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幼儿教育投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1农村幼儿教育设施匮乏
课题组对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怀远县所辖19个乡镇、365个行政村,目前共有幼儿园23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只有1所,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14所,其余均为无证幼儿园;全县总人口为133.6万人,其中3~5岁学龄前幼儿50000余人,在园人数为20362人;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1393人,其中专任教师803人。从总体上看,农村地区幼儿入学率低,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当地幼儿上学的需要;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无证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落后,教学设施差;幼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导致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园布局极不合理,大部分农村地区不在覆盖范围之内。课题组调查了马城、常坟等6个乡镇,发现大多数乡镇仅在镇中心有一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一些乡镇只有少数的民办幼儿园。从办园规模上看,一般只有2~3个班,教师人数多为3~5人,小规模的幼儿园居多。许多幼儿园没有幼儿寝室、食堂,甚至连户外活动场地都没有[1-2]。这种情况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应当引起社会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1.2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与师资队伍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1条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0%,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师范类学校正规培训,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70%以上,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少之又少,同时年轻人都有对城市生活的渴求,都有走出农村的愿望,因此,会寻找各种机会离开农村幼儿园,专业精神淡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三是专业师资缺乏。农村幼儿教师中由小学优化组合后分流到幼儿园的教师占了30%左右,他们虽接受过专业学习,但专业方向不对口,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专业基础薄弱,往往在实践中摸索,加上是分流到幼儿园的,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的可能性低[4]。
1.3教育者教育观念陈旧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农村幼儿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缺乏教育幼儿的教育理论知识,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各种问题。二是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普遍比较陈旧。走进农村地区幼儿园或小学,就会看到承担幼儿园或学前班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年轻教师少之又少。他们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没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带孩子玩”,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不存在危险或不发生事故就行。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把幼儿当作“小大人”来看待,不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不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幼儿园看成是帮助家长看护小孩的集中场所,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1.4管理不规范
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不规范,“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农村地区幼儿园规模小,有70%的幼儿园是附设在小学校园内的某一角落,用围墙隔开,由其隶属的小学进行统一管理,没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制、方式等方面仍是“小学模式”。课题组在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很多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都只是在小学作息时间的基础上做简单的调整;对幼儿教师的培训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教师,无法体现幼儿教育师资管理的特点。由于长期的小学教育管理习惯,导致农村地区幼儿园管理模式以及日常工作的运作模式趋于“小学化”。
2农村幼儿教育的对策分析
2.1重视农村幼儿教育,加大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投入
近年来,虽然农村幼儿教育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但也要看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起点较低,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幼儿教育,推动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是地方政府要重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资金支持和监管力度。在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时,要扶持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把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制定支持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设立农村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力度,使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完善办园体制,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格局,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园布局合理化、建设标准化,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对民办幼儿园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把他们纳入到农村幼儿教育的体系之中来。对于那些质量不合格、设施不达标、硬件不齐全的民办幼儿园,应该进行相应的整改,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予以取缔。在远离乡镇中心区的偏远农村地区要合理布局幼儿园[5]。二是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和教育活动,营造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促进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发展幼儿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家长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积极送子女入园接受教育,配合幼儿园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三是农村幼儿园内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幼儿园负责人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努力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措施。结合课题组调研的实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农村幼儿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培训,逐步提高对幼儿教师的资质要求,鼓励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二是要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高校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从高校中选拔有志于从事农村幼儿教育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稳定幼儿教师队伍,防止专任教师大量流失[6]。
2.3转变观念,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新风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尤其是幼儿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如通过建立家长联系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或一日活动、宣传栏等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宣传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早期幼教的方法及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家园共同配合与合作,才能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2.4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幼儿园行政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明确职责,培养一批掌握幼儿教育管理理论的管理人员,增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力量,保持幼儿教育管理干部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和专业性,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监督、服务和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合力[7]。
3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8]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才能推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