就是问学习怎么样,而有效的亲子沟通则很少。这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导致产生亲子隔阂,访谈2:家长,男笔者:能谈谈您家小孩上幼儿园的情况吗?家长:还好。我家小孩很调皮,我就想把他早点放学校有人管管,免得整天跟人打架。在学校呆了些日子,学校老师说还好,可放假回来还是老样子,并且每次回来都脏得要死,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也就没怎么管,想想他在学校可能管得严,回家就让他玩。笔者:您觉得孩子住学校后有没有什么变化?家长:还是有的。独立了些,每次上学不用人说,还比较喜欢呆在学校,但就是脾气不见好,有时还犟嘴,在学校学了些东西就说他妈这做得不好那不好的。但是,有的家长非常赞同“全托式”教育,认为对孩子各方面都有提高“:小孩比以前懂礼貌了,爱学习了,也爱干净了,还在班上当干部,老师说他学习各方面都很主动,也爱帮助同学,反正懂事不少。”从访谈中总的来看,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教育,对于“全托式”教育的费用很少考虑,更多希望孩子可以学到东西,可以更好适应生活,更懂事点。幼儿全托,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明显有作用。由于生活老师的有限,照顾不来,孩子们自己要做的事不少,因此对他们生活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人际关系方面来看,由于老师管得松,与家长沟通又十分有限,孩子不知如何处理与室友、同学、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没人关注,更没人给他们指导。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与老师沟通的孩子来说,寄宿生活一点都不快乐。这从对孩子们的访谈中也可以了解到。

(二)对学生的访谈

访谈3:小班女孩,5岁笔者:小朋友,住学校好不好玩?学生(: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每天都要上课,上课要学课文,老师又不让我们出去,见不到妈妈。还要自己洗澡,还有同学欺负人。在访谈中,有的孩子说“:老师很严,喜欢做游戏但是做得少,并且经常一样,不好玩”,还有的说“:住在一个寝室,老有人打架,阿姨管不住”,等等。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幼儿教育常常把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目标,而忽视幼儿园外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又存在围墙效应,也局限了幼儿社会化方面的发展。再加上“全托式”教育,加大了学校的责任,学校老师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实行封闭式管理,防护越来越严,使学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只能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四角的天空,寄宿教育成“了猪栏教育”。孩子的交往仅限于同龄孩子,他们无法获得大量可供示范、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面对同一群面孔,从事同样内容的活动,生活单调,使得孩子思维简单,见识狭窄。很多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爱住学校。据了解,这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好,受老师喜欢,经常是当班干部的,有的还是老师的亲戚。一个小朋友说,“李某某当班长经常管我们,上自习还喜欢跟老师打报告,但是她学习好,还会跳舞,老师喜欢她,可同学都不喜欢她。”这部分孩子是基本能适“应全托式”教育的。由此可见,由于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大多数是从小学民办教师转岗而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因此,她们在教育观念、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很少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培育,很少尊重孩子们自由发展,总是把过多的限制强加给孩子。更严重的是,她们把孩子是否听话、成绩是否好,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成长。这样做,容易使那部分成绩偏差、调皮的小孩产生厌学、自卑心理,潜意识中留下阴影,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从对老师访谈中也可以窥见一斑。

(三)对老师的访谈

访谈4:幼教老师,女笔者:您是幼师学校毕业的吗?教幼儿园有几年了?老师:不是,我原来是某某村的老师,教幼儿班有三年了。笔者:您觉得教小学与教幼儿班有什么区别?老师:教幼儿班更操心些,更不好管理,就是怕孩子打架、生病。但还是一样上课。孩子课后睡觉、吃饭由生活老师负责。有的老师说“:我们工资五六百块钱,平常家里也有事,很少有什么备课,主要责任是把孩子带好,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笔者还了解到,幼教老师有的已经结婚,自己有孩子,每天要准时回家,就上课时间与孩子们呆一起,主要负责孩子们教学。她们当然也会组织一些游戏、跳舞之类的活动,但经常是重复的,很少有开发孩子潜能的游戏,设备也不完善,大型活动只在重要节日才举行。生活老师虽然与孩子们吃住在一起,但是她们都是由一些时间相对空闲的农村妇女担任,没受过任何培训。生活老师的地位和自身条件决定了她们只是看守型、保姆型的老师,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太多的作为。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种“全托式”幼儿班在幼儿人格教育上存在严重缺失:从学校方面来看,对这种附属性质的幼儿班不可能很重视,根本没有制定幼儿人格培养的教育计划;从教师方面来看,不仅大多不是正规的幼儿教师,而且她们由于工资低,没有把幼儿教育当作一门事业,大多只是应付了事,这导致寄宿的学生在人格培养上存在空缺。可以说,这是农村“全托式”幼儿班的一个重大缺陷。

三、讨论

笔者通过对家乡“全托式”幼儿教育的访谈感觉到,农村幼儿教育真让人担忧。

1.家庭教育薄弱。在农村家庭中,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在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上也存在偏差。在他们看来,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再加上由于规模办学的影响,出现了“全托式”幼儿教育,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更少了,幼儿的家庭教育显得异常薄弱。

2.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突出。每个班只有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各一名,幼儿教育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基本一样,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每节课长达40分钟,而且偏重于读写算,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这些做法,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3.学校对幼儿教育认知存在偏差。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绝大多数学校对这种出于附属地位的幼儿教育根本不重视,教学设备不全,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低。幼儿教师大多数是从小学教师转岗而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因此,她们在教育观念、接受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专业技能等方面,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4.孩子成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这种“全托式”幼儿班的孩子,终日生活在幼儿园里,接触的人只有老师和小朋友,而且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很少有与外人接触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眼界,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5.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引导。在“全托式”幼儿班,出于安全、责任等方面考虑,老师对小孩更多的是严格限制;老师和家长过多关注是成绩与健康,而对于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极少关注,这不利于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出现“全托式”的模式以及存在系列的问题,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来,农村幼儿教育没有条件像城市一样地开展,但是其教育目的应该是一样的。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抚养教育孩子都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应把孩子过多限定在一定框架中,仅仅培养出一些听话、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们人格培养、个性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养,着力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的条件。

第二,幼儿教师应改变工作的思维方式,对孩子不仅仅管教和灌输知识,而应更多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别是社会化方面,应按照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交往、社会生活技能等,建构起幼儿社会化教育目标体系和框架;应注重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注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第三,家长应对小孩投入更多关心,不应把小孩交给学校就撒手不管了。对于一些特别不适应学校住宿的孩子,应该投入更多耐心,先从日托开始,每天接孩子上学、放学,也可以先陪读一段时间,等他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再实行“全托”。父母不能赶鸭子上架似的把孩子“押送”到学校,这样,孩子很可能会产生被父母遗弃的想法,在潜意识中留下阴影,对其身心健康不利,更影响亲子感情。

总之,无论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从孩子全面发展来考虑,共同努力,力争使农村“全托式”幼儿教育为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到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